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薛紅葉山路截賊 平南王罷兵辭官

第十二回 薛紅葉山路截賊 平南王罷兵辭官

話說東遼國,國師姜偃,自聞王氏笑聲,六神不寧,夜不能寐,后又有探馬來報,中原盛傳小兒歌謠,聽其詞語,上下推算,略知其一二。

啟奏遼王曰:“報大王,中原傳白衣童謠,臣占知,龍鳳山,已現將星,若無速遣,大將除之。它日羽翼豐滿,必成遼國大患,誅此孩兒,取中原如同反掌也。”

遼王驚曰:“果真有此小兒乎?”

姜偃曰:“臣不敢妄言,天下之事,皆系此一人也。若留此人,日後保王氏,安唐室,率軍伐遼者,必此人也。”

遼王曰:“國師之見,何人前往,誅此小兒。”

姜偃曰:“為保事成,非大將不可,三元帥屯兵雁門關,況且路近,亦可速之。臣往輔其左右,可萬全也。”

姬堯曰:“國師、元帥同往,孤心何憂,國師除禍患,活捉王氏來,祭吾大遼水土,以悅山河。”

姜偃攜遼王之令,退出銀殿,土遁前往,頃刻便至遼營。葉飛虎迎姜偃入帥帳,曰:“國師此來,有何指教也。”

姜偃出令牌,曰:“吾來傳遼王旨意。龍鳳山出將星,欲我東遼不利。元帥速移兵往龍鳳山,除此禍患也。”

葉飛虎問言笑,曰:“一小兒,何需攜重兵矣,殺雞焉用牛刀,遣一小將便可成功也。國師多慮否?”

姜偃曰:“元帥有所不知矣,他日恐天下英雄,無有敵此子矣。帥速行,遲者恐有變。”遂葉飛虎,傳令拔營,飛速行往龍鳳山。

龍鳳山位處唐朝、遼國、突厥、韋室四方交界處,無主之地也。

遼兵走十日,至龍鳳山,東山腳下,自山道南入。

先鋒官辛木率兵前行,山高林密,野獸遁走,崖藏美鳥,其聲悅耳,其色悅目。

兵將觀山景而行,未行數里,只見牛大青石,橫卧路中,攔行軍之路。

辛木命左右,搬石,數十名士卒儘力,青石紋絲未動,辛木怒退士卒,親力試為,亦分毫不能動也。

是時山中,響女童歌聲,猶如黃鶯鳴訴,傳出甚遠,兵將疏耳傾聽,正左右觀之,自林中,一女童作歌而出。

歌曰:

峰迴路轉山間美,兵甲踐踏草色污,速回,速回!

妄圖此中過,脅生雙翼飛飛看,莫逆為,莫逆為!

紅蓮綻放時,祈禱猶晚矣。

辛木聞聲觀之,一女童,年紀似十一二歲之間,面遮紅紗,飾紅羅衣,騎火焰駒而出。

觀那火焰駒,前額有火印,頭大身長,全身血紅色,紅光若現。

上挎南海鱷魚鞍,右掛大刀,身長而刃寬,冷氣環繞,名為鼎氣刀,使北海寒鐵精靈所煉化而成,劈落時有萬斤之中,無堅不摧,天上兵器也。

女童正是薛紅葉,奉師命下山來,退遼兵也。

正是:

閻羅降世收鬼怪,火燒紅雲起硝煙。

冷艷飄雪封山河,冰霜鬱結落梅花。

火焰駒緩緩走來,刀刃托于山路,碰撞地面石籽,閃白光,響叮噹。

馬兒至路中停立,紅葉斜坐雕鞍,冷眼觀辛木,辛木懼不能視。

辛木曰:“是人,是妖,敢截大軍去路。”

紅葉不言,大眼睛默默觀看眾人。

中軍葉飛虎,姜偃亦聞歌聲,驚疑至軍前。

葉飛虎觀之,笑曰:“哪家小兒,截道戲耍,速報姓名”

紅葉曰:“村野遇夫,沾污聖地,今日血祭龍鳳山,視天下痴人。”

