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橡膠樹

第368章:橡膠樹

現在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是個什麼狀態?對此劉瓔也沒把握,他猜想:不管印第安人與中國的漢人有沒有血緣關係,他們的文明程度應該比海島上土著人要強得多,起碼不會有吃人的事情發生吧?因此,與他們打交道要容易些。

當然防範還是必須的,他們不吃人不等於沒有攻擊性,他們對於“入侵者”未必會友善。

所有的這些,劉瓔對展七雄都有交代。因此,面對着新環境,也是為了完成王爺交代的差事,展七雄召集伍長以上的頭目訓話。他首先是對美洲大陸情況的介紹,他怎麼會懂這些呢?當然這都是王爺交代給他的,他只是轉達而已。

劉瓔所知的是基於現代人的知識,可是現代人也不都是專家,對遠在美洲的歷史未必能清楚,因此他掌握的知識也未必準確,但總體上來說,還是比明代人強很多,所以這些知識就是最重要的指導了。

展七雄訓話說:“我們剛剛到達美洲,你們也看到了,它不是海洋上的小島,而是很大的一塊陸地。因此,此地的土著人特別的多,王爺說了:說我們碰到成千上萬的人也有可能,所以爾等要倍加小心,大意不得。”

下面的小頭目們則面面相覷,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在海島上碰到的土人都是幾個十幾個,能遇到幾十人的情況都極少,現在怎麼可能成千累萬呢?

其實展七雄這樣說自己也疑惑,他去過海外很多地方,無論哪裏,落後的土著人都不多,他還沒遇到過像大陸上那麼多城鎮和人群。像呂宋那麼繁華還不是因為有漢人嗎?萬里之外的美洲怎麼會有漢人呢?

展七雄說:“按王爺的指令,我們要尋找村鎮,尋找耕種莊稼的農民。通過農民能夠更方便地尋找我們需要的植物,也能得到很多莊稼的種子。”

人類文明只有進入了農耕階段后,由於家族的繁衍和交換(商業)的需要才會形成人群聚集的村鎮。反過來說,如果有村鎮就說明已經有了農耕文明,當然可能是很原始的農耕社會。

。。。。。。

這裏有一個問題:劉瓔是怎麼斷定此時的印第安人有農耕活動的呢?有關古代印第安人的資料不多,普通人知道的更少,但是玉米這種農作物確實是從美洲傳出來的。從玉米的種植生長特性就可以推斷美洲的農業水平,這是基本的農業科學知識。

說起來這又是一番大道理,我們雖然不需要深究,但是簡要的科普還是應該知道的,所以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從玉米可以判斷農耕水平?他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

動物和植物都要繁衍後代,不能繁衍後代就會滅絕。大自然的環境是殘酷的,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夠存活,甚至種子成活率很低。殘酷的現實對各種植物都是考驗。

以蒲公英為例,它的種子成熟的時候長出一個大圓球,這個圓球是數十上百個種子形成的,風一吹就四散開來,像是無數的小傘兵隨風飄揚,飛出去的這麼多的種子其實只有極少數獲得了生根發芽的機會,其他的絕大部分都自行消亡了。蒲公英就是用這種方式繁衍後代,保證不被滅絕。

按這個原理我們再來看看玉米。

玉米的種子是玉米粒,而玉米粒是長在一根棒子上的,棒子外面還有層層疊疊的包皮,要露出玉米粒實在是不容易。

這玉米棒子長在玉米秸稈上,長得很牢,輕易不能脫落。如果沒有人用力掰下來,它會一直長在秸稈上。即便落在地下,玉米粒也不會散開來,更不會像蒲公英那樣四處飛揚傳播種子。

因此,玉米不具備自然繁殖後代的優勢,它的種子極不容易擴散。因此,在自然界它極容易滅絕,只有通過人為的干涉,它才能不斷地繁衍後代。

由於這個特性,我們就可以斷言:玉米這種農作物是人工培植的,離開了人,它缺少繁衍後代的本領。也就是說,玉米是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優良農作物。

