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多表匯總】合併12個月的報表並製作產品區域動態圖表

5.8 【多表匯總】合併12個月的報表並製作產品區域動態圖表

5.8

【多表匯總】合併12個月的報表並製作產品區域動態圖表

在進行數據整理與匯總分析時,我們一直強調可把數據源匯總到同一張工作表中,即構建統一、全面、準確的數據源,然後再根據這樣的數據源去製作數據透視表、商務圖表等。然而實際工作中遇見的數據源卻並非如此,它們通常是一個個分散開來製作的獨立Sheet的統計表格(見圖5-89中1~12月的銷售報表,分別列示在12張工作表中)。這就需要我們利用Excel高效處理的手段,將其快速合併統計到一起,並製作出符合呈現需求的商務圖表(見圖5-90)。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數據源表格設計的不規範造成數據源分散統計的情況較多,因此,快速、高效地對多個結構相同的表進行快速匯總並製作動態圖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本節內容中,將介紹Excel多個結構相同的表,以合併計算、VBA、SQL三種不同方式的快速匯總,並製作出與其對應的動態圖表相關的技巧內容。

圖5-89

圖5-90

5.8.1合併計算法匯總

具體步驟如下。

①啟動合併計算功能。打開示例文件,依次按住Alt+D組合鍵和Alt+P組合鍵,打開【數據透視表和數據透視圖嚮導】,選擇【多重合併計算數據區域】后,單擊【下一步】按鈕(見圖5-91)。

圖5-91

②選擇【自定義頁字段】,單擊【下一步】按鈕(見圖5-92)。

圖5-92

③添加數據源。在【選定區域】中單擊Sheet1中的數據源區域,並且單擊【添加】按鈕。添加數據源后,在【請先指定要建立在數據透視表中的頁字段數目】選擇“1”,並在【字段1】中填寫“1月”。同理,依次添加2月到12月的數據。添加完畢后,單擊【下一步】按鈕(見圖5-93)。

圖5-93

④導入Excel。單擊選擇【數據透視表顯示位置】,在【現有工作表】中選擇任意一個空白位置,單擊【確定】按鈕(見圖5-94)。

圖5-94

⑤調整透視表的佈局。在新插入的數據透視表的字段佈局區域中,將“頁1”標籤移至【行】中,將“行”標籤移至【列】中,即展示為產品名稱在上,銷售成本在下的佈局。選中第10、11月的數據,用拖曳方式將其移動到12月數據之前,使月份呈現升序排序的效果(見圖5-95)。

圖5-95

⑥選擇匯總列,單擊【設計】選項卡,之後單擊【分類匯總】→【不顯示分類匯總】,即可完成基於透視表的合併計算功能,為後續的數據可視化呈現奠定基礎(見圖5-96)。

圖5-96

說明:採用合併計算的方法,只適用於較為簡單的數據源表格,例如數據源中只包含頂端或左側兩個標題列,各分表中的內容都是按照行列標題進行對應求和的情況。如果遇到行、列中有多個標題項目時,則該方案並不適用,比如在數據源中,增加了一列字段“區域”的情況。

5.8.2VBA匯總

當數據源區域中包含多個標題項目(如圖5-97所示,在A~C列)時,分別列示的字段為月份、區域和項目。在多列標籤列的情況下,我們無法使用合併計算的方法,單獨地對每個標籤一一對應的多個月份的工作表的內容進行匯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需要手動地把每個月份工作表中的內容複製/粘貼到一起,才能完成數據源的匯總工作。在Excel中,基於相同邏輯的重複性動作,比如不斷地複製/粘貼等,通常可以採用VBA的方法予以處理——解決重複性勞動。

圖5-97

①打開示例文件,按Alt+F11組合鍵,打開ExcelVBA編輯器界面。單擊【插入】選項卡,新建一個模塊,Excel自動將其命名為“模塊1”,然後將VBA代碼複製到模塊1中(見圖5-98)。

代碼如下:

圖5-98

代碼說明:

遍歷當前每張工作表的名稱,是否不等於(<>)“合併”,如果是的話,把該工作表中已使用的區域A1:G最大行進行複製,然後粘貼到“合併”工作表中從上至下的未填寫內容的第一個空白行中。匯總完畢,彈出對話框提醒“合併完畢”。