紅葉右手掌開,手掌之中,現出一片紅蓮花瓣,隨風飄落,復演化為蓮花幻影,紅光一閃,往辛木射去,殘影自辛木,咽喉穿透而過,迴轉入紅葉手掌,隱沒不見。

辛木如同木樁自馬鞍,倒地而亡。

紅蓮盛開花瓣舞,飄落飛絮現幻影。

瞬息功夫斷素髮,寒梅逢雪笑江月。

姜偃觀之大驚曰:“吾遇煞星也。”

姜偃惶恐,滑落馬鞍,棄葉飛虎,土遁而走。

葉飛虎見薛紅葉,不知使何法術,殺辛木,怒曰:“妖童休狂。”

言畢,高舉大斧,欲一斧斬薛紅葉為兩半,催馬直奔紅葉,至一丈之內,高舉巨斧,直劈薛紅葉,巨斧閃白光,落薛紅葉頭頂,薛紅葉自馬鞍,解鼎氣刀,舉頭頂擋之,刀斧撞擊,巨斧上彈半尺,葉飛虎手臂震痛,如擊鋼鐵。

薛紅葉立而不動,葉飛虎戰馬交錯而出。

葉飛虎奔出五丈之外,調馬復至,紅葉右手掌再開,紅蓮花瓣復現,花辦飄落,紅光一閃,自葉飛虎頸下,穿透而出。

葉飛虎鐵塔一般,摔落戰馬而死。

遼兵敗逃來后軍,報辛竹曰:“大將軍,大事不好,元帥,木將軍,皆死妖童之手。”

辛竹疑之,至前軍,見辛木,葉飛虎橫死山道,薛紅葉靜坐馬鞍,冷眼而視。

辛竹大怒,催馬舉刀,直奔薛紅葉,薛紅葉見辛竹來,起立於馬鞍,雙手握刀柄,待辛竹近身來,高舉大刀,直劈辛竹面門。

鼎氣刀白光如柱,聚引冷風,罩辛竹而下,辛竹驚之,抬刀擋之頭頂,雙刀碰撞,哐啷一聲響,辛竹板門刀,斷兩半落地,鼎氣刀餘力未止,順勢而下,落盔甲,鐵盔壞,頭破之,劈兩半,辛竹死,落戰馬,一氣呵成。

遼軍見之,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紅葉曰:“再犯者,片甲無回,皆誅之,速去。”

遼兵大懼,死命逃去,薛紅葉入密林隱去。

前日葉飛虎欺薛南甚急,未料今日死於幼女之手,可謂因果循環也。

詩曰:

九天玄女道法高,奇門遁甲異術妙。

鼎氣寶刀劈天下,一片花瓣絕黑虎。

三川幽芳造化美,九重珠峰鬼神工。

五色石中百鳥隱,江山如畫龍鳳藏。

且說姜偃甚恐,逃回遼國,見遼王。

遼王曰:“國師歸之,如此急,禍患除否,元帥大軍何在?”

姜偃曰:“未也,大軍至龍鳳山,山路遇煞星,羅衣女童。元帥同二將,皆命損那妖童刀下也。”

遼王怒曰:“何來,猖狂妖童,國之大帥,不敵一女童!大事何時可成矣。何人可使?往誅之。”

姜偃曰:“大王息怒,此妖童善奇法,非平常之女也。眼下不益,復出兵,征伐妖童,愚臣之見,中原不久,必生內亂,那時大王趁虛,偷襲長安,為上策也。”

姬堯曰:“禍患未除,孤心何安?”姜偃曰:大王莫慮,待我兵取長安,大王面南北背,天下已定,民心歸服。童患自息之,況且兵甲,再入龍鳳山,恐引來蒙古騎兵,此不利也,望大王熟計之。”

姬堯曰:“依國師所言。”

遼王亦懼,無意再犯龍鳳山,多出探馬,窺中原之勢,待機而坐。

正是:

徒勞一役亡兵將,略窺天機以為能。

規劃豈是變化快,人謀未必能勝天。

卻說雁門關,守城兵見遼兵退走,進總兵府報之,曰:“遼兵北去,不知何故也。”

