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派系

第321章:派系

泉州海灣這一戰是完勝,擊沉敵船三艘,並且讓敵方戰船幾乎全部中彈負傷。論戰果,如果說敵方損失有多大不如說自家的艦隊毫髮無損,這才是武力強大到了絕對優勢,打得對方毫無還手之力。

戰後積极參与搶救落水者,並協助失去行動能力的敵船返回泉州,盡顯仁義之師的風格。

戰後的作戰總結是必須要做的,這是劉瓔立下的規矩,各個作戰單位,每一個士兵都要回顧總結自己的表現和得失,提出建議,所有這些都要形成文案上報。

另一項就是論功行賞,劉家不吝惜賞銀,這也是照章辦事。

在泉州灣執勤的軍艦大多都能輪換休整,唯一堅持始終的是威遠號,因為只有這一艘戰列艦,它不能離開。這一次大戰過後,鄭家元氣大傷,至少會平靜一段時間。為了讓威遠號得到休整的機會,赤龍號、橙龍號和黃龍號全部集中到大墜島,填補威遠號休整的空白。

在得到劉詮批准的情況下,展七雄命令威遠號開往金門島休整,給10天的休整假期。

可是金門島上太荒涼,那一座城堡實際上就是個軍營,一個老百姓都沒有。艦船可以完成補給,可是士兵休假就沒有意義了,為此,特別准許士兵們分批去廈門散心。

到廈門的距離太近了,只有十幾二十里,隨便一條小船都可以把士兵送過去。

自從佔領金門后,護衛隊就與廈門有了聯繫,畢竟距離很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緊缺的物資,所以對廈門還算熟悉。

每一個士兵都有去廈門的三天假,乘坐快船去廈門島遊玩,年輕的士兵們到了繁華之地,無非是吃喝嫖妓,賭博是不允許的,劉家軍紀嚴禁賭博。

這次泉州行動中開始發放的日月旗還在繼續發放,劉家的貿易船隊在大海上遇到大陸的商船也發日月旗,同時要告訴他們懸挂日月旗的含義,就是要和平對待國人的商船,反對行海盜行為。

。。。。。。

在泉州激戰的同時,劉瓔回到了老家南田,這是因為家裏來信說:他祖父劉基告病還鄉了。

這個情況出乎意外,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朱元璋是非常專橫之人,不但不能容忍叛逆者,對於不願意與他合作,不願意為他效勞出力之人同樣不能容忍。劉基稱病辭官回鄉,這就是不再繼續為皇上效忠效勞了,朱元璋怎能容他呢?可這是事實,劉基告病還鄉了。難道是劉瓔錯了?還是朱元璋變性了呢?

劉瓔預感到危險已經逼近,所以他放下手裏所有的事務,急速返鄉,去見他的祖父。

劉基是智者,而且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智者,可俗話不是說了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劉瓔一進家裏的大門,就見二門前站着好幾個人,站在台階上的正是他的祖母閻氏,顯然是老太太得到了消息,幾年不見她太想念大孫子了。

此時的劉瓔已經十六歲,按古人的標準已經成年。劉瓔緊跑了幾步,趕緊上前跪下扣頭,拜見祖母。

“快起來,我的好孫兒,可想死我了。”

老太太欲走下台階,幾個丫鬟趕緊攙扶着。其實老太太一點都不老,身體很壯實。實際上她才五十五歲,按現代人的標準還是身強體壯正當年,古代人壽命短,確實算是老人了。

劉瓔起身,攙扶着老太太進入二門。他的身高已經比老太太高出一頭,是成年人的體型了。

進入內院正堂屋,劉基等在那裏。不過劉基是坐在太師椅上的,面色莊重肅穆,並沒有病態。也就是說,他沒病,告病還鄉只是個託詞。

劉瓔扶着老太太坐在另一張太師椅上,這才重新後退兩步,再次扣頭,拜見祖父。

劉基口說:“罷了,起來說話。”

古人就是麻煩,到此才算是完成了見面禮節,然後才是隨意的交流,才顯出一家人和睦的親情。

這個場面說話無非是普通的問候。說一會話,劉瓔告辭,說去拜見父母親大人。

到此時他才知道,祖父、祖母以及那幾個姨奶們全都回來了,可是有個非常不好的情況,那就是他的父親劉謹並不在家,而是被留在了南京!

