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說大圓

第256章:說大圓

聽劉瓔對付朝廷禁海的辦法劉基也愣了,他這個孫兒並非善良之輩,他是鐵了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百折不回。當然劉基現在不知道,只幾年後朝廷朱元璋就禁海了,禁海的原因是海盜騷擾,在漫長的海岸線防不勝防。

海盜的成分也很複雜,一般的說法是倭寇,是說明在海盜中日本人是主流。其實就算看到的是日本人,實際上他們的首領不見得都是日本人,還可能是華人呢,或者與華人勾連,總之,其中少不了華人的作用。當前還有個特別的情況,那就是張士誠的敗亡后流竄於海上的余部方國珍,這一支海盜人數多,是正規部隊,比倭寇戰鬥力更強。

朝廷對待海盜的辦法就是防禦,比較有名的是明朝中後期的戚繼光,他的戚家軍抗倭是載入史冊的。總之,朝廷的辦法就是在沿海陸地上設防,而不是到大海上去剿滅海盜,這是大陸文明的局限,他們畏懼海洋。

禁海令中更極端的做法是命令沿海三十里內成為無人區,強迫百姓搬遷遠離海岸。這辦法夠愚蠢。

劉基說道:“孫兒還是多慮了,如果天下缺糧,誰不盼着有糧食呢?朝廷斷然不會禁止糧食輸入,至多是增加市舶司的稅收,收稅就是朝廷獲利的合理辦法。”

劉基還是把朝廷想像的太理想化了,實際上朝廷可沒那麼善良。

劉瓔又說道:“我們向大陸輸送的不是只有糧食,還有鐵器工具農具,更大宗的貨物是布匹等紡織品,這些都是百姓日常離不開的。”

劉基:“哦,鐵制器具是利民之物,咱家出產的鐵鏟我見過,不但民間有,朱家軍里也有,很好用的,就是數量太少了,得到的就像得個寶貝似的。”

在工業還不發達的時代里,鋼鐵的產量幾乎可以代表一個地區經濟繁榮的程度,鋼產量就成了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指標。特別是明代這樣的農業經濟,用鋼鐵製造的農具遠優於老式的木頭農具,對於生產力的影響是絕對的。

“祖父是知道的,鹽鐵專營是歷朝歷代的制度,私營的礦場很少,並且規模都很小,官府不允許私營做大。所以要想多煉鐵,生產更多的鐵器就只能在朝廷管不到的地方。”

劉基:“鹽鐵專營的制度不但管着礦場,大宗的鐵器交易同樣也要管,不管你在哪兒生產的都可以不讓你賣。”

“祖父說的對,如果數量很大,官府就一定會管,我們各地商鋪都是辦了官府許可的,實際上就是官府要分利。如果官府收回賣鐵器的許可,我們可以把產品全賣給官家呀?我們不爭,讓官府得更多的利,只要民間能得到更多的工具就好。再者說,軍隊需要的兵器、火銃、大炮也是鐵製品,如果官府需要,我們也可以製造兵器賣給他們。官軍強大了不也是皆大歡喜嗎?但是這一切都要在海外生產,在大陸上絕無可能。”

劉基說:“是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工具工匠才能製造出好東西,農人有好農具才能種好田。可是鐵器歷來就金貴,還不是出產少?孫兒你能多出產鐵嗎?”

劉瓔:“孫兒以為,冶鐵之法與其他的行當都是一個道理,如果因循守舊,死抱着祖宗章法不知道改變,那就永遠在原地打轉。可是只要多動腦,並且鼓勵工匠們都行動起來,有利可圖則人人爭先。凡是有新發現,有新的技藝,都要按技術訣竅權利保護之。就是說,不管是誰採用好的技術訣竅,那就要分給發明人一份利。這樣長久做下去,群策群力,那麼任何行當都可以日新月異,何愁不能增加生產呢?所以咱家的礦場能夠出產多,並且都是上等的好鐵好鋼。祖父您不是看到鐵鏟了嗎?直到現在,我敢說這天下沒有第二家能夠出產。”

客觀地說,如果冶鍊技術沒有進步,依舊沿用前人的辦法,則增加鋼鐵產量極為有限,靠多開煉鐵廠,多投入人力,那就是人海戰術了。唯一正確的方向是爭取技術進步,一步一步地改進冶鍊方法和設備。

誠然劉瓔帶來的現代知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冶鍊等行業的技術水平,但是他知道,啟發更多人參與技術創新才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影響技術進步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激發工匠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參與改進和發現新技術。可是怎樣才能激發創新精神呢?劉瓔就提到了技術訣竅權利保護的問題,其實這就是專利法,用專利保護髮明創造,保護人們上進的動力。

這種提法劉基感覺很新奇,從來就沒聽說過。於是他問道:“孫兒你說的‘技術訣竅權利保護’是什麼?它怎麼能夠生產更多的鐵呢?”

