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宋太宗(1)

第406章:宋太宗(1)

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呂端、寇準幾個朝廷大臣在折御忠、楊林玉、楊合一帶兵嚴密護衛下安全返回東京,頭一件事就是通報太監王繼恩說要給皇上獻俘。

宋太宗聽說李昉七人團從北地返回來押解了37個遼國俘虜,高興得幾乎跳躍起來。

高粱河兵敗后,宋太宗一直耿耿於懷;可前不久盧成玉和楊業取得了雁門關大捷斬殺了遼國駙馬蕭咄李,活捉了遼國統軍李重海、蕭撻愛押回京城獻俘;這一次李昉他們又押解回來37個遼國俘虜,誰敢再說宋人不是契丹人的對手?

宋太宗通知李昉等人再搞一次聲勢浩大的獻俘儀式。

37個遼軍戰俘被裝進37個囚籠里,37個囚籠又裝在37輛牛車上;之所以要用牛車,這是張齊賢的主意;張齊賢用牛車裝載着37個囚籠在汴京城浩浩蕩蕩遊行一番,會大大增強汴京百姓對戰勝遼國契丹人的信心。

於是乎,李昉便讓張齊賢做為獻俘事宜的總指揮。

用牛車載囚籠裝囚犯這是張齊賢的發明,也是彰顯宋國軍威的一種手段。

宋國太需要這樣彰顯軍威的儀式了,而張齊賢順應形勢來了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

創意總是在鬥爭實踐中生髮出來的,劉敏、盧成玉、趙元佐他們在湋河川擊垮遼國承天皇太后蕭綽遣派的“偷襲軍”,撻馬赫咕嚕帶着39個人逃脫;可是在北地九州,韃子兵依舊沒有逃脫被俘獲的命運。

張齊賢要利用這場勝利舉行轟轟烈烈的獻俘儀式無疑是大快人心,鼓舞鬥志的事。

37輛牛車在大相國寺前面的州橋上排列完畢,便在古樂號手的引領下在汴梁的大街小巷遊行。

而宋太宗和文臣武將依舊站在城西萬勝門的城樓上檢閱獻俘隊伍。

撻馬赫咕嚕37個契丹韃子站立牛車上的囚籠之中,一個個像落水老鼠灰不溜秋,低頭耷耳。

遼國駐汴京公使耶律大慧見撻馬赫咕嚕37個鐵林軍將士被宋朝人裝進牛車裏面遊街,早就羞辱得眼珠子發紅;即派手下趕去雲內州給蕭太后報信。

蕭卓和文忠公韓德讓派出於越大天王蕭撻勇趕往宋地后,一直駐蹕雲內州等候消息;當他們接到牛車——囚籠——契丹俘虜在汴梁遊街的消息不知做如何反應。

撻馬赫咕嚕37人被折御忠、楊林玉的手下押解到頭輛車上站定,腦袋從囚籠里伸出來;脖頸上帶着木枷;腦後插着一根犯由牌上面寫着:“契丹敵酋撻馬赫咕嚕斬”,斬字用大紅漆筆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圈;紅圈上面打了一個大大的×,這樣的陣勢不是要羞辱這廝嗎?

沒錯,張齊賢是想羞辱撻馬赫咕嚕;遼國撻馬赫咕嚕被天祥軍擒獲后,張齊賢就考慮過獻俘這樁事。

撻馬赫咕嚕臉上蒼白蠟黃,士可殺而不可辱的心性使他恨不能一頭撞死在囚車上;但脖子上套着木枷,人被框在囚籠中裝載在牛車上;背上還插着犯由牌死也又不了他。

追着囚車觀看的京城百姓不管撻馬赫咕嚕的心理活動,手中的石頭瓦塊不斷擲來;不是幾個站在囚車上的宋軍兵士阻攔,撻馬赫咕嚕恐怕早被民眾砸死。

囚車向東逶迤而行,繞城一周後行至萬勝門;宋太宗和文武大臣早在城樓上等候。

於是鞭炮齊鳴,氣氛熱烈;彷彿遼國已經是大宋腳下的一隻螞蚱。

獻俘儀式結束后,李昉幾個肱骨大臣在垂拱殿向太宗皇帝稟報此次北地九州之行事宜。

李昉代表七人團向太宗皇上施過禮,有點愧疚地說:“啟稟聖上,微臣幾人趕往北地見過了大皇子;但大皇子執拗,說他不想再做太子;而是送上37個契丹俘虜敬獻父皇!”

