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姚錦詩將推廣基礎教育,同時打造高等學府的重要性跟元帝簡單的說了一下。
姚錦詩挑自己能說明白的講了一下,剩下的就靠元帝自己領悟了。
元帝聽完后表示願意大力支持,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推廣基礎教育所需花費巨大,國庫目前騰不出那麼多銀子。
關係到銀子,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問題了。
不過在姚錦詩看來,銀子的問題反倒好解決一些,重要的是先生。
“陛下容稟,目前咱們需要考慮的並非是銀子的問題,而是先生,咱們現有的先生對於要教學的東西也是一無所知,沒有先生去教的話,就更別提推廣的話了。所以應該從培養先生做起,修建學堂反倒不着急。”
“朕倒是把這一點給忘了,可是先生又該由誰來培訓呢?”元帝一臉為難的樣子盯着姚錦詩,就差直接要求她站出來了。
姚錦詩也確實很為難,不過現在事情推進到這個程度,也只有她站出來才能繼續推進這件事了。
“若是陛下信得過,妾身願意提供所知道的一切,供永煌朝的廣大讀書人鑽研學習!”
“好,那這件事便交給你了!”元帝很滿意姚錦詩的識趣,想了想又道,“這是件大事,你回去想想具體應該怎麼做,隨後來回稟。”
對於這件事,元帝從聽說到拍板前後不過一個時辰,對於接下來該怎麼做還沒什麼頭緒,於是乾脆將這件事丟給姚錦詩去張羅了。
姚錦詩眼珠子轉了轉,小心翼翼的道,“妾身對此有些初步的想法,咱們永煌朝的最高學府便是太學,太學裏不僅擁有整個永煌朝最有名的先生,還有整個京城讀書最厲害的讀書人,依妾身的想法,不如在太學中先進行仙界知識的教授,等到太學裏的讀書人學會了,再由這些人中將來科舉落榜的人做先生,在京城地區推廣仙界的知識,如此一層層的推廣下去,將來終有一日能推廣到整個永煌朝!”
如果不從現成的讀書人出發,反而從小孩子開始教育的話,想要看到效果恐怕得等上十幾年,而遲遲看不到效果,對於皇帝來說肯定是沒有信心繼續進行下去這項政策的。
元帝聽完她的話若有所思,最後決定讓賀原齊回去將整件事整理成奏摺呈上來,到時候他再做決定。
姚錦詩對此也沒什麼意見,反而徹底甩手將這件事丟給元帝他們去煩惱了,她能做的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着看皇帝的安排了。
在現有的學術並不發達,她自己相關理科知識儲備有限的情況下,其實姚錦詩能做的事情並不多,最多能傳授一些理科的基礎知識,若要牽扯到學術研究方面的話,她能做的就太少了。
不過就算不能領導科研,但是做個引導人還是可以的,提供個方向什麼的,她還是有把握的。
總之一切急不得,只要邁開步子了,慢慢走總能到達的。
有了皇帝作為後盾,姚錦詩也有了些底氣,她趁着朝廷還沒準備好這段時間,先是跟齊先生商量着完善了一整套基礎教科書,內容相當於小學生的學習量。
隨後先將這一整套的教科書投入到了自家的學堂運用上。
至於齊先生,自從上一次姚錦詩語焉不詳的解釋,加上後來聽說朝廷打算推廣姚錦詩拿出來的課本之後,便再也沒追問過這些東西都是哪裏來的,只一心幫着姚錦詩將課本改編成這個時代的孩子們能接受的版本。
齊先生作為當代大儒,不僅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而且在姚錦詩拿出來新的課本后他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並且學習的很有熱情也學的很快。
在學堂里的孩子們還在學習課本的第一章的時候,齊先生已經差不多將基礎知識掌握了。
大概是找到了感興趣的東西,齊先生每天卯時便起床了,除了給學生們備課外,也抱着姚錦詩拿來的課本學的十分認真,有時候遇上感興趣的問題了,還會拿着課本來找姚錦詩討教,完全就是一副不恥下問的態度。
雖說姚錦詩在知識上是出於領先程度的,面對之了解到基礎知識的齊先生按理來說應該很好應付。
可姚錦詩還是每每被齊先生刨根問底的問題給難住,然後就只能努力去回憶記憶中更多相關的東西。
好在齊先生的問題目前來說以姚錦詩的程度還能勉強應付,不過她有感覺,若是讓齊先生研究下去,接下來的問題恐怕就不是她能解決的了。
雖然說這是好事,但是姚錦詩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她希望齊先生能多學一些各類學科的知識,於是開始籌備理化生實驗室。
基礎的物理實驗室建造難度較低,而且操作相對更簡單一些,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她便從這方面下手。
建造實驗室的計劃姚錦詩只跟賀原齊商量過,出於一些原因的考慮,姚錦詩沒打算將這個耗銀子的事兒丟給朝廷,而是自己攬了下來。
修建實驗室花費了姚錦詩將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包括實驗室的選址建造,內部儀器的設計與製作等等,這還只是完成了一個物理實驗室。
不過姚錦詩依舊很高興,畢竟這算是成功的邁出去了一步,接下來她又要開始籌建化學實驗室了。
在這期間,齊先生已經將小學的基礎知識學完,學堂里聰明些的孩子也都達到了畢業的標準。
在這裏要說一下,因為學堂里的改動,有些人家覺得自家孩子在這裏純屬浪費時間,於是不少與安樂差不多年紀的孩子被家人帶走送去外頭的正經學堂。
剩下的除了相信姚錦詩一家子的,還有些聽到了朝中的風聲覺得姚錦詩這邊的學堂是個搶佔先機的機會故而留下孩子的。
還有一些就是孩子還沒到能去外頭的學堂讀書的年紀,於是選擇不得罪他們夫妻兩個,依然讓孩子在這裏讀書的,這一部分的孩子年級普遍小一些,也就跟康順同齡。
剩下的孩子不多,不足十人。
小班授課的優勢於是體現出來,先生基本上能兼顧到每個人,於是留下的學個半年都會有不小的變化。
另外姚錦詩還將月考、期中期末考試這些形式也搬了過來。
雖說很多人覺得考試製度對於孩子們來說壓抑了他們的天性,會傷害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但是姚錦詩卻覺得,考試是一個很公平的形式,學到多少都會體現在試卷上,成績是不作假的。
對於學的不好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而對於學得好的學生來說,也是一次肯定和鼓勵,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而且,在姚錦詩看來,嚴謹的考試形式經歷的多了就會形成習慣,就算以後選擇科考入仕,在科舉考試的場上也能多少沒那麼緊張。
自從姚錦詩實行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以來,安樂幾乎一直穩居學堂的第一名位置不動搖,常常能夠拿到滿分的試卷,可以說是最得齊先生喜歡的一個學生了。
雖說安樂入學更早一些,但是因為姚錦詩拿出來的課本是最新的,很多東西她之前也沒有學過,所以基本上算是與康順同班。
康順也是個聰明的孩子,不過畢竟與安樂有五歲的差距,它入學又早,在學習上常常落後於安樂也在情理之中,姚錦詩倒是沒怎麼在意。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康順自己偷偷躲起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