具備現代知識的劉瓔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能推測到美洲的印第安人會耕種土地,具備農業社會的基本要素。

進而推論:有農業就會有大小村鎮,也會有基本的商品交換。

事實上美洲地區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的農業文明為今天世界提供的不僅僅有玉米,還有很多種農作物。

現代的北美南部,墨西哥地區就是玉米的原產地,到現代,玉米也是墨西哥的主要糧食作物。並且他們那裏的玉米品種特別多,比如各種顏色的彩色玉米是別處就很少見到的。

當今世界的糧食作物中,玉米與小麥、水稻並稱為三大糧食作物,其重要地位不能忽視。

考古材料可以證明:在五千年前,印第安人就已將野生玉米馴化為人工栽培作物了。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有20多個品種,生長期有長有短,最短的只要三個月左右就成熟了。自從16世紀初歐洲人把它帶出美洲后,由於它適應性強,產量高,播種和收穫季節早,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種植起來。特別是在高原、乾旱的地區,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目前,在世界各種糧食的總產量中,玉米的產量佔了四分之一。

再比如紅薯,它也叫白薯、番薯等,它的原產地也在美洲,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印第安人培育的塊根作物中,除了紅薯,還培育出很多其他品種,如木薯、山藥等。

還有印第安人培育的豆類作物,對世界農業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有的學者認為,除了大豆和蠶豆以外,其他的如綠豆、豌豆、虹豆、雲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茶豆等等,大多數食用豆類植物都是印第安人培育成功後傳到世界各地的。

筆者認為,後面的這些資料有些不實,是否誇張了呢?我們就不去考證它了。

其他的還有人們熟悉的西紅柿、黃瓜、南瓜、西葫蘆和辣椒,水果類的有菠蘿、草莓等等,這些也是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如果沒有印第安人為我們人類培育出這些蔬菜,很難想像我們今天的飯桌上會如此豐富多彩。

風靡世界的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可可粉,而可可也是印第安人首先培育出來的。

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食用植物遠不止這些,據學者專家的研究,現在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一半以上出自於印第安人之手。印第安人培育的食用植物引種到世界各地,大大豐富了人類的飲食,為人類的文明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證。

……

遠征艦隊首先到達美洲大陸的位置是南美洲的北部的西海岸,也就是現代里秘魯和厄瓜多爾這一帶,這是因為艦隊一直沿着赤道航行的。

按劉瓔的指示,艦隊需要到北美洲的南部,就是現代里墨西哥所在的那一片地區。這是因為地形和氣候的原因,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最適宜農耕的,因此是農業最早發達的地區,也是古代印第安人的發祥地。

有劉瓔明確的指示,展七雄則帶領艦隊沿着海岸向北航行,同時也要不斷靠岸,探查地形,尋找需要的植物,同時也需要不斷補充燃料(木柴)、食物和淡水。

在不斷登陸的過程中開始接觸到美洲大陸的土著人。美洲大陸上人口的主流是印第安人,但是在偏遠不發達的地區也同樣有很多落後的土著人,與太平洋島嶼上的人區別不大。所以初期的一段時間裏他們還沒有感覺到更大的區別,因此士兵水手們對提督大人話也心存懷疑。

由於擔心遭遇大股的土著人,風險加大了,所以每一次登岸探險都出動幾十人,組成行動小隊,隨時防範,任命蕭阿基為隊長。並且最好的武器也都拿出來了,有神機炮,有左輪步槍。這些武器在小海島上是很少使用的。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在熱帶的叢林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橡膠樹,獲得了第一批樹苗。

橡膠樹很容易辨認,除了劉瓔畫出的圖形、樹榦、樹葉的形狀之外,最大的特點是它會流出很多白色的樹脂,這樹脂就是橡膠。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8章:橡膠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