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基石
我說的是刀功啊,什麼砍甘蔗的大砍刀?
胡曉麗機靈,打了一個手勢,示意胖子不要說話。
王二想的不是刀,而是盧旺達大飯店裏的一句台詞,與主角保羅說話的那個黑人,用一種很不屑地語氣說,從中國買的便宜貨,十美分一把,至少能賣五十美分。
後面的台詞是不是記錯了?前面的十美分一把肯定沒記錯。
因為王二曾經為了這段台詞,刻意地查過相關的資料。
盧旺達胡圖族從事農耕,圖西族從事游牧,胡圖族遍矮胖結實、膚色較黑、塌鼻厚唇、下巴方正,圖西族人的個子相對高瘦、膚色較白、薄唇、尖下巴。圖西族顏色“稍淺”,殖民地政府認為應當優先胡圖族。
說是這麼說的,放在現實中,實際區別不大。
盧旺達先是被德國殖民,一戰失敗,盧旺達轉給了比利時,比利時國家小,沒有人手管理,比利時制訂了一個分化政策,人人必須帶身份證,上面註明是胡圖族還是圖西族,圖西族在教育與政府工作佔盡優勢,養成種族優越感,看不起務農的多數民族胡圖族人,導致種族矛盾加劇。
但是不是能認得出來?
鬼才認的出來。
大屠殺時是如何甄別的?原因簡單,兩族隔閡已久,飯店主人保羅可能娶了圖西族女人為妻吧。但實際當中,兩族罕有通婚現象,所以當地人自己心裏面清楚,甲家是胡圖族人,乙家是圖西族人。
到了真實慘劇發生時,長相差別又不大,“誤判”是難免的,究竟死了多少人,肯定查不出來了,姑且當死了百萬人吧,結果大約有百分之十,是胡圖族自己的人。
導致這場慘劇的發生,不僅是兩族積怨已久的矛盾,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二戰結束后,盧旺達爭取獨立,比利時為了長久控制,又轉過頭支持人數更多的胡圖族,好吧,正式開幹了,自1959年起,兩族已經正式仇殺了,比利時竟然坐視不管。62年盧旺達獨立,比利時將政權轉給胡圖族精英。
這是電影裏出現不斷地出現比利時人的由來。其實屠殺時,比利時明為盧旺達的舊主子,因為國家小,有心無力。因為在比利時控制時,盧旺達漸漸轉為法語系國家,法國人來了。為了能賣出更多軍火,法國人有意讓兩族衝突不斷。
屠殺前幾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與胡圖族前總統哈比亞里是老朋友,密特朗次子擔任非洲事務顧問,事發后,法國查出來約翰克里斯多夫.密特朗不但是盧旺達最大的軍火供應商,還在當地種植罌粟,然後將他抓了起來。
密特朗這個兒子在大屠殺里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或者法國有多少人在這場大屠殺里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法國說我們正在查,結果查了二十多年,也“未”查出來……
電影卻沒有交代清楚,導演或者喊冤,我電影時長只有120分鐘,哪能塞多少東西進去?
那你幹嗎浪費鏡頭說中國刀?
那是用來砍甘蔗的刀,中國製造商讓你殺人的嗎?還有,那麼長的一把砍甘蔗的刀,只有十美分?你有多少,給俺,俺不用賣刀,直接賣給廢品站,轉手就會掙不少錢。
導演不算無的放矢,屠殺前中國確實向盧前政府賣了一批武器,然後被西方人用放大鏡找了出來。不是黑刀,而是黑賣武器這件事。
屠殺者有沒有用中國武器,可能用了吧,主要的武器不是中國武器,而是法國人的武器!正是因為某些人想多賣出一些武器,才於暗中鼓動起那場屠殺!
