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出發

第356章:出發

有大明皇帝的冊封讓劉瓔登上王位,不過詔書上寫的是劉英,皇上金口玉言,這是要改名字嗎?不過這也無妨,以後給皇上上表的時候自稱劉英即可。

盛大的典禮過後新王府就要動工了,淡水城裏早就預留了地塊,位置在淡水城的中軸線上的中心部位。

劉瓔特意指示,王宮整體格局可以坐北朝南,以便於採光和佈局,但是銀安殿不能坐北朝南,一定要面朝西。

因為他知道,琉球王國的王宮就是面朝西的,以表示尊大明為宗主國。這一來,台員也要照此辦理,否則,如果台員不遵琉球的先例,朝廷定會心存芥蒂。

大明定都江寧,則改江寧為南京,這樣的例子劉瓔不能學,淡水城還叫淡水城,改為都城就僭越了。

……

澎湖是一個環形列島,三四個島嶼環繞了一個圓圈,圓圈中部的內海叫澎湖灣,最大的一個島方圓30里,叫澎湖島,澎湖縣城就在澎湖島上,列島還包括數不清的小島和礁石。

從這個地形可知,這地形不但具有優良的港口,而且是天然的好漁場,自古以來就漁業興旺。大量的海產品能賣到哪裏去呢?當然是大陸,大陸就是海產品的銷售市場。正是這個原因,它自古以來就與大陸聯繫緊密。

有大量的交易就會有豐厚的稅收,收稅是官府的第一功能。因為稅銀豐厚,澎湖很早就設了縣治,這在重視陸地而忽視海洋的大陸是個例外。所以就有了一系列怪現象:沿海很多島嶼在官府的眼中可有可無,也不認為是自己管轄的國土,而更遠一些的澎湖則例外。澎湖的旁邊就是更大的台灣島,可是朝廷居然不聞不問,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台灣,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就是銀子。反過來推理,澎湖的漁業收益,一定是相當豐厚的,這才是朝廷它重視的原因。

澎湖既然有官府,有知縣老爺,就會有縣城,再小的城也要有一個。劉珞出使澎湖,與縣衙門建立聯絡關係,確認使館地位。然後在澎湖縣城裏買了一塊地,僱用幾十個壯丁,興建院落。院子比較大,長寬都有四五十米。院牆已經建好了,房屋尚未完工。

這一日劉珞在巡視,跟在他旁邊的是新任命的常駐澎湖的使臣廖忠和護衛什長高岩岩。

使臣廖忠是漢人,但是高岩岩是番人,“高”是部落姓氏,名字是按原名的諧音。

劉珞帶來的護衛士兵有十二個,按劉瓔的要求,多數都選的是番人士兵。這是為了給人以印象:台員是番人的地盤。之所以這樣,還不是因為朝廷把海外漢人當做叛逆的原因?

劉珞說:“廖忠你看,我們的院牆修的高,很難攀爬,可夜間還是要設崗哨。但是你要注意,咱們的士兵都要在院子裏巡邏,不能登上圍牆,更不能走到外邊。”

廖忠回答:“您放心,我記住了。高岩岩你也記着。”

“是!大人。”

澎湖是個平靜的小城,在這樣的地方,如果搞得崗哨森嚴,氣氛上就不協調了。如果在圍牆上設置崗樓和士兵站崗都不合適,只能在院子裏邊巡邏,既保證安全又要與和平的氣氛相協調。

劉珞對廖忠說:“這裏的事情差不多了,過幾天我該回去了。你有事沒事的與知縣老爺勤走動,不要怕花錢,給你的費用足夠了。”

“是,下官記住了。”

行賄和請客吃飯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這差事當然很美。

台員島上的通信線路四通八達,所有縣治都暢通,但是還沒有到澎湖,所以澎湖使館要靠船隻聯絡。好在澎湖到台中距離不遠,信息只要到了台中,馬上就可以傳遞到淡水。

……

到了九月,已是深秋季節,遠征艦隊要出發了,他們將不遠萬里去美洲探險。

劉瓔和劉詮都來到了基隆港為遠征艦隊送行。

來基隆的還有劉珞,不過他不是送行的,他要隨着遠征艦隊一起出發。但是他不是去遠征,而是再一次出使,去呂宋,因此他將與艦隊同行一段路程。

劉珞的官職是禮儀部下設的外交司的司長,其職責就相當於現代外交部長了,所以讓他出使呂宋就是職責所在。

劉瓔之所以派他出使,是因為朝貢期間他在南京遇到了呂宋使者,劉珞與他們有一面之交。劉珞曾經問過呂宋使者:你們那裏可有國王?

