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慕容欺沈燕遁走 李天錫假意圖

第二十一回 慕容欺沈燕遁走 李天錫假意圖

江南營,慕容樹傳令辰時造反,使士卒飽餐一頓,黑夜趕路,禁止士卒喧嘩,言語小聲,行動溫和,慢舉手腳輕落下,細語柔言緩傾訴。

亥時起兵出營,向南而行。

南鄭探馬見之回報張桓出。

張桓楚、楚雲二將,鼓噪而出,縱兵追擊之。江南兵未走出三里身後聞,炮鼓齊響。

正是:

鐵馬風蕭逐南北,吳戟越鉤爭齊鳴。

姑蘇城上萬馬奔,夜聞吳江雷雨聲。

慕容樹驚惶曰:“南鄭兵何為,來之甚急也。”

復命士卒,落華旗,棄車駕,灑糧草,拋行囊。遂慕容樹,沈燕領兵行軍前,死命逃遁。

未走十里,張桓楚、楚雲率兵追至,兩軍頭尾交集,江南兵一心逃命,有坐騎者賽馬前逃,拼腳力者跪地求饒。

江南兵前擁后擠,混亂無章,無有追兵,來的迅速。

張桓楚、楚雲率兵殺入軍中,江南兵四散逃命,一路敗走。張桓楚直尋慕容樹來,慕容樹、沈燕二人見,南鄭兵已追至,只保自家性命無憂,哪顧士卒生死存亡。

領少數旗排官,棄眾兵而遁,慕容樹、沈燕未出十里,突聞身後有叫聲,曰:“慕容老賊,小爺來也。”

慕容樹回身觀之,見一白袍小將追來,猶如流星墜地,頃刻便至也。此乃張桓楚,良駒神速,故追及之。

慕容樹謂左側沈燕曰:“沈將,我二人合力誅殺此,白衣小兒,亦可脫身也。”

沈燕以為然,遂調馬來迎戰張桓楚。

張桓楚叫曰:“爾等欲何往?惡貫滿盈,時至也,小爺為其指路耳。”

沈燕舉金絲刀直劈,張桓楚面門而下,張桓楚抬槍上擋,戰馬交叉而出,二將回馬復來戰之。

慕容樹隨沈燕之後,扯韁繩使馬緩走,待沈燕交戰張桓楚之後,撥馬又棄沈燕,獨自逃命而去。

此乃慕容樹恐正陽追來。無意交戰,巧言惑沈燕來擋張桓楚,好自己脫身去也。

沈燕不見慕容樹來戰,回首觀之,慕容樹撥馬而去,可謂今朝欺人,明日被人欺之。

當日見法貞死而不救,今日又使慕容樹所欺,正應在此時也。沈燕心恨慕容樹之陰險,無心交戰,欲去之,奈何張桓楚槍法高強,良駒如風,不能逃脫,只得性命相搏也。

沈燕舞動雁翎金絲刀,路路擊斬,道道抵擋,反覆避讓,疲於奔命。

張桓楚搖甩梅花槍,三三演變,九九歸一,槍尖如毒蛇吐芯,不離其媚眼之前,咽喉之下,驍驦馬前後截來,圍繞左右十丈之內。

正是:

梅花飄散墜小樓,白衣勝雪鉤殘月。

鳳尾珠冠落明霞,雁飛飄翎夜爛漫。

二將死戰,五十回合,沈燕身出大汗,力氣漸弱,神志模糊,行動緩慢也。

張桓楚迎面截道而至,嗨一聲大叫,搖槍刺護心鏡來,沈燕聞其喊聲,方驚醒觀之,長槍刺來,倉促揮槍擋之。

未料張桓楚長槍撤回,復刺小腹,沈燕欲擋不及,白光一閃,夜色中一道紅血滑過,梅花槍刺入小腹也,張桓楚抽槍,沈燕栽倒馬下,死張桓出之手。

江南兵半數逃散,餘眾棄刃降之。

詩曰:

官道冷落夜眇然,草色朱顏花啼落。

風塵傷景陰森森,冷月寒霜氣沉沉。

天色朦朧日升起,酒過半酣夢江南。

煙雨綿綿桃花開,畫船琵琶彈霓裳。

且說慕容樹欺沈燕,擋南鄭兵將,自領不足三百人,縱馬遁走,出三十里,耳不聞鐵蹄之聲,回首觀之不見追兵。

自已以為技高一籌,得出升天,仰天大笑。

左右曰:“將軍兵敗士死,九死一生,何故笑也?”