代碼的運行:直接單擊工具欄上的綠色小三角即可運行(見圖5-99)。

圖5-99

②匯總分析。運行代碼后,選中已經自動匯總到一起的數據源區域中的任意一個有字單元格。然後單擊【插入】選項卡的【數據透視表】,在彈出的【創建數據透視表】對話框中,Excel已經默認選取了數據源表中的連續區域作為透視來源,單擊【確定】按鈕。

③完善報表。在新建的數據透視表的工作表中,選中【數據透視表字段】區域中的各個字段,將其拖曳至字段列表的佈局位置:將“月份”、“區域”、“項目”移至【行】;產品1~3移至【Σ值】,修改為“求和”(見圖5-100)。

④透視表佈局的優化。選中數據透視表區域后,單擊【數據透視表工具】→【設計】選項卡,在【報表佈局】中選擇【以表格形式顯示】,之後選擇【重複所有項目標籤】,這樣即可將原先層疊似的報表佈局更改為我們平時看到的數據透視表那樣,一列一個字段地展示效果(見圖5-101)。

圖5-100

圖5-101

小結: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完成了多個結構相同表格的快速匯總。

5.8.3SQL匯總

對於像5.8.2節示例中擁有多列標籤結構相同的多張工作表進行合併時,除了使用VBA匯總法以外,還可以使用SQL方法進行匯總。

我們通常說的SQL通常指SQL伺服器或者SQL語言。在本例中,我們指的是使用SQL語言來進行多表合併的實例化操作。

StructuredQuery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簡稱SQL,它是一種特殊目的的編程語言,是一種數據庫查詢和程序設計語言,用於存取數據以及查詢、更新和管理關係數據庫系統。

對於SQL語言的學習是另一個專業的知識領域。在本書中,我們不對此做全面的講解,但是會告訴大家一些基本的SQL語法,以便進行商務圖表的繪製。

select字段名from[表名]的含義:從某張表中取出某個字段。在SQL中,用*表示該表中的所有字段,比如:select*from[表名]。

如果需要將其他表中的內容合併到同一張表時,只需要在後面加上一個“unionall”的語句,即可依次合併指定表當中的字段內容。

所以,回到我們的示例文件中,將1~12月中每張工作表的所有字段全部合併到一起的SQL語句如下:

說明:在Excel中,關聯的每張表的具體表名寫法如下:[表名$],即在工作表的名稱後面需要加上美元符號$,並用英文狀態下的方括號將其括起來。

在掌握了上述技巧之後,我們開始構建Excel多表合併的數據透視表,以便為後續動態圖表的製作奠定數據基礎。

①插入透視表。新建一個空白的工作表,單擊【插入】選項卡中的【數據透視表】按鈕,在彈出的【創建數據透視表】對話框中選擇【使用外部數據源】,單擊【選擇連接】按鈕,在彈出的【現有連接】對話框中單擊【瀏覽更多】按鈕,找到示例文件中的表格位置后,選擇該表並單擊【確定】按鈕(見圖5-102)。

選擇指定的工作簿,單擊【確定】按鈕,在彈出的【選擇表格】對話框中選擇任意一張工作表作為佔位,如選擇【'10月$'】,單擊【確定】按鈕。此時Excel會將你所選的當前表作為數據源去創建一個透視表,並且按照圖5-103所示,將它放在現有工作表即sheet1的A1單元格處開始創建。

圖5-102

圖5-103

②更改數據源。在新建的透視表中,單擊【數據透視表工具】→【分析】選項卡,之後單擊【更改數據源】右側的小三角按鈕,選擇【連接屬性】。

在彈出的【連接屬性】對話框中選擇【定義】選項卡,將【命令類型】更改為【SQL】,在【命令文本】中輸入我們提前準備好的SQL語句,單擊【確定】按鈕。之後,Excel會將該透視表所關聯的數據源變更為1~12月的12張工作表中的所有數據源內容(見圖5-104)。