呂宋使者回答說:“哪裏呀!有國王就好了。我們是懇請朝廷派官員,在呂宋設府縣的。”

這個回答提醒了劉瓔,他知道呂宋沒人管,並且呂宋的華人總是盼着大明朝廷委派官員,來管理他們那個地方。

那麼呂宋的華人是什麼心理呢?這種心理狀態分析起來頗費筆墨,我們不如講一個呂宋的歷史故事,讀者一下就能看明白了。

歷史上在150多年以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讓歐洲人知道了遠在東方還有印度文明。

他們知道印度而不知道中華是因為麥哲倫的船隊從南海通過,經過了印度,他們沒有向北航行到中國,所以當時的歐洲人不知道有中國,只知道有印度。

那之後,歐洲人開始來到遠東,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去尋找印度。所以他們把看到的地方都叫印度,比如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等等的。印度支那就是越南、老撾、柬埔寨等那一片地方。

最早的歐洲航海大國是荷蘭,荷蘭人到了中國南洋一帶,向這一片眾多的島嶼殖民。荷蘭人稱這些群島為“印度尼西亞”,建立的管理機構叫“東印度公司”。

第一批到達呂宋的歐洲人是荷蘭人,一小隊士兵登上呂宋島,人不多,也就是幾十個人。當他們列隊進入馬尼拉城的時候受到城裏華人的夾道歡迎!沒錯,就是夾道歡迎!絕對不是武力佔領的。

此時呂宋島上的華人是什麼心理狀態呢?他們見到荷蘭人的時候認為終於有人來管理這個地方了,大家終於可以平安過日子做生意了。華人的心理上習慣於上面有個官府,有人立規矩,出了糾紛有官老爺給評理做主。

而大陸上的官府視他們為叛逆,他們回到大陸上都是另類,時刻處在卑微的狀態下。

就這樣,呂宋島的第一個政權是荷蘭的殖民地,它屬於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管轄。注意,還有另一個東印度公司,那是晚一些時候英國人在印度建立的,這兩個都叫東印度公司。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管轄的範圍就是現代里印度尼西亞為主體的這一片群島,後來還包括台灣島的南部。在荷蘭人到來之前,這裏(包括台灣)只有很多部落和小王國,沒有統一的國家。現代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就是這樣形成的。

……

正是呂宋使者的一句話,提醒了劉瓔,因此他派劉珞出使呂宋。按照歷史的情況,劉珞此去應該能順利收服呂宋,讓台員有更大的生存空間。這就是派劉珞出使的原因。

為此給劉珞派出兩艘軍艦,軍艦是從駐台員第二艦隊調派的,是鎮東號和鎮南號,這兩艘都是最新式的艦船。

在公開場合使用機器動力戰艦這是第一次,在海外就不需要什麼顧慮了,並且這次去呂宋需要顯示力量。

劉珞的船隊還有一艘商船,商船上是一個中隊的陸軍士兵,有150人,以及擬建立縣治新任命的幾名官員。

同行的遠征艦隊除了三艘軍艦和一艘貨船之外,又多了一條小船,這是劉瓔建議增加的。

在靠近海島或陸地時,海底地形複雜,用小船更容易應付。此外還有河流,小船可以更方便的進入。當然它也有風險,一旦遇到風暴,小船抵抗能力很差,這就看觀察和躲避壞天氣的能力了,更多的是靠運氣。

這艘小船就是自家船廠製造的那種快船,有300料,有風帆也安裝了機器動力。劉詮有一艘專用小輪船跟這艘船一樣,都是同樣型號的快船改裝的。這艘快船是從巡邏船隊裏調來的,名字是巡九號,管代名叫陳小二。

遠征艦隊有150多人,平均每一艘船上有三四十人,在這個年代來說,人不多。

劉珞的三艘船加上遠征艦隊的五艘船就形成了八艘艦船的船隊,客觀上說也使得在南洋的這一段航程更安全。當遠征艦隊越過呂宋島繼續遠航時,將是陌生荒涼的海域,基本上就沒有海盜了。

在此要說明一點,大陸附近海域的海盜,十有八九都是華人,說什麼日本人、高麗人、南洋番人都是極少的。

船隊排列在港口處,艦船上掛滿了彩旗,岸上有送行的人群。

在展七雄的陪同下劉瓔等人登上旗艦遠征一號,船上的水兵列隊迎接。

劉瓔現在的身份不同了,在碼頭上展七雄就帶着水兵們下跪迎接王爺。劉瓔立即制止,說一切照舊,在台員免除下跪磕頭的禮節。

這也是現代人的理念,雖然不能說人人平等,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尊嚴,現代人還是不習慣。

劉瓔等人登上艦船,是送別艦隊應有的禮節,他登上駕駛指揮艙,這個位置比甲板高出一層。劉瓔面對着列隊的水兵訓話:“遠征艦隊的軍官士兵們,你們今天將出征遠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遠征,你們將面臨無數的艱難險阻,也將建立一等的功勛,你們將獲得最豐厚的獎賞。我預祝你們都能平安歸來!在我看來,你們每一個人的平安比差事更重要,即便差事沒能全部完成,只要平安歸來,我絕不吝嗇賞賜。”

劉瓔此話一出,在展七雄等一干軍官帶領下,在甲板上跪倒一片,展七雄帶頭高呼:“王爺仁慈!謝王爺!”

“萬分感謝王爺的恩德!”

“請王爺放心,我等定然不辜負王爺所望,把差事辦好!”

儘管劉瓔不讓行跪拜禮,可是他們下跪是真心的。

劉瓔雙手虛扶:“起來吧。”

艦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已經按照一年的餉銀標準發放,作為安家費。並承諾回來后另有獎賞,死傷者撫恤從優。

劉瓔對待官兵們的愛護和賞賜那是沒的說。

後面劉詮也會講話鼓勵他們,最後敬酒壯行。水兵們都把酒灑在甲板上,撒到大海里,以祈求平安。

劉瓔等人同樣會登上出使呂宋的船,為他們送行。

儀式過後,放禮炮,汽笛長鳴,艦船起錨,兩支艦隊合併的大船隊緩緩離開碼頭,列隊向大海駛去。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6章: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