李昉把話說得十分圓滑,主要是表述趙元佐的孝心和對國家的忠誠。

宋太宗聽罷李昉的稟報悲喜參半,但剛才獻俘儀式的喜悅還是抵過兒子拒絕做太子的憂傷。

不一日,西北前線又傳捷報;說趙元佐和盧成玉率領的天祥軍襲擊夏州城也就是統萬城,李繼遷率眾倉皇出逃;駙馬盧成玉率領的天祥軍又在賀蘭山用長鐵矛鉤連槍大破鐵鷂子。

“長矛鉤鐮槍!”宋太宗驚叫一聲:“長矛鉤鐮槍是什麼玩意兒!”

“長矛鉤鐮槍是專門對付鐵鷂子的兵器!”張齊賢直言不諱道:“駙馬千歲趕去北地時親自在京城兵器坊監工鍛造出來的,對付李繼遷的鐵鷂子果然派上用場!”

“好啊!這是發明創造!”宋太宗激動地從龍椅上站立起來手舞足蹈道:“駙馬盧成玉還真有心思!”

天祥軍信使見宋太宗高興,興趣盎然道:“聖上,小人還有更好的消息!”

宋太宗一怔,揚揚手臂道:“信使還有什麼消息快快講來!”

天祥軍信使是個大腦袋,伸長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李繼遷的鐵鷂子在賀蘭山被駙馬整了一頓后黔驢技窮,惶惶逃亡涼州;大皇子早在那裏跟吐蕃六部統領潘羅支密謀好,讓潘羅支詐降李繼遷。”

宋太宗大驚,凝視着大腦袋信使道:“有這等事?結果如何?”

大腦袋信使定定神道:“李繼遷當初詐降曹光實致其死亡,這次他竟走了曹光實的老路!”

“李繼遷死哪?”宋太宗亟不可待地詰問一聲。

大腦袋信使清清嗓子道:“李繼遷沒有識破潘羅支的詐降伎倆,趕去約降地點接受潘羅支的部隊;被亂箭射死!”

大腦袋信使講完這些情況,宋太宗並不相信,從龍椅上站起來走到信使跟前盯視着他道:“你說李繼遷死咧!是被亂箭射死的?”

大腦袋信使伏跪地上重複前面的話道:“是呀皇上,李繼遷是被潘羅支和大皇子詐降之計蒙蔽了雙眼;在約定招降的地方被亂箭射死的,這是大皇子和潘羅支寫給皇上的信札;請皇上過目!”

站立一旁的王繼恩從大腦袋信使手中接過信札遞給宋太宗,宋太宗看過;證明李繼遷果然死亡;竟然拿捏不住地在丹樨之上跳起了拓枝舞。

寇準見聖上跳起了拓枝舞,也就附和上去,君臣兩人瘋狂地在垂拱殿“踢踏踏”起來。

宋太宗瘋狂一陣,回歸到龍椅上去歇歇氣兒又問大腦袋信使:“吾兒德崇現在何地?”

“啟稟聖上,大皇子去了甘州回鶻王庭!”信使喋喋不休地說著:“跟隨大皇子的有呼延瑾兒姑娘和呼延贊老將軍,還有一些貼身護衛!”

“吾兒去了甘州回鶻王庭?”宋太宗又一次從龍椅上站起來驚詫不已道:“德崇上甘州回鶻王庭干甚?”

“啟稟皇上!”信使神情亢奮道:“大皇子說大宋朝跟遼國交戰屢屢敗北是因為戰馬奇缺,而甘州回鶻南邊的祁連山是養馬基地;他要在那裏給朝廷養馬打敗遼國這個蠻夷!”

宋太宗眼睛瞪得彷彿牛鈴,回過神像唱信天游一樣哼唱起來:“大快人心事,吾兒去養馬,打敗契丹酋,就要在當下!”

大腦袋信使這一套說詞全是劉敏在他臨行前吩咐的,信使只是向宋太宗轉達了劉敏的意思。

不過劉敏、趙元佐、呼延瑾兒、呼延贊老將軍一行真的是去了甘州回鶻的王庭。

劉敏知道甘州南邊的祁連山是大漢武帝時對付匈奴時建立起來的養馬場,大漢之所以能取得“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的最後勝利而戰勝匈奴,全是仰仗了祁連山養馬場源源不斷的軍馬供給。

宋太宗說完“大快人心事,吾兒去養馬,打敗契丹酋,就要在當下!”這句話看向寇準道:“甘州回鶻不就是張掖郡嗎?寇愛卿你說朕講得對不對?”

寇準上前施罷禮振振有詞道:“聖上英明,甘州就是張掖;為漢武帝驅逐匈奴后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現在統治甘州的是回鶻夜落隔可汗;他是中原王朝的女婿,一直和中原王朝交好!”

“這樣更好!”宋太宗啼叫一聲,欣欣然道:“看來吾兒德崇有眼力,在涼州聯絡吐蕃統領潘羅支;又西向甘州拜見夜落隔可汗,河西走廊已經是我大宋的附庸之地;我朝也要向漢朝武帝那樣將河西四郡納入麾下!”