薛南疑之,出探馬,觀遼兵去意。探馬過了,數十日而歸,報曰:“不知何故,遼兵入龍鳳山,其元帥,大將皆橫屍,山間小路,聞一女童所殺,十萬士卒,逃回遼國也。”

遼兵退去,雁門關之危已解。

薛南思前後之事,觀今之朝堂,傷懷失意。自幼年起效忠唐室,到頭來,家破人亡,何等凄涼也。

遂心計之,曰:唐王不明,吾不如還官職。

尋回紅葉,問月二女,回祖籍龍門,度餘生便了。

思定,傳令侍官曰:“速備行囊,大軍明日回長安也。”

侍官衣領而行。次日大軍出雁門關,總兵李思溫隨至西門外,為薛南送行。

李思溫面有憂色,曰:“他日遼兵復至,奈何?”

薛南握其手曰:“將軍堅守雁門關,不出。可無害也,切記。”

李思溫謝曰:“小將知之。”

薛南率兵而行,士卒心雖即刻便至,而雙足不如願,只得竭力奔徒。

征戰十年異鄉客,故人相望空悲切。

歸期有日夜徘徊,脫韁野馬復難收。

薛南之兵,隨行軍緩慢,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日復一日,時光入流,一日過潼關,續行入長安,卸兵演武廳,眠於光祿寺。

日出上早朝,薛南上前拜伏於地,曰:“罪臣薛南,伐遼無功,率兵而歸,有負皇上所託矣。皇上欲復東征,另選強將代罪臣之位。臣之能不足,平東遼也。”

唐王回想,斬薛紅葉一事,面有慚色,曰:“東征之事罷矣,薛卿且歸府休養,少解勞苦,復上朝議之。”

薛南復拜,退去朝服,上舉奏章。侍官取之,展唐王御案,唐王觀之。

章曰:

罪臣薛南,奉旨東征,兵至東遼銀狼關,戰東遼三元帥葉飛虎,因所學微末,先鋒官戰死,吾身受斧傷,退守雁門關,拒敵數年,后遼兵退去。

辛蒙皇上不加罪,然臣之罪,深矣。臣自視其身,長戟無舉之力,戰馬不能其馳,臣老也。

望皇上念,前之所效,微末之功。釋罪臣回故里,蓋可祖墳添土,夫能燒香祭拜,略盡子孫之禮耳。

薛南辭官,眾臣聞之皆驚,皆思城中無能將也。

唐王見薛南,去心以決,知不能留,謂曰:“薛卿既要辭官,朕豈能強留,卿早日至故土,安享天倫之樂,賞薛卿黃金五百兩,備用之。”

薛南拜謝而出。

數年君臣就此無也,唐王心覺無味,下旨散朝回宮。

薛南歸薛府,走進府院,荒蕪無人,昔日妻女身影,歡喜光景,眼前復現,猶如昨日之景。

薛南又思過往之事,薛家幾代忠臣,今日妻亡子散,府園沒落,甚是凄苦,傷懷落淚,呆立園中。

詩曰:

璃瓦殘殘鼠蛇串,野草蔓蔓樓台空。

倩影暮暮羅榻冷,嬌兒渺渺歡笑無。

伴君伴虎伴清風,度山度河度餘生。

候鳥北歸遊子還,卸甲歸田老少親。

薛南站立許久,欲尋二女,又不知何處入手,不悅退出薛府來,正遇宣王,來見薛南。

薛南行禮,曰:“草民參見殿下。”

宣王忙上前,扶起薛南,曰:“王爺莫勞其身也,何日歸之。”

薛南曰:“我尋回二女,後行也。殿下可知,上官府幼女去處?”

宣王曰:“未知。”

薛南曰:“可知王妃,紅葉在何處?”

宣王曰:“未知,我使多人探查,無一人有信也。此皆因吾之故,使薛氏,上官兩府遭滅門之禍,此李誦之罪也,王爺一刀斬吾兩段,李誦無怨也”

薛南曰:“殿下莫自責,此事與殿下何干,若論罪過,薛南其首。王妃,兩個孩兒,不知性命如何?”

