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步槍

第328章:步槍

時間是洪武三年八月,是深秋季節。

劉家全家暫時安置在北竿島,之後劉瓔、劉詮都要回台員,劉誠也要去台員組建總理衙門,劉基也同行,他去台員只是隨便看看的。

到了台員后,他們個人忙個人的事,劉誠最忙,從無到有組建一個衙門真是不容易。幸好有老太爺在,他非常熟悉朝廷的機構,甚至細微末節之處都了如指掌,於是就成了劉誠的導師,也讓這個新組建的衙門體制井井有條。

最重要的是尋找選擇官員,朝廷里有儲備官員的翰林院,可是台員這兒沒有啊,現在只能利用劉瓔原班底的人員,以後再慢慢充實和更換,比如軍事一直都由劉詮管着,於是就被任命為兵防部的部長。

為此劉誠想到:在台員也要儘早開科取士,以儲備官員

“部長”是現代的官稱,以為避開朝廷的忌諱不能稱呼尚書,那就只好叫部長了。這名稱新奇點,可人們也都懂。

其實叫什麼都無所謂,不過是個名稱而已。現代的官員名稱也很多,非必要的時候劉瓔就不提那些新名稱,是怕古人不適應。

劉詮對他二哥被任命為總理心情有些複雜,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嘛,多少而已,完全豁達之人不多。他覺得自己跟着劉瓔在海外闖蕩的時間最長,劉誠只是偶爾來幾次,要論功勞他最大,可是現在他沒有二哥的職位高。但是他很快就自己解勸自己,畢竟劉誠是他的親哥哥,並且是有功名的,學問比他高。因此劉詮這種心理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

總理衙門設在淡水,佔了很大一塊空地,好在城裏空地很多。也有人建議要在城的正中位置上建一座正規的官府做執政官大人的府邸,就類似於王宮了。劉瓔倒是不在乎這些形式的東西,他說還是緩一緩吧,現在開建的工地好幾處了,不要把城裏都變成了工地。儘管如此,還是在城的中軸線上預留了好大一塊地方留給未來的執政官府。

劉誠很用心,也很勤奮,為了了解民情,他還經常去走訪各個縣。

其間劉瓔告訴劉詮說:“三叔,二叔最近一直忙着總理衙門的事,我就直接跟你說吧。我想請三叔派探子去澎湖,看看那裏的情況。我特別擔心的是咱們在北部建設的很繁榮,就有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大陸人來台員主要路徑還是經過澎湖的。澎湖那裏有朝廷的縣治,一旦官府注意到了台員,產生控制的意圖,這對我們極為不利,因此要早做打算。此外,在臨近澎湖的沿岸也應該早做防衛,要阻止澎湖的官員來台員島。”

劉瓔不想與朝廷發生衝突,但必須保持獨立的地位,這才能避免被朝廷掣肘,讓劉瓔大展宏圖。因此需要阻斷明王朝政權向台員伸延。歷史上整個明王朝時期,朝廷的統治都沒有到達台員,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歷史也可能不完全沿着原來的軌跡運行,所以要早做防範。

劉詮說:“要我說,我們現在就向南修鐵路,鐵路修過去不就解決了嗎?”

劉瓔:“三叔提醒的對,我們的鐵路是要不斷的伸延,咱劉家投入一些也值得。但是修鐵路也不能太急,最重要的是鐵路能賺錢,賠本的買賣可是沒人干。”

鐵路並不是劉家的,也不是台員官府的,台員的鐵路都是企業性質的公司,當然劉家是鐵路公司的大股東。所以劉瓔也好,各級衙門也好,他們可以勸導動員,可以引導,但是不能強制命令,鐵路公司是要講經濟收益的,如果修了鐵路賠本是沒人乾的。所以修鐵路的進度主要的還是看沿途各地的經濟繁榮程度。

修鐵路的這種狀態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沒有客貨運輸量的鐵路就不會有人去修。反之,只要有經濟繁榮,不需要官府過分操心,經營鐵路的人自己就來申請工程了。官府只要權衡利弊和審批就行了。

現在台員運營比較好的鐵路只有淡水到基隆這一小段,從淡水向南也在緩慢伸延,其原因就在於經濟,現在台員還是人口太少啊。

劉詮又提出一個問題:“劉瓔,你看從淡水河向南有幾條河流河道很寬,修鐵路架橋可是不容易?”

這是實際問題,古代做工程的技術差,做不了大型橋樑。

劉瓔說:“現在我們的確修不了這麼大的橋,所以只能用船隻擺渡。”

劉詮吃驚的問:“火車能上船嗎?”

