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啟紀元(巨樹紀元——重啟紀元2330年)
這顆名為“鑰匙”的半衛星是潮汐的三顆衛星之一,其他兩顆衛星的軌道相距很遠,最為邊緣的一顆衛星已經快要脫離潮汐引力圈的束縛了,而另外一顆正在逐步向圈內移動,但直到這個星系的恆星發生爆炸為止,它都不會與潮汐發生碰撞。
鑰匙與它們有着天壤之別,它本身就是一株植物的殘骸遺迹,大多數固態物質為冰晶和植株體殘骸,如果和大氣層發生摩擦的話,一大半的質量都會消失,最終發生的碰撞有可能僅僅會引起一場大火。
這顆無害的衛星一但墜落,對於整顆潮汐的生態系統都將是一次莫大的刺激,生物質的顆粒和仍舊具有活性的基因粒子,會在火焰和灰燼之中迎來新生。
在失去了大部分包裹物的潮汐已經在恆星的光輝照耀下恢復了自己的活力,近萬年沉寂於冰蓋之下的海底熱泉在巨樹根須徹底死亡之後重新獲得了涌動的權利,從地核之中發展而出的強大熱能貫通了地下熱泉的潮湧,逐漸迴轉的海水溫度再次讓暖流開始於全球運轉。
上一紀元巨樹留下的鈣化殘骸在解凍的海水之中形成了一片新的島嶼,結實的纖維構造比自然堆積而成的山脈更具有抗壓能力,也更加輕便。
散落成諸多碎片的纖維海島成為了潮汐的新陸地組分,這些並沒有根系維持的鈣化板塊在海洋的浮冰之中緩慢地移動着,相互之間的碰撞非常的微弱,基本上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陸地區塊損傷。
在重啟紀元開始的六百年之中,浮冰層不斷地消失,海底火山開始再度活動,洋流運動導致這片海水逐漸趨於活躍,這些海水在三層溫度不同的海水區域之中不斷地翻騰,複雜的化合物在這種活動反應之中不斷生成。
有機物的積累其實已經很多了,但似乎缺乏那麼一點關鍵的轉變,缺乏一個類似於地球一般的巧合,將這些簡單的有機物統合成為真正的生命。
這個巧合,或者說已經類似於預謀了,被我們稱為“鑰匙”的小行星在重啟紀元第730年的夏天進入了大氣層的捕捉範圍,開始沿着軌道加速下墜。
(潮汐的恆星軌道類似於一個規整的圓,四季的時間長短都差不多,幾顆衛星的軌道和它很像,都趨近於圓。)
這顆燃燒的火球在大氣層中開始急劇減速,摩擦產生的過量熱能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片熾亮的光焰,包裹在植物纖維外的冰晶層迅速氣化成為水蒸氣,匯合到一場正在凝聚的季節性風暴之中。
剩下的生物質組織在火焰的包裹下逐漸失去自己的耐火性和穩定結構,那種屬於生命最元初、最基本的物質結構和遺傳信息逐漸在火焰中瓦解成碎片化的訊息,埋藏在那些如同灰燼般的碳化碎片之中。
這顆比想像中更要耐高溫的藤蔓流星最終墜落在北半球的寬闊海洋之中,那裏的漂浮板塊恰好很少,所有的生物質信息能夠被海洋所接納、存儲。
第一次從生物質到生命的革命,就此開始。
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中,第一季生物呈現出了爆髮式的增長,也許是巨樹植株體中那些強橫的植物基因實在是影響深遠,這些第一季生物全部呈現出植物體的類似形態。
(潮汐所在的位置呈現出的光譜多為紅黃光,藍紫光數量極少,這些植物的吸收光色譜截止在藍色。)
雖然它們的形態更多只是非常基礎的顆粒,看起來像是一些微小的單個葉綠體,但是它們繁殖的速度快到驚人。
從最開始的那個變異個體開始,直到最終霸佔整片海洋,它們只花了四年時間。
整片潮汐的表面從之前的深藍色,迅速地轉化為更為深邃的紫色,空氣中原本更多的揮發性醇類氣體和大量的水蒸氣在第一季生物的改變之下化作了更多的氧氣和二氧化碳。
它們的環境飽和時期在重啟紀元第1370年,整片星球的大氣層中只剩下了大量的醇類和氧氣以及含量可觀的二氧化碳,整個第一季生物的繁殖遇到了瓶頸,資源和生存空間開始拮据起來,它們的死亡率開始逐步增大。