慕容樹曰:“南鄭草賊雖勝四路兵,驍勇非常。然論權謀馭兵不如吾,我若用兵,必伏兵於此,我豈能脫身也。”

言畢,突聞一聲炮響,慕容樹驚惶前後觀之。

時至五更,只見薄霧之中,前面官道中,橫一路人馬,旗幟下有字,寫南鄭二字,旗下立一人,黃金甲、黃金槍、黃龍駒,非正陽有誰?慕容樹見此光景,魂驚魄散,險些栽倒,扶鞍坐穩,只見額頭冷汗橫流,面容憔悴愁苦。

復又思曰:雖戰之無勝,走之有餘也。

遂力氣恢復,催馬舉刃,直衝陣腳來,正陽觀之,曰:“吾本欲爾等歸之,然留其一二奸人,危害百姓,不如除毒害,保全蒼生。

汝善小人之謀,焉能成大事,眾人皆死,汝豈可獨存之。”

言畢,催馬截慕容樹來,慕容樹搖槍便刺,指咽喉來,正陽抬槍擊之。

雲花槍外彈,慕容樹受其力,搖晃而出,戰馬交錯,未出十丈,正陽復調馬截慕容樹來,搖槍刺之,金槍閃光而至,乏眼之間,來護心鏡前,慕容樹槍置身前擋之,雙槍觸碰,慕容樹受其力,彩雲駒蹲坐在地,復起。二將交叉而出。可謂:

霞冠碧落雪花飛,玉鳳繽紛彩雲間。

八寶金鎧落七星,追風逐雲飛龍駒。

前後未走五個回合,慕容樹一身骨頭酸痛,思不速去,遲者有危,遂撥馬欲走,正陽雙手握槍桿,使槍身抽擊之,慕容樹豎槍擋之。

因力小,受巨力,不能坐穩馬鞍,吹落馬下,方起身而立,正陽已至身前,抬槍便刺,慕容樹避之不及,金條槍穿腹而出,正陽抽槍,慕容樹倒地而死。

正陽命士卒葬其屍體,收兵會合張桓楚、楚雲二將,府使江南降卒皆歸之,領眾回南鄭。

且說嶺南兵,李天錫雖領命於節度使殷熙,救援王氏,然懷異心,自有所為。

聞有八路兵,襲南鄭,思一計,一面使兵將緩走,又多出探馬,觀南鄭之勢,欲待正陽,眾路兵交惡,兩敗俱傷,乘其虛弱,擒正陽、王氏送往長安,成奇功也。

領兵至南鄭,一日路程,探馬來報,正陽敗七路兵,主將皆死,士卒歸之。李天錫思,若列陣交戰,恐不敵正陽,不如依殷熙之意,護送王氏,途中使計策擒之。

意定,直往南鄭行來。南鄭,正陽領張桓楚、楚雲登城樓四處觀望之。

謂二將曰:“聞有八路兵來伐,我數之,少一路,嶺南兵也,何故未至?”

張桓楚曰:“嶺南節度使殷熙,於吾家有故交,皆唐室之舊臣,紅門之將,並非姦邪之徒,不知是何緣故,起兵犯王妃也。”

遂正陽下城樓,回總兵府,遣人出城,探嶺南之虛實。二日門兵來報,曰:“嶺南兵來南門落營,遣使求見將軍。”

正陽令曰:“入來。”

使官進堂,上舉書信,拜曰:“小人受嶺南兵,主將李天錫所遣,見將軍上書,內情含書中也。”

侍官去來,正陽觀之。

書曰:

嶺南小將李天錫拜書,正將軍虎案前,小將奉命於,嶺南節度史殷熙也。

遂對外揚言起兵擒王妃、將軍,實為助將軍,共同禦敵,護送王妃入蜀,至成都也。

因受命之日晚,而行走之路遠,故遲幾日也。

天幸,將軍武藝絕倫,敗七路兵如宰牛屠狗,盡滅之。然,巴蜀路遙道險,關口險隘,江河之上游水賊,山谷之中藏大王。

小將雖力微知淺,願護送王妃、將軍,行往成都,相會世子。

小將完成使命,又使唐室之舊臣殷熙,赤子之心,報之有望,將軍莫疑之。

小將立城外,聽候將軍差遣。

正陽讀完,謂來使曰:“汝回報,李將軍,吾知之,明日城外會之。”

來使三拜而去。

晉卿曰:“殿下之意何如,可信乎?”

正陽曰:“交戰之地,系母親安危,其可輕信也,觀其舉止而行之。”

次日正陽出城,會李天錫。

李天錫隻身來軍前觀之,正陽身飾寶甲,容顏顯山河之故,眉宇間系英雄之氣。

李天錫思曰:此人相貌非凡,能敗天下諸侯兵,非僥倖也。

吾不可魯莽,須從長計議,一舉滅之。

李天錫曰:“吾乃,嶺南副都督李天錫是也,將軍可是正陽乎?”