劉瓔:“可以呀,我們可以造一艘機器動力的船,在船上鋪鐵軌,與陸地鐵軌連結上,火車不就上船了嗎?上船后這邊的鐵軌斷開,擺渡到了對岸,再連接對岸的鐵軌,火車下船。這不就過去了嗎?這種辦法沒有橋樑順當,也耽擱時間,可是能讓火車過河呀。還有更簡單的辦法,火車不過河,人和貨物下車,用船渡過,再上那邊的火車。這辦法更簡單,只是耽擱時間更長。”

劉詮說:“還是你的辦法多。聽你這麼說我也明白了,現在向南修鐵路,除了運兵就沒別的用,幾百里的鐵路閑着,還要有車站有保養,確實划不來。但總得要有路啊,不修鐵路也要修馬路,能走馬車也是好的。”

劉瓔:“這台員的西側大多是平原,平原上修走馬車的路很容易,但是河流也很多,這就要修橋,好在多數都是小河,像淡水這樣寬的河流不多。所以修路的主要工程就是修橋,修不了橋就修建渡口。我看這樣吧,我告訴二叔,讓他派個工程隊開始從北向南修路,我估摸着幾百里的路怎麼也要半年一年的。三叔您還是先派人去澎湖,收集那裏的情報。同時也派出一個小隊的兵,乘船先到達這裏。”

劉瓔指着台員的地圖,那位置標註的地名是台西,台西與澎湖隔海相望。

台灣的地圖是劉瓔憑着記憶畫出來的,不是很準確。那個地方屬於雲林縣,主要的港口是台西。

劉瓔繼續說道:“台員的沿海現在比較平靜,一般不會遇到強敵,您派一艘軍艦就可以把一個小隊運過去。等先頭小隊站住腳后再繼續增兵,就長期駐紮在那裏,作為防範澎湖的基本力量,這也是守住台員的一個關鍵點。但是注意盡量不要驚動澎湖的官府,悄悄做我們自己的事。”

劉瓔這樣做的目的是防着明朝廷,以確保自己對整個台灣島的控制。

……

劉基來到台員就是走走看看,沒什麼要緊的事,劉誠、劉詮和劉瓔等人都主動陪伴他各處視察,去基隆體驗一次乘坐火車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劉基也想對劉瓔有更多的了解,想知道他是怎麼工作的,所以在劉瓔做事的時候他也常跟着看。他就住在劉瓔的宅院裏,很方便。劉瓔的這一處宅邸還充當著執政官府邸的作用,所以也總有書辦官吏出入。

在閑暇的時候,劉瓔正在考慮設計步槍。來到海外後顧慮少了,擁有一兩樣更先進的武器是可以的,他一直想着的步槍就排上了日程。

劉瓔製作了一些零件的模型,也畫了很多圖,他在那兒忙,劉基就在旁邊看,有時候還問一問,也是興趣很濃。

初次研製新產品當然是越簡單越容易成功,他現在試驗製作的步槍實際上就是縮小版的神機炮,口徑小了,重量輕了,可以雙手端平射擊。

另一方面,劉瓔不是兵器專家,他對於步槍只是現代里普通人的認知水平,他不會知道像著名的AK47等步槍的構造。所以他設計出來的是最簡單的槍,裝上一發子彈,能打出去就行。

這樣的槍現代里也有,叫單打一,就是只能打一發子彈的意思。據說在現代的抗日戰爭年代裏,有人就自己手工製造這種單打一,當然沒有統一的設計,也沒有樣品,所以都叫單打一,樣子則五花八門,什麼形狀大小的都有。比如有叫“撅把子”的,也是一種單打一的槍。

這支槍最主要的部件就是槍管,已經做出來一個樣品,裝在木頭槍托上。劉基拿在手裏看,劉瓔在旁邊做講解。

“祖父您對着槍管看,裏邊有螺旋線。這螺旋線的用途就是讓飛出去的彈丸旋轉起來,這道理就像是小孩玩的陀螺,旋轉起來的子彈頭就不會亂翻筋鬥了,保持彈頭朝前,穩定地向前飛。只有這樣的子彈才能打得准、打得遠。您前天不是看了神機炮嗎?它打得准就是這個道理。”

劉基雖然知識豐富,但是這方面的知識他從來就沒接觸過。古人很少學習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就更少了,所以劉瓔講解的這些他都感到新鮮。

劉瓔現在做的是設計槍管後面的彈倉、撞針、槍栓和扳機等等。這些還都是畫在紙上的圖,劉瓔一邊動腦想,一邊畫,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對這些,劉基只是聽着,很少插言,他確實也不懂。但是興趣盎然,並且他真的想看看這支槍做出來會怎麼樣。因為他知道,果真有這樣的槍,那可是萬人敵!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8章: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