一部分第一季生物開始向著光線更暗、溫度更低的深海發展自己的族群,一些更為耐寒的族群成功抵達了擁有熱泉的海底火山附近,由於巨樹在上一個紀元所壓榨的過量熱量遺失在了那場大爆炸之中,海底火山的熱能非常的溫和,這使得更多的微生物開始迅速在深水區蔓延起來。
第一場生態天災於重啟紀元2056年開始。
那時已然恢復了正常溫度的潮汐開始了像從前一樣的高強度氣候反應,熱帶風暴和數量繁多的雷暴持續催生着更加複雜的化學反應,空氣之中的氮氣和氨氣成分開始因為閃電反應而急劇增加,原本含量並不是很多的二氧化碳也在幾次大規模的造陸運動之後開始暴漲,這使得潮汐的大氣層擴張到了原來的兩倍大,被稀釋的氧氣含量逐漸開始不能滿足生命群體的活性。
大量第一代生物因為氧氣含量下跌而逐漸滅亡,原本漸漸發綠的環境再一次變回了灰色和深藍色交接的混沌。
在這次並不算很龐大的生態滅絕催動了一小部分變異生物的崛起,其中大約分成三個不同的種群。
第一個是生活在深海火山群之中的海洋植株,依靠着海洋深處的熱能反應和噴發而出的諸多化學物質,這一支族群發展的極其迅速,逐漸向著海洋更深處的熱源發展自己的族群,並且因為海水逐漸增大的壓力開始形成簡單的纖維集束。
第二個族群是在北面漂浮大陸周圍盤結起來的族群,依靠着較為堅實的纖維結構開始生長、填充,將原本呈現出空腔形態的纖維底座被填滿。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族群已經有一些個體開始形成較為統一化的集束狀態了,通過不同的分工系統開始形成合作共生的營養系統,我覺得這是個很關鍵的生物形成跡象。
雖然自從我在上個紀元離開自己的文明之後,就再也沒有研究過我們的生態歷史了,但我曾經的經驗告訴我,這一支生物體已經向著很棒的方向開始發展了。
第三支族群順着洋流遷徙到了潮汐的最南端,由於每隔四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的極端變換,它的南極並不總是充滿冰蓋,但是也依舊會發生周期性的冰凍,而在生態天災發生的年頭之中,這裏的冰封期剛好到來,用冰塊拴住了一塊不算很大的漂浮大陸,以及一群漂流至此的種族。
這支族群沒有形成更多的結締,也沒有藉著大陸的架構展開自己的繁衍,而是在冰晶之中找尋着折射之下被弱化的光能。
也許是在它們基因之中的休眠基因起作用了,在極低溫度的冰川之中,這些種族的生命活動開始變得極其緩慢和微弱起來。
隨着光照因為雲層的出現逐步地減少,三個並不是很龐大的族群開始小心翼翼地發展自己的族群。
然後在重啟紀元第2330年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大海嘯,宣佈着下一個紀元的到來。
和某些氣態行星的大風暴類似,屬於流體的海水也會因為星球的自轉而產生些許的鏈式反應,將海水構成一場足以席捲全球的大漩渦。
這個漩渦的寬度能達到潮汐半徑的7%-10%,在星球軌道看起來這顆星球就像在某個突然的瞬間長了一個難看的瘡疤,而且這個瘡疤還會攪動雲層和大氣層的風流走向,掀起一個能夠席捲全球的巨大風暴團。
風暴團所形成的能量不僅包括自轉,還包括長時間的恆星輻射,以及恰到好處的阻隔雲層。
這幾個條件達成之後,整個星球就會自己來一場清理活動,以釋放過量的熱能和風潮反應。
不過有一點,它還是和氣態行星大風暴有區別的,這個聲勢浩大的風暴潮會在冰封海域被逐漸消耗能量,最終徹底消失。
感覺就好像潮汐在進行一場自我免疫活動一樣,以此來平衡自己的熱能。
不過這次為什麼被命名為大海嘯呢,因為在潮汐的海面上多了許多的漂浮陸地區塊。
其實對於這些區塊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最多也就是被狂風和巨浪翻個面而已,但是對於棲息在其中或者其上的生物來說,絕對是一場滅頂之災。
PS:無聊的紀元很快就會因為生物的到來而結束了,希望您再稍微等待一下。
合同怎麼還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