圖5-104

③製作透視表。數據源關聯過來后,將對應的字段名稱拖曳到透視表合適的字段區域中,完成1~12月數據的合併透視表製作,效果如圖5-105所示。

圖5-105

下面我們就可以基於這樣一份匯總後的數據透視表,開始製作具有動態圖表效果的財務年報動態圖表了。

5.8.4製作動態年報

1.製作繪圖用的控件組

具體步驟如下。

①創建數據標籤。在空白表格的A1:B13單元格區域中依次輸入“選項”“產品”“類別”及其二類項目名稱等。

②插入控件。單擊【開發工具】選項卡中的【插入】→【組合框】,在空白區域繪製控件(見圖5-106)。

圖5-106

選中控件框后單擊鼠標右鍵,選擇【設置控件格式】,在彈出的【設置控件格式】對話框中,在【數據源區域】中選擇B2:B5單元格區域,【單元格連結】為C2單元格,單擊【確定】按鈕。設置完成後,控件便可下拉選項選擇不同的產品類別並在C2單元格處顯示相同類型的序列號。比如:選擇控件下拉列表中的【產品2】,會在C2單元格中顯示【2】的結果,這表示【產品2】在數據來源區域B2:B5中排第2位(見圖5-107)。同理,繪製【地區】的【控件】→【組合框】。

③統一格式。按住Ctrl鍵選中兩個控件框,單擊【格式】選項卡,之後依次將【大小】中的【高度】設置為1,將【寬度】設置為3,並利用【排列】→【對齊】→【左對齊】的方式,將兩個組合框進行快速、準確的對齊(見圖5-108)。

圖5-107

圖5-108

④插入複選框。單擊【開發工具】選項卡,之後單擊【插入】→【複選框】,在空白區域繪製控件。選中已經插入的【複選框】,單擊鼠標右鍵,選擇【編輯文字】,將其顯示內容修改為“銷售收入”。

繪製完畢后,選中【銷售收入】複選框,按Ctrl+Shift組合鍵向下拖曳控件框,進行快速複製,重複3次,快速完成【銷售成本】【銷售毛利】【毛利率】複選框的製作。並按照上例的方法,單擊鼠標右鍵,選擇【設置控件格式】,將每個控件連結到具體的單元格中,即C10、C11、C12、C13。設置完畢后,勾選複選框時,對應的單元格會呈現“TRUE”的結果,反之則為“FALSE”(見圖5-109)。快速複製后的效果如圖5-110所示。

圖5-109

圖5-110

⑤控件的組合。選中4個複選框控件,單擊【格式】選項卡,選擇【對齊】→【左對齊】+【縱向分佈】,使得文本框快速對齊到適宜的位置。

單擊【開發工具】選項卡,選擇【插入】→【分組框】,在4個複選框控件的外圍位置繪製分組框控件,並修改控件的標題為“選擇項目”。設置完畢后,選擇分組框與4個複選框,然後單擊鼠標右鍵,單擊【組合】選項,將這5個元素組合為一個整體(見圖5-111)。

單擊【插入】選項卡中的【文本框】,在插入的文本框中,編輯文字為“選擇產品:”和“選擇區域:”,設置文本框的字體、字號,並設置底紋顏色和邊框均為無色。設置完畢后,將文本框與兩個組合框控件進行組合(見圖5-112)。

圖5-111

至此,我們完成了動態圖表中根據控件選擇結果的不同,將控件的值綁定到單元格中的效果製作。而這些單元格的變化,在下一步中將作為繪製動態圖表的參數來源,應用於具體的函數公式中,從而構建動態的製圖數據源。這也是動態圖表中能“動”的內核所在。

2.製作繪圖用的數據源

具體步驟如下。

①編製空白表。在A19:E31單元格區域中分別輸入“月份”“銷售成本”“銷售毛利”“銷售毛利率-平均值”“銷售收入”等,並設置單元格邊框的形式(見圖5-112)。

②編寫公式,將【匯總表】中製作的統計透視表的數據引用過來(見圖5-113)。

圖5-112

圖5-113

【根據月份,查找3個產品的銷售成本之和】

在B20單元格中輸入公式(=VLOOKUP($A20,匯總表!$B:$T,2,0)+VLOOKUP($A20,匯總表!$B:$T,8,0)+VLOOKUP($A20,匯總表!$B:$T,14,0))。輸入完成後,將其向下快速填充至B31單元格。