正陽細觀李天錫,面色青灰,細眼無眉,尖腮侯嘴,頭戴九頭白蛇冠,身披八頭黑蛇甲,手握金蛇槍,騎蛇花駒。

正陽思曰:蛇之性陰暗毒辣,此人以此物為尊,豈有君子之節也。

正陽曰:“正是莽夫正陽也,李將軍千里來救,可見唐室忠臣未絕,紅門有繼,社稷之福也。”

李天錫下馬來前,單膝下拜曰:“小將聞將軍英名日久,今日目睹尊容,風采絕倫,氣冠寰宇,小將願效犬馬之勞,清掃足下灰塵,牽韁繩鞍前引路,略盡人臣之責也。”

正陽下馬扶之,曰:“將軍之心,金銀所不能度之,吾起能弗與。將軍隨我入城見母親,擇日行往成都,勞將軍為先鋒,掃山路之害,搭度水之橋,保我母親,中途無憂。”

李天錫曰:“小將謹遵之。”

遂正陽攜李天錫入南鄭,至總兵府後院門外,正陽謂李天錫曰:“將軍此稍候之,我入內請示母親,后可見之。”

李天錫曰:“諾。”

遂正陽入內,拜見王氏,曰:“母親,今自嶺南來一路兵,主將名曰李天錫,言奉命嶺南節度使,殷熙之命,來護送母親入蜀耳。

孩兒聞殷熙唐室之舊臣,紅門之將,故來請教母親,見來將乎?”

王氏曰:“為難之時,有紅門忠臣,不懼死罪,出兵援手,實為不易,若拒之門外,豈非寒了,忠臣之心也。

吾兒速請來,正堂面視之。”

正陽曰:“母親所言正理也。”

遂帶李天錫來,正廳見王氏。

李天錫拜王氏曰:“小將奉嶺南節度殷熙之命,護送王妃至成都也,殷將軍唐室之舊臣也,聞有眾路兵,來犯王妃,甚憂之,恨不能親至也。

然皇命在身,不可違,故遣小將,揚言取南鄭,暗處為王妃援手,保送王妃入蜀,於世子相會也。”

王氏笑曰:“李將軍免禮,請就坐。殷熙亦可為故人也,昔日紅門諸將,浴血奮戰,平定南越,吾熟知也。

殷將軍知勇雙全,我甚敬仰也,今雪中送炭,救之於危難之時,真乃我唐室之忠臣也。

成都有千里之遙,勞苦將軍也。”

李天錫曰:“為王妃效勞,乃小將之幸也,敢不盡死力也。”

遂王氏使正陽,擺席寬待李天錫,至晚李天錫方歸營。

詩曰:

心中日月難自明,杯中乾坤影浮萍。

雲霧紛擾似渺茫,窗外春雨海棠花。

晨陽映霞萬道光,朝氣嫣然飄江湖。

美人出水芙蓉閣,懸簾素妝傾城國。

二日正陽使晉卿,留守南鄭。

分南鄭一萬精兵,使張桓楚領五千為後路,楚芸領五千兵為中軍,李天錫率領所轄兵將為前路,起兵出南鄭,發往成都。

李天錫便走便計謀,行數日,前軍至平陽關北門,十裡外紮營。

正陽帳中聚諸將議事,問張桓楚曰:“賢弟,此陽平關何人坐守?”

張桓楚曰:“此關守將乃司徒禹之妻,蔡氏之兄,蔡越守之,下有兩員副將,未知其有,過人之術也。”

正陽復曰:“李將軍之意何如?”

李天錫曰:“陽平關,偏禺小關,量無能將,易攻取也。”

正陽以為然。

陽平關,守門兵見之,飛奔入總兵府,報蔡越曰:“報老爺大事不好。”

蔡越曰:“不好,有何事?”

門兵曰:“草莽英雄正陽,領兵來北門外紮營也。”

蔡越聞正陽來城下,速領彭祖、陳璋二將,登城樓觀之,五萬餘眾,壓城門落營,氣勢甚銳也。

蔡越謂二將曰:“漢王戰死,正陽寇關而來,有必取陽平關之志也,二位將軍有何拒敵之計?”

彭祖曰:“總兵無慮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小將出關,於野兒絕雌雄也。”

蔡越曰:“將軍若戰,謹慎也。”

彭祖曰:“諾。”

彭祖擊鼓率兵,出陽平關北門,來戰場叫陣。正陽帳內議事,門兵來報,陽平關出戰將叫陣,正陽方欲起身,李天錫曰:“何勞將軍親為之,小將取賊將來也。”

正陽喜曰:“既將軍出戰,吾無慮也。”

遂李天錫出營,率嶺南三千兵,來戰場觀之,彭祖頭戴卷沿紫金盔,鎖子連環甲,手握雀舌槍,騎棗騮駒。

李天錫曰:“來將速報姓名,我乃王妃前軍之將,李天錫是也。”

彭祖曰:“吾乃陽平關副將,彭祖是也,反賊欲出平陽關乎?來送死也。”

李天錫催馬交戰,抬槍刺彭祖咽喉來,彭祖揮槍擋之,戰馬交錯,復來戰。

李天錫爭出戰者,自有深意,一則可解正陽疑慮,二則欲探知正陽兵將之力。

三則使陽平關之將,除去正陽左右。

遂李天錫戰彭祖,不儘力也,來往游斗,十個回何,樣裝不敵,空刺一槍,撥馬逃往營寨。正陽立竹台觀之,李天錫敗歸,如此此之快,知其未盡死力,默然冷笑之。

敬紉蘭佩樹芳尊,騷魂千載留傳說。

清風秋月度瓊台,浮雲幾片雁南飛。

畢竟陽平關戰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室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室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回 慕容欺沈燕遁走 李天錫假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