劉瓔回答說:“祖父您是知道的,民間各行匠人都不乏有獨門訣竅,他們能製造出別人所不能做的好東西。這些訣竅技術就是他們的生財之道,當然就怕流傳出去砸了自己的飯碗,於是就嚴守秘密,就是所謂的家族絕技傳男不傳女,由此也造成很多先進技術失傳了。您想啊,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律法來保護他們的技術訣竅和利益,把這些技術拿來讓更多的人使用,而使用的人就需要付出費用給發明人。這樣一來不就能生產更多的好東西嗎?技術的進步也是積累的,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創造,技術就越來越高了,並且會造福於整個國家。我們制定這樣的律法,並且嚴格執行,保護髮明人的利益,這個律法可以叫做專利法。有了這樣的律法,就可以讓人們不再保守,也激勵人們努力創造。比如冶鐵業,可以預見會快速演進,不但出產的鐵更好,產量也會越來越高。”

劉瓔的解釋是提綱挈領式的,可劉基乃絕頂聰明之人,理解能力很強。

他說道:“哦,我有點懂了。就比如說咱家出產的鐵鏟,非常好用,價格也不太貴。可是除了咱家,別家造不出來,是獨家出產。這就是因為沒有你說的專利保護,我劉家當然要保守機密。如果有專利保護,就可以公開製造的辦法,無論是誰,用此法生產都要按規矩交給咱家一份利。這法子有利於所有的人,更有利於天下。是這個意思吧?”

劉基說鐵鏟的價格不太貴,實際也不便宜。最初定價是一兩銀子一把,經過幾次降價后,現在的市場價格約五錢銀。

劉瓔:“是,正如祖父所說,這是利國利民的好辦法,將來的新朝如果能立此法是再好不過了。可是權貴們能依法行事嗎?這就不好說了。”

劉基:“這也是孫兒你去海島的原因嗎?”

劉基的大腦轉得快,一下子就聯想到了劉瓔出海的行動上去了。

劉瓔:“是,祖父說的對,我就是要躲開朝廷的管束,所謂的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不瞞祖父您說,孫兒我已經去了更遠的島嶼,那裏已經不是朝廷的天下了。”

劉基:“啊?什麼地方?”

“大圓,祖父可知道這個地方嗎?”

“知道,知道。那裏已經是海外番人之地了,據說是貧瘠荒蕪,風雨無常,還有可怕的瘴氣。你怎麼會去那種地方?”

劉瓔:“祖父放心,那地方的環境氣候與福建廣東差不多,不像傳言說的那麼糟糕。要說瘴氣,這東西哪兒都能有,在少無人跡又濕熱的叢林裏,落葉、雜草和動物屍體腐敗后就會產生瘴氣。經過開墾的土地和村鎮道路就不會有瘴氣產生。”

在現代里農村不是有人建沼氣池嗎?產生的沼氣用來做燃氣,可以燒水做飯。實際上所謂的瘴氣與沼氣成分差不多,按化學成分說,它們是甲烷、硫化氫等多種混合的氣體。

劉基當然不懂得瘴氣沼氣什麼的?因為這時候的人們還缺少化學知識。

劉基起身到字畫缸找來一份地圖,展開來看,這份圖上畫有大圓。

劉瓔注意到了,地圖上有的字很小,劉基要放得遠一些看,這明顯就是老人眼花了,拿近了反倒看不清。劉基今年56歲,現代說還是壯年,可在古代已經是老年人了。由此劉瓔想到應該給他製作一副老花鏡,現在自己完全有這個能力。之所以一直沒有製作眼鏡,還不是怕張揚嗎?劉瓔嘴裏沒有說什麼,但是他心裏暗暗記下了,回去就辦。

劉基又問:“你們到大圓多久了?那個島嶼有多大?能容納多少人?那裏現在怎麼樣?”

看來此時的人們都不了解大圓,知識分子也是一樣。劉基迫切地想知道,所以一連串的發問。

劉瓔給劉基講述了大圓的基本情況,並且說已經在淡水修建了城池,並且設置官吏管理地方。劉瓔說的很簡單,並且有意的忽略了一些關鍵內容,比如制定律法,劃分行政疆界,設置海關,建設炮台等防禦措施。

其實劉瓔說的簡潔,可劉基是聰明人,他已經聽明白了,這不就是獨立王國嗎?

“這。。。。。。”劉基的臉色嚴肅起來,顯然他感覺到了嚴重性。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6章:說大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