說明:VLOOKUP中的第3個參數為返回值所在數據源區域中的列號(見圖5-114)。

圖5-114

同理,在C20單元格中輸入公式(=VLOOKUP($A20,匯總表!$B:$T,2+2,0)+VLOOKUP($A20,匯總表!$B:$T,8+2,0)+VLOOKUP($A20,匯總表!$B:$T,14+2,0))。輸入完成後,將其向下快速填充至C31單元格。

說明:VLOOKUP中的第3個參數只是在B20公式的基礎上+2,這是因為在數據源的【匯總表】中銷售毛利所在的列號,是在銷售成本后兩列。

說明:若快速確認返回值所在數據源的列號,則可以在數據源上方,選中列標籤后,從左向右拖曳鼠標。隨着選中範圍的增加,在鼠標的右下角,會出現一個【1048576R×14C】的提示,這代表着你已經選中了多少行(R)乘以多少列(C)。這樣就避免了人工數列號的煩瑣,提高了工作效率(見圖5-115)。

圖5-115

同理,在D20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VLOOKUP($A20,匯總表!$B:$T,2+3,0)+VLOOKUP($A20,匯總表!$B:$T,8+3,0)+VLOOKUP($A20,匯總表!$B:$T,14+3,0))/3)。輸入完成後,將其向下快速填充至D31單元格。

說明:VLOOKUP中的第3個參數只是在B20公式的基礎上+3,這是因為在數據源的【匯總表】中銷售毛利率所在的列號,是在銷售成本后3列。求和后,使用函數(SUM()/3)使得計算的結果為三類產品的算數平均值。

輸入公式后,選中D20:D31區域,單擊【開始】選項卡中的【數字】,單擊其右側的小三角並選中【百分比】,快速完成單元格格式的設置。

同理,在E20單元格中輸入公式=VLOOKUP($A20,匯總表!$B:$T,2+4,0)+VLOOKUP($A20,匯總表!$B:$T,8+4,0)+VLOOKUP($A20,匯總表!$B:$T,14+4,0)。輸入完成後,將其向下快速填充至E31單元格,在此不做贅述。

③增加第一重嵌套,將函數公式關聯上【產品類型】選擇的結果(即C2單元格的值)。

修改B20單元格公式為複合公式:=IF(OR($C$2=1,$C$2=4),VLOOKUP($A20,匯總表!$B:$T,2,0),0)+IF(OR($C$2=2,$C$2=4),VLOOKUP($A20,匯總表!$B:$T,8,0),0)+IF(OR($C$2=3,$C$2=4),VLOOKUP($A20,匯總表!$B:$T,14,0),0)。輸入完成後,將其向下快速填充至B31單元格。

其中函數IF()和OR()用於與輔助列表中的複選框按鈕形成聯動,其中【4】表示為【合計】,也就是每個產品的數據都要參與計算。

同理,重複該步驟操作,依次修改“銷售毛利”“銷售毛利率-平均值”“銷售收入”公式。

【銷售毛利】

C20=IF(OR($C$2=1,$C$2=4),VLOOKUP($A20,匯總表!$B:$T,2+2,0),0)+IF(OR($C$2=2,$C$2=4),VLOOKUP($A20,匯總表!$B:$T,8+2,0),0)+IF(OR($C$2=3,$C$2=4),VLOOKUP($A20,匯總表!$B:$T,14+2,0),0)

【銷售毛利率-平均值】

D20=IF(OR($C$2=1,$C$2=4),VLOOKUP($A20,匯總表!$B:$T,2+3,0),0)+IF(OR($C$2=2,$C$2=4),VLOOKUP($A20,匯總表!$B:$T,8+3,0),0)+IF(OR($C$2=3,$C$2=4),VLOOKUP($A20,匯總表!$B:$T,14+3,0),0)

【銷售收入】

E20=IF(OR($C$2=1,$C$2=4),VLOOKUP($A20,匯總表!$B:$T,2+4,0),0)+IF(OR($C$2=2,$C$2=4),VLOOKUP($A20,匯總表!$B:$T,8+4,0),0)+IF(OR($C$2=3,$C$2=4),VLOOKUP($A20,匯總表!$B:$T,14+4,0),0)

④關聯產品區域。在前面的公式中,VLOOKUP函數的第2個參數一直都是【匯總表!$B:$T】。而需要跟【地區組合框】聯動,就需要對應地引用不同的數據源區域作為VLOOKUP函數的查找引用數據源區域了。