二人言之無果,韓渝駕車而至,前來行禮,曰:“參見殿下,薛王爺,我家老爺有請,往韓府議事。”

遂載車至韓府,韓子琪迎入內廳,還禮就坐。

韓子其觀二人,面有苦色,雙眉之見,愁雲纏繞。

笑曰:“老朽可解殿下,王爺心結也。”

宣王喜曰:“老丞相何言教之。”

韓子琪曰:“王爺、殿下所憂,王妃、薛紅葉、上官問月此三者,皆無性命之危矣。”

薛南曰:“老丞相可知去處乎?”

韓子琪曰:“吾夜觀星宿,深研童謠之意,已解矣。其中可知去處。”

宣王曰:“老丞相速明之。”

韓子琪曰:“首句,龍鳳鳴鳴者指一地,龍鳳山是也,傳言有龍吟、鳳鳴之聲。

綵衣飄飄,綵衣,王妃之幼名,殿下所知。

依次觀之,此乃指王妃當日,街遇天風捲去。必是飄落龍鳳山也。

二句,瓣兒者,花瓣之物,楚楚指女子美也。

聞王爺幼女,面有胎記,形似樹葉,老朽觀之,非葉而瓣也。

次語所寓,王爺幼女,日後必揚名天下也。

南氣者,日中之氣,謂人君之象,曰正陽,男子名也。

此乃指,怡天下之人,有曠世之才,安天下者此人也。

三句,明月者,女子為名,上官問月是也。倩倩,女子之態,以老朽之見,上官問月顯貴也。

龍虎,乃天下將士,爭爭,交戰也。

此句言,他日天下英雄並起,決生死耳。

四句,野炎炎者,南唐王素來驕狂,純純欲動,恐反也。

黑水滔滔,東遼入侵矣。

五句,日色暮暮者,突厥之勢不明,亦有反意也。

塵土渾渾,國中奸臣行事,長安有變也。

六句,白骨森森者,死者無數,屍骨積山,忠魂埋沙也。

山河依依,天下復為太平,國家興旺也。”

薛南曰:“然不得,上官賢弟,一點骨血,吾心何安之。”

韓子琪笑曰:“近在尺尺耳。”

韓渝抱上官問月而出,上官問月,今已七歲矣。

韓子琪謂薛紅葉曰:“月兒速拜,宣王殿下,薛伯伯。”

上官問月,拜曰:“月兒參見,太子殿下,薛伯伯。”

薛南心碎落淚,抱起上官問月,曰:“天不亡上官氏也。”

正是:

柳暗花明喜迎春,月掛樹梢移倩影。

指點迷津雲霧散,朗日星空夜闌珊。

韓子琪言,李德夜至,託付之事。薛南拜謝韓渝,韓渝不受而退。

薛南復謝韓子琪。曰:“老丞相救月兒於水火,養育之。此乃有大恩,於薛南也,老丞相有何,效力之處,盡可言之。吾雖年老,亦可手舉,五百斤矣。”

韓子琪笑曰:“老朽豈敢受,王爺乃社稷之棟樑,數代功勛也。

老朽所做甚微耳,王爺勿謝也。老朽已月兒為義女也,吾意使月而,長居韓府,隨我學文識字,他日自有,月兒一席之地也。

不知王爺之意何如?”

薛南復拜曰:“如此甚好,薛南一介武夫,有何作為。老丞相親傳衣缽,此乃月兒之福也,薛南豈敢有違,我代上官兄弟謝之。”

遂薛南知二女無憂,心安之。

宣王曰:“今王爺辭官,國無大將,今後何人可托,兵甲之鑰矣?”

韓子琪曰:“他日有變,將者自出也,殿下無慮,保身為上。”

宣王曰:“愚子受教。”

薛南復曰:“王妃,有護我孤女之恩,我豈能忘也,今知去處,我當往迎歸。”

宣王曰:“家事,私也,李誦何敢,勞王爺遠行之。”

薛南曰:“我已罷官,一身由哉,游哉。非我,無他人也。”

宣王謝之。

韓子琪退茶,還酒席。宣王,薛南、宣王多日愁苦,今日釋懷,三人吃酒,至晚方散。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室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室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回 薛紅葉山路截賊 平南王罷兵辭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