宋太宗說著語出驚人道:“朕想北伐遼國,不知愛卿們意下如何!”

宋太宗一直想做漢武帝,漢武帝發動的“四大戰役”將匈奴徹底趕出河西走和北方草原,宋太宗攻滅北漢后便想乘勝收回燕雲十六州,可那一次宋軍失敗的很慘;宋太宗也是搶了一輛運糧的驢車遁逃抱住一條性命,可他對遼國耿耿於懷。

雁門關之戰的勝利,湋河川、統萬城、賀蘭山、涼州射殺賊頭李繼遷,大皇子趕去甘州忽見回鶻可汗夜落隔在祁連山養馬這些有利因素又一次激起宋太宗北伐遼國的信心。

可宋太宗能和漢武帝相提並論嗎?

漢武帝討伐匈奴做了充足的準備,譬如為了給將士們提供優良馬匹;漢武帝派人多次去西域換取優良馬種,還引進並大量種植苜蓿等優良牧草;在最後一次與匈奴決戰時,漢朝一次性出動十萬大軍;僅運送給戰馬吃的粟米就動用了十四萬匹馱馬。

漢武帝本人知兵勤政,有感於邊境侵擾頻繁,文帝、景帝時期皇帝騎射馳騁於上林苑;就是漢朝的保留節目。

漢武帝更是積極突出,他先後組建了期門、羽林衛二軍,經常演練騎兵對決廝殺。

尤其是羽林衛,早期全部是從隴西選取的善騎射的良家子弟;這些日常的騎射練習,也許並不會讓漢武帝本人成為優秀的騎將;但卻可以增強他對戰爭本身的理解。

誅殺匈奴的很多名將都出身於期門和羽林二軍。

以李陵為例,他只是區區一校尉而已,大漢朝有多少校尉略有歷史常識的人心中似乎都有個數。

《史記》裏多次提到漢武帝對李陵奏書親自批示,這說明漢武帝對軍國大事幾乎做到了事必躬親。

從士兵的武器到日常訓練,從馬匹糧草到整個後勤補給;漢武帝可以說是把能下的功夫都下了。

漢朝對匈奴出戰時機的選擇基本上都是春末至秋天來臨之前,為什麼呢?這段時期正是草原牲口長膘、牛羊懷孕的時間,只要漢軍不停騷擾進攻;放牧期的匈奴人就只能不斷轉場,而頻繁轉場會導致牲口掉膘、流產;即便暫時取得的成果有限,到了大雪漫天的冬天餓都能餓死一批匈奴人。

其次,衛青等人有着清晰的戰略規劃。霍去病等人多次深入敵後騷擾,最大程度擴大戰果,讓匈奴人疲於奔命。

而衛青在北地無定河畔建立的朔方城更像一根釘子釘在匈奴人心臟裏面。

不要小看一個普通城池,它不僅是漢軍進攻的橋頭堡;城池牢牢控制了無定河最好的水源地,使匈奴人發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李廣、衛青、霍去病不斷地對匈奴發起進攻是控制匈奴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漢軍找到了剋制匈奴的戰術秘訣。

漢朝時尚還沒有高橋馬鞍和金屬雙馬蹬,騎兵作戰受到很大限制;匈奴人的騎兵矯捷如鷹,來去如飛,騎射本領高強;漢軍無論如何訓練,都不太可能達到這個水平。

李廣為什麼在討伐匈奴時總打敗仗?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戰術落後了。

李廣本人騎射水平超一流,依仗這這超強的騎射本領;李廣但凡遇見匈奴總是硬剛。

可他忽視了部下遠遠達不到自己的水平,你給他一萬騎兵;他能帶出一萬個李廣嗎?

和匈奴人拼騎射,這不是拿漢軍的短處去硬剛匈奴人的長處么?這樣如何能勝?所以李廣常常打敗仗,甚至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活捉過。

衛青霍去病的戰術特點也是硬剛,卻不是拼騎射,而是近身搏殺,以命換命。

在山東孫家溝出土的漢代壁畫裏,就有漢軍持長戟從後面捅殺匈奴人的情景。

這樣打有很大不足,就是即便殺掉匈奴人也可能受到衝擊力的反彈而落馬;這在戰場上是非常危險甚至致命的。

然而衛青、霍去病就是以這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不要命打法一次次擊敗了匈奴。

所以衛青、霍去病儘管幾次出征損失都很大,但他們給匈奴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漢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個損失漢朝承受得起,匈奴卻承受不起。

所以最終的結局是漢朝勝,匈奴死。

再來看宋太宗趙光義,與漢武帝對比起來他的遜色太多了。

趙光義以權謀成為天子,卻總想有着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豐功偉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6章:宋太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