首先需要根據C6單元格的值的不同,將每個地區對應的單元格區域函數編寫出來。然後,把這個多重嵌套的函數合併到前面已經設置完成的函數公式中。

選擇任意一個空白單元格,如:在F23單元格中輸入公式=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編寫完畢后,將該公式複製一份,然後對本表中的匯總表!$B:$T進行查找、替換(見圖5-116)。

圖5-116

查找內容:匯總表!$B:$T(見圖5-117),替換為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替換后,B20單元格的公式結果如下:

B20=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0),0)

圖5-117

至此,我們完成了繪圖所用數據源的引用與控件的關聯。

同理,更改“銷售毛利”“銷售毛利率-平均值”“銷售收入”的公式。

【銷售毛利】

C20=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2,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2,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2,0),0)

【銷售毛利率—平均值】

D20=SUM(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3,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3,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3,0),0))/3

【銷售收入】

E20=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4,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4,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4,0),0)

若要與複選框內容形成聯動,則修改公式如下。

【銷售成本】

B20=IF($C$11=TRUE,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0),0),"")

【銷售毛利】

C20=IF($C$12=TRUE,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2,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2,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2,0),0),"")

【銷售毛利率-平均值】

D20=IF($C$13=TRUE,SUM(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3,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3,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3,0),0))/IF($C$2=4,3,1),"")

【銷售收入】

E20=IF($C$10=TRUE,IF(OR($C$2=1,$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2+4,0),0)+IF(OR($C$2=2,$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8+4,0),0)+IF(OR($C$2=3,$C$2=4),VLOOKUP($A20,IF($C$6=1,匯總表!$B$7:$T$18,IF($C$6=2,匯總表!$B$19:$T$30,匯總表!$B$31:$T$42)),14+4,0),0),"")

至此,完成了根據控件變化而變化的動態數據源,下一步就開始正式的商務圖表繪製工作了。

3.繪製動態圖表

具體步驟如下。

①創建圖表。選擇繪圖所用數據源A19:E31單元格區域,單擊【插入】選項卡,之後依次單擊【推薦的圖表】→【所有圖表】→【組合】,將【系列名稱】中的銷售毛利率-平均值的圖表類型修改為【帶數據標記的折線圖】並勾選【次坐標軸】複選框,將【系列名稱】中銷售收入的圖表類型修改為【簇狀柱形圖】(見圖5-118)。

圖5-118

②組合圖表及控件元素。將圖表標題修改為“年度銷售分析”,單擊【設計】選項卡,之後單擊【添加圖表元素】→【圖例】→【右側】(見圖5-119)。

將“製作繪圖用的控件組”中製作的複選框放置於圖表區域合適的位置,並將其顯示層次置於頂層。

③美化圖表。選中已經插入的組合圖,單擊【圖表工具】→【格式】選項卡,之後選擇【形狀填充】→【紋理】,選擇【藍色面巾紙】的樣式(見圖5-120)。

圖5-119

圖5-120

單擊【設計】選項卡中的【選擇數據】,在打開的【選擇數據源】對話框的【圖例項(系列)】區域中,調整銷售收入的顯示順序,使其在圖表區域中呈現於第一列(見圖5-121)。

圖5-121

然後參考前面關於圖表美化的相關方法,如填充顏色、邊框、標記點的設置技巧等對整個動態圖表進行細節的美化(見圖5-90)。這裏不用固化於本書呈現的視覺效果中,只要大家掌握了動態圖表的製作技巧,就能夠繪製出各式各樣“高大上”的動態圖表,甚至可以繪製第6章將要介紹的BI看板。

當然,工作是具有延續性的,如果你們公司的領導確認了每年度的業務分析圖表樣式,則你所繪製的圖表必須符合這種統一的標識規範。這種圖表也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建議先按照統一的規範要求完成工作。之後額外給領導提供一個B計劃,也就是經過你個人設計的圖表報告,這樣會更好。總之,要在數據準備、工作按要求完成的基礎上再做提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數據呈現之美:Excel商務圖表實戰大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數據呈現之美:Excel商務圖表實戰大全
上一章下一章

5.8 【多表匯總】合併12個月的報表並製作產品區域動態圖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