劉謹可是劉家的當家人啊,這不就是人質嗎?難怪放了劉基,帝王的心思很深啊!這也讓劉瓔多了一份擔憂。

留下劉謹的理由,說是南京有不少雜務需要關照,不過是託詞罷了。好在只是劉謹一個人留在了南京,劉瓔的母親、姨娘和弟弟妹妹都在家裏。劉瓔想到:只有他父親一個人在南京,如果設法脫身還容易些。但是,如果劉謹不辭而別,那就是大事件,幾乎等於與朝廷決裂。所以,縱然有機會也不能輕易走這一步。

劉瓔回到家裏的熱鬧喧囂過後,他與老太爺開始密談,這不但是劉瓔感到迫切,劉基同樣需要與他孫兒商議。實際上給劉瓔去信就有召他回來的意思,劉基很看重他這個孫兒。

劉瓔首先提問:“祖父,是不是我在台員的事情走漏了風聲引起朝廷對您老人家的懷疑呢?若如此,是孫兒的罪過了。”

劉基:“哦,孫兒你不要多想,不是的,咱家裏的人,對台員的事都守口如瓶,連家裏下人都不知道。再者說,台員是哪兒?朝廷大小官員都不知道,連市面上也沒有絲毫的傳聞。就我所知,現在還不至於出事。朝廷對蒙古作戰和內政事務繁多,再說,歷朝歷代也沒誰理會海外的事。所以不管叫大圓還是叫台員,沒人知道。”

“既如此,那是為何?”

“這事兒其實很簡單,就兩個字:‘派系’。取天下之前,大家都是拼了性命的,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勝了就能活命,敗了身家難保。那時候大家都抱團,就算有內鬥也不顯。可是現在得天下了,建新朝了,大家都是功臣了,天下太平了,於是爭權奪利的內鬥就難免了。這是歷朝歷代的通病。唉,雖說知道其中的利害,可是誰又能躲的過呢?”

說到朝廷里的派系鬥爭,劉基說了很多,從這兒也可以看出來,劉基對他的這個孫子很看重,知道他是有主意的。對於劉瓔來說,他不是歷史學家,明朝的事只是知道大概,劉基說的這些細節他那裏會知道呢?

劉基說的太多,在此我們就壓縮簡述了。

明朝初建,剛剛從戰亂中恢復和平,農田荒蕪,百業凋零,為了恢復經濟重振國力就要採取眾多獎勵民生的措施,有農耕的,有工商業的,有科舉選拔人才的,如此等等。

制定新的政策,頒佈新法令,朝中大小官員都參與其中,人多嘴雜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就有討論和交鋒,更重要的是,會牽扯到個人或集團的利益,於是在這過程中就會形成不同意見的派系,有派系就會有鬥爭,有明爭也會有暗鬥。

最突出的是對江浙商人的政策,朝廷對江浙商人另眼相待,稅賦收的多,比其他省高出一大截。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江浙的商人曾經支持張士誠,以至於戰爭中給朱家造成難度和損失。朱元璋是記仇的,睚眥必報,再加上朱元璋幼年時由於奸商囤積糧食而挨餓,從而埋下了仇商的心理,因此他特別對江浙商人加稅以報復。

這裏要多說一句,商人們為什麼會維護張士誠?

張士誠本是商人出身,對經商有心得,所以他重視工商,對於治理經濟有獨到之處,再加上江南乃魚米之鄉,在他的治理之下,江浙一帶經濟繁榮在全國是冒尖的,工商界得了好處當然擁護他。這也是張士誠特別的富有的原因。

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假設,假如是張士誠得了天下,或許會出現另一個經濟發達的宋朝呢?

然而張士誠的富有並沒有幫助他得天下,這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們就不去分析它了。

。。。。。。

明初朝廷里的派系主要是兩大派,成員基本上是按地域劃分的。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他手下的重臣有很大一部分出身於鳳陽淮河流域,都是跟着朱元璋鬧革命,打天下的。所以一大批淮河流域的官員形成了一派,叫淮西派,另一派是江浙派。

因為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就在江浙一帶,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也主要是在長江流域進行的,所以江浙一帶也就會有很多追隨者,比如劉基就是浙江人。

淮西一派以李善長為首,江浙一派就是以劉基為首了。

李善長是何許人也?

坐了天下的朱元璋要分封手下的有功之臣。大家都知道的,爵位順序是公侯伯子男,公爵最高。朱元璋封了六個公爵,第一名就是李善長,其他五個人都是戰功卓著的戰將,而李善長是文官。可是劉基只得了伯爵,差好幾級呢?比如說俸祿,李善長年俸是4000石,劉基才240石,差了17倍。

朱元璋這麼抬高李善長,他有什麼功勞呢?

李善長不上戰場,也很少出頭露面,在眾人眼裏不顯山不露水的,地位為何這麼高?

答案是:他是搞後勤的,如果說劉基是朱元璋的張良,那李善長就是蕭何。一般人看到的都是武將的威風,謀士的足智多謀,明白人才知道後勤糧草的重要,李善長就是給朱元璋準備糧草的。朱元璋是明白人,所以他認為李善長是第一功臣,並任命李善長為丞相。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老鄉,起家的時候就跟隨左右的,現在地位又高,自然就是淮西集團的首領了。

淮西集團人多勢眾,並且很多都是重臣。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1章:派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