長恨此身非我有

長恨此身非我有

長恨此身非我有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醉復醒,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①。夜闌風靜彀紋平②。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在黃州有兩個住處,一是城中的臨皋亭,一是城東的東坡雪堂。臨皋亭本是驛亭,官員經過時可以小住,由於太守的禮遇,蘇軾才得以安家在此。東坡辟出、雪堂竣工之後,蘇軾每天在臨皋亭和雪堂之間往返。

林語堂說,這段一里多的臟泥路,大概是文學史上最出名的一條路。

在這條小路上,那凌亂的腳印,一腳深一腳淺,踩出了一個放浪形骸的達者。

深秋之夜,蘇軾一個人在雪堂飲酒。他也許原打算一醉方休,但可惜疲軟的酒精蓋不住清醒的內心,一時醉意矇矓,最終卻還是醒着。夜漸漸沉寂下來,蘇軾於是蹣跚地走回臨皋亭,妻兒在那裏應該早已熟睡。

回到住處已三更時分,院裏漆黑一片,蘇軾抬手敲門,只聽見幾聲敲門聲迴響在暗夜裏向四周悄悄散去,院內卻全無反應。家童鼻息如雷鳴,敲門都不應。此情此景,蘇軾沒有氣急敗壞、暴跳如雷,而是略一微笑、略一沉吟,拄杖轉身走向江邊。他要聽聽長江在夜裏的獨語,也讓長江聽聽自己。

一人,一江,相聽兩不厭。

長恨自身非我有,蘇軾提出了一個終極追問:人的生命究竟屬於誰?明明是自己的身體,為什麼卻覺得“非我有”?若非我有,那是誰有?

蘇軾此問,源出《莊子》。在莊子虛構的一段對話中,舜帝問丞說:“道可以獲得而保有嗎?”丞反問道:“你的身體都不是你自己所保有的,你怎麼能保有道呢?”舜說:“我的身體不是我所保有,是誰所保有呢?”丞說:“這是天地所委付的形體。生命不是你所保有的,乃是天地所委付的和氣;性命不是你所保有的,乃是天地所委付的自然;子孫不是你所保有的,乃是天地所委付的蛻變。你的行動、居留、飲食,都不是自己控制的,乃是天地間氣的運動,又怎能夠獲得而保有呢!”

莊子意識到人不能如想像的那樣保有自身,但並不以此為悲事,“至人無己”是他心中最高的境界。在《莊子·齊物論》中有註腳:“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可是蘇軾的“此身非我有”與至人的“此身非我有”不同。至人的“己”與大道合一,蘇軾的“己”卻被俗務牽扯;至人的“己”與天地同游,蘇軾的“己”卻被命運安排。所以至人無己而無所不能,蘇軾無己而頹然若喪。

蘇軾恨自己不能忘卻營營役役,他渴望自由。什麼是自由?也是在同樣的夜晚,朱自清在荷塘漫步時說:“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

歌德說:一個人只要宣稱自己是自由的,就會同時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於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蘇軾敢於宣稱此身非己有,忘不掉營營役役,那麼在說出這兩句話的時候,他應該感到了江面上吹來了自由的空氣。

一個人如果擁有太多,就會喪失自己。失去自己的人,其實一無所有。擁有並不足恃,就像跛足道人的那首《好了歌》唱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人人都想升仙,仙界是什麼樣,卻沒人知道。在慾壑難填的世人眼中,仙界大概是錦衣玉食、寶馬雕車、歌兒舞女。可若只是這樣,有志者且去造反當皇帝,何以神仙為?窮,並不僅僅指物質匱乏,夢想貧瘠是一種更無可救藥的窮。

蘇軾曾在詩中為謫仙李白辯護稱“謫仙非謫乃其游”,這何嘗不是他自身的寫照?來到黃州之後,仕途黯淡、生活交困,但物質的貧瘠贈予了他一種更高貴的富有,那就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惟江山風月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為功利而奔競的忙人,其實是功利的奴僕。侶魚蝦而友麋鹿的閑人,卻是江山的主人。

孔子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大概是記起了夫子的遺志,再加上一時酒興湧起,又被夜闌風靜時的江上彀紋打動,蘇軾興沖沖地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第二天,眾人喧傳蘇軾夜作此詞,然後掛冠服江邊,駕舟長嘯而去。謠言傳到太守耳朵里,太守十分驚懼,因為他有職責監視蘇軾不得越出他的轄區。太守馬上趕去臨皋亭,卻見蘇軾安然睡在家中,鼻息雷鳴。最後這個謠言還是傳到了京師,甚至傳到宋神宗的耳朵里。

這些傳謠之人肯定不懂蘇軾,因為他說過,他逃的不是“世之事”,而是“世之機”。若無機心,世事有何可畏?若有機心,縱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脫俗務纏累。蘇軾不需要“小舟從此逝”,自可以“江海寄餘生”。

梭羅在寧靜的瓦爾登湖畔告誡世人:“你們要儘可能長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並不執着才好。”莊子認為,只有放下自我,才能獲取自由。其實放下自我才能安頓自我。在吐露出“長恨此身非我有”的那一刻,蘇軾就已頓悟,立地成我。從此不虛空,不寂寞。

註釋

①營營:追求奔逐。語出《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慮營營。

②闌:殘,盡。縠紋:比喻水波細紋。縠,縐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上一章下一章

長恨此身非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