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大同江之戰
臨津江戰敗的消息傳到平壤之後,朝王李昖遂遣四王子信城君李珝及五王子定遠君李琈至咸鏡道寧邊躲避戰禍。又命右議政尹斗壽作為平壤守城大將,都巡查使李元翼、觀察使宋慎言、寧邊節度使李潤德為副將守衛平壤。李昖其實對固守平壤不報希望,準備一旦平壤失陷,自己就渡過鴨綠江,內附大明。
6月2日,金命元、韓應寅率臨津江戰敗的四千殘兵與在尹斗壽所部匯合同守平壤。臨津即失,開城也隨之陷落,日軍第一、第三番隊開始進逼平壤。在大同江畔的栽松亭紮下三座營盤。日軍紮營后,一方面尋找渡江的辦法,一面建起炮壘(鐵炮塚)不斷向朝軍陣地轟擊,以摧垮對方士氣。
同時,日方向朝鮮提出合談,要求朝鮮護駕大臣可奉國王躲避,向日方開通攻略大明之路。朝鮮使者吏曹判書李德馨回答,日本進犯中原,應向浙江方面攻擊,為何進兵攻打朝鮮,實則乃是滅亡朝鮮之計。大明是朝鮮的父母之邦,讓朝鮮背叛大明,寧死不從。
史記:“賊曰,日本非與貴國相戰。頃於東萊、尙州、龍仁等地,皆送書契,貴國不答,以兵相接,吾等遂至此。願判書奉國王避地,開吾向遼之路。德馨答曰,貴國,若只欲犯中原之事,則何不向浙江,而向此乎?是實欲滅吾國之計也。天朝乃我國父母之邦,死不聽從。賊曰,然則不可和也。”
談判無果,日韓雙方只能以武力解決爭端。因屢敗而遭李昖嚴厲斥責的朝鮮都元帥金命元與右議政尹斗壽開始整軍備戰,朝鮮集結了約一萬三千兵馬,準備以揚州牧使高彥伯率領北鎮邊兵為前鋒,對日軍發動夜襲。(“賊勢懈遲,我抄精兵,潛襲賊陣,可破也“。)
6月11日,大同江夜襲戦爆發。都元帥金命元、巡查使李元翼命揚州牧使高彥伯為副將率軍五千,以三百北鎮精甲為先鋒,對逼近平壤的小西第一番隊與黑田第三番隊發動夜襲戦。朝鮮軍先勝后敗,雖奪得戰馬三百多匹,但戦死甄山郡守(從四品)李宣、碧丹萬戶(正五品)任旭景、進勇校尉閔汝虎等千餘人。
日軍亦折損宗義智の侍大將木村智清、中村平次、平山將監、古藤八郎兵衛、竹岡(阿比留)節右衛門,黑田長政堂弟黒田次郎兵衛(黑田長政の従弟、伯母妙壽尼の子,を矢傷が元で失い”。)等六百多人。黑田長政手臂也被箭矢射傷,在家臣渡邊平吉協助下才得以脫困。
朝軍突擊的兵力為常年與女真交戰的北邊道精銳,在夜襲白刃格鬥中對日軍造成一定的殺傷。但是,朝鮮北鎮邊軍精銳只有三百,其餘皆為新募之軍,韌勁不足。最終,日軍憑藉兵力優勢擊退了朝鮮軍隊的夜襲。朝方史料記載了大同江之戦的經過,言及先勝后敗過程。
史記:“自平壤城外之賊,分駐江上,作十餘屯,結草為幕,累日不得渡,警備頗怠。都元帥金命元自城上望見,以為可乘夜掩襲,乃抄出精兵,使高彥伯等領之,從浮碧樓下綾羅島,潛以船渡軍,初約以三更舉事。失時刻,旣渡則已昧爽矣,見諸幕中賊猶未起,遂前突第一陣。賊驚擾,我軍多射殺賊兵士,任旭景先登力戦,為賊所害,奪賊馬三百匹。俄而列屯賊悉起大至,我軍退走,還趨船,船上人見賊兵已迫中流,不敢艤船,渰水死者甚眾。余軍又從王城灘,亂流而渡,賊始知水淺可涉。是日暮,賊舉眾由淺灘以濟,我軍之守灘者,不敢發一矢,皆散走”。(朝·申炅《再造藩邦志》)
大同江之戰,日軍第一,第三番隊將佐死傷較多,對朝鮮北鎮邊軍的突擊印象深刻。顧而在日方史料中較為詳細的描繪了此戰的經過,言及中村平次、平山將監等驍將皆戦歿於陣中,宗義智黑田長政、督軍奮戰的過程。
夜戰中日軍最大的收穫是獲得渡江進攻平壤的路線。原來,戦敗的朝鮮軍隊自大同江王城灘涉水逃逸時,被日軍發現可涉渡之地,正苦於無法渡江的日本小西與黑田等倭酋遂集結重兵渡江發起進攻,朝鮮岸防部隊皆潰。
史記:“我諸將佈陣屯於江灘,隔江相挑。命元望見,謂敵警備頗怠,可乘夜掩襲敗之。擇精銳使高彥伯率李宣、任旭景、閔汝虎從浮碧樓下綾羅渡來突,入義智營亂斫,奪馬三百餘匹。杉村智清、竹罔節右衛門等,同拒戦多殺獲,智清死之。義智督軍後進,斬李宣、仕旭景等人,從士中村平次、平山將監、阿比留節右衛門戦歿。虜又突長政陣,吉田六郡大夫、後藤基次、黑田次郎兵衛奮進當之,虜多射手,飛箭雨下,次郎兵衛蒙創後死。
長政見之馳入虜陣,縱橫轉擊,有李王理者以半弓射長政,貫其肘,長政不拔箭而追之,渡邊平右衛門來援,助長政斬王理於水中。田路勘四郎、衣笠宗兵衞馳騎過堤下,過一虜揮刀擊之。虜干大力強,以袖纏刀奪之,執宗兵衛挾其頭飲江數次,勘四郎馳至,見宗兵衛困迫殆死,即從背後斬虜。諸營兵齊起放炮銃,揮刀進擊,虜軍大敗走,赴船淹死者甚多,餘軍從主城讎亂流而去。行長義智始知水淺,可涉處即舉涉渡,李謚李潤德棄兵先走,尹斗壽金命元亦從普通門鼠竄,平壤城亦失守矣”。(日-木下眞弘《豐太閣征外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