就這樣一部三觀有些小不正、立場不鮮明,歧視抹黑中國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價竟然高達近九分。
豆豆上確實有不少小資跪舔洋大人,先不管,五大在事件發生時都在幹什麼?全部在作壁上觀,包括中國,但中國就是想管,那時哪有實力去管,事實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撤出時間已經很晚了,直到屠殺已經發生,機場完全關閉,才從陸路撤到布隆迪,得以安全逃脫。
最後還是盧旺達人自己解決的,先是反思,自我救贖,淡化種族,重視教育,更不像非洲一些不知感恩的國家,重視與中國的合作關係,由是新生開始,國家迅速發展,不但飢餓指數比朝鮮、巴鐵、印度還要低,也是非洲最為乾淨安全的國家之一。
“盧卡達……”
“盧卡達是什麼?”胖子問。
“非洲的一個國家。”
這個時空同樣發生了類似的慘劇,但國家的名字不叫盧旺達,而叫盧卡達。
但還是有點不完美。
不過主體搭建起來了,餘下的想起來也快。
正好一個老師從王二前面經過,這個老師王二不認識,反正歲數有點大,頭髮都花白了。
王二看着他的頭髮,靈機一動。
“搞掂!”
“仙兒,我還是有靈感的。”
“宿主,你是一天想出來的嗎?”
“不是一天,是半天。”
“真的是半天嗎?”
“是啊……”
表面上是半天想出來的,實際不是,很早拿到這套小說時,王二有時侯已經開始了一些揣摩。雖然不是認真想,也想了。正因為已經想了很久,雖然不是“認真地想”,今天開始認真思考,加上外界的觸機,才產生了幾個靈感。就算沒有遇到這幾個觸機,也會遇到其他幾個觸機,當然,觸機不動,小說最終的走向也會不同,但能讓兩本自傳體小說完成轉換為童話的思路。
吃晚飯時,王二奇怪地問:“胖子,胡曉麗,你們為什麼不回家?”
實驗中學飯菜價格還行吧,但終是大鍋飯,大鍋菜,價格還行,味道就那樣,或如自家的麵館,九中也有大食堂,但許多學生仍然走了幾百步路,來到自家吃麵條。自家麵條再便宜,也不過與九中食堂價格相彷彿,關鍵就是味道好啊。
“去你那個租房參觀一下。”
“行。”
王二將他們帶到租房。
除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外,還有一些東西,一個鬧鐘,一個電水壺,一個茶杯,一個茶葉筒子,裏面放着二三兩白茶,餘下什麼都沒了。
但胖子知道的,說:“王平安,你電腦放在這裏安不安全?”
“不知道,裏面始終只有一部小說的英文譯稿,而且每次離開時,我都會將譯好的內容保存在U盤裏,丟掉了也不怕。”
“但是有小說稿子……”
“中文版小說我都申請了著作權,別人得到了稿子,有什麼用?”
胡曉麗對這個不大懂,問:“英文稿子不用申請版權?”
“也要申請的。”
“那別人得到稿子,豈不是有點危險?”
“不會,打一個比喻吧,許多國人恥笑國家居然造不出來好一點的轎車變速箱,不是造不出來,能造得出來卻不能造,原因就是人家申請了專利,隨便怎麼設計,也繞不開人家的專利壁壘。為了避免發生撞車,發行前最好於各國申請一下著作權,反正費用都不大高。但只要在一個國家申請了著作權,發生了著作權爭議時,就能當作有效的證據。或者不承認華國的著作權或其他的知識產權,那好,我們也不承認你們國家的著作權與知識產權,最後誰會吃虧。”
“原來是這樣,華國豈不是很吃虧?”
“短時間是吃虧,時間長了,則未必。”
看看國家的外匯儲蓄,去年不過一萬億多點,比起另個時空差遠了。但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華國外部環境稍稍好一點,當然,如果20年還有那場疫情,又出現了一個建國,還會甩鍋,還會緊張。那是特例。至於賣茶葉的神笛,他不是甩鍋,是想找死。那時的中國只是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發展時機,真到了忍無可忍不得不出手的時侯,就不是62年那麼簡單了……
第二個好處,許多單位開始重視研發,暫時地看不出來,不過十幾年後或二十幾年後,華國科技會走的更遠。
科技才是一個國家能否強大的重要基石,著作權的什麼,反而是小事。當然兩國翻目成仇也是必然,誰甘心被他人從老大位置上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