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淡水河

第235章:淡水河

至正27年5月14日,劉瓔帶着船隊出發去大圓。正是晴和日麗的好天氣,劉瓔和劉詮到甲板上觀風景,看着威武雄壯的艦隊,他們心情真的很好,可是這份好心情被劉治瑧攪亂了。

這個遠房族親很不爭氣,本職工作都搞不清楚,讓劉詮劉瓔叔侄二人很生氣。

船老大張十二來了,緩解了氣氛。

劉瓔倒是來了興趣,他讓張十二繼續演示測定方位。

“是。”張十三痛快答應,他心理明白,主人也有考校他的意思。於是上前拿起儀器開始操作,同時把數據記錄到航海日誌上,並且邊做邊向主人解說,看起來很熟練。

古代的儀器很粗糙,操作起來也繁瑣,如果不用心,很容易搞錯。這就不如現代的高科技操作簡單,比如智能手機上下載一個APP,手指一點就能知道你自己所在地點的精確經緯度。當然了,使用手機的人,可能完全不懂得經緯度測量原理,傻傻的會用就行了。有的人甚至於不懂得經緯度是個什麼東西?呵呵,高科技也能讓人變傻!

如果航海走的都是熟悉的路,並且海岸或島嶼等參照物很明確,當然就不需要做這樣的測量,只有陌生的海路才需要,比如現在的情況就是。因為不是每次出航都需要測量計算,這也是劉治瑧能夠矇混的原因。

劉瓔囑咐說:“這一條航路我們是第一次走,並且這裏的島嶼沒有澎湖那邊多,所以準確定位就很重要了。”

張十二說:“大少爺教訓的是,我們一定要遵照您的意思做好記錄。這邊的島嶼的確沒有澎湖那邊的多,但是也經常能碰到。不過大多數只是很小的島礁,礁石上也沒有標誌,看起來這些島礁都差不多,很難分辨。”

劉瓔:“是嗎?要注意觀察,對島礁的外形都要做記錄,最好能起個名字,便於識別。”

其實張十二說的有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台灣海峽的深度很淺,那麼海底地形變換,地勢高的就露出海面,成為島嶼或島礁。而台灣島以東,是浩瀚的太平洋,海的深度陡然下降,島嶼也就明顯的少了。對於這些情況劉瓔並不了解,他不是全能的,特別是對於航海他也是外行。

他原以為這條航路上沒有島嶼,這個認知是來自於他印象中的地圖。現代的地圖中,這一帶海域沒有島嶼,那是因為平常人看的是普通地圖,他作為普通人當然只是看過書店裏賣的普通地圖,他哪裏會知道這條航路上還有很多無名小島和島礁呢?這一次實踐也是長知識了。

這件事讓他想到了今後需要對大圓周圍的大小島嶼島礁進行勘測,重要的島礁還需要建立航標,作為航海的參照物。

。。。。。。

他們叔侄二人回到客艙,劉詮微笑着說:“大侄子,今天聽你說話嗓音有變化,你變音了。你自己可能沒覺得,可我聽着很清楚。”

劉瓔:“是嗎?我還真的沒感覺呢。”

劉瓔今年周歲13。古人按過年算,過一個年長一歲,也就是所謂的“虛歲”,一般都比周歲大一兩歲,所以說他今年是14或者15歲,正是變音的年齡。

劉詮:“你長大成人了,可喜可賀呀!真應該慶賀,只可惜在船上辦不到。”

現在他們無論是兵艦還是商船,吃飯都是極簡單的大鍋飯,絕對沒有小灶,更不會有現代里客船、遊船上的餐廳。

劉詮高興,劉瓔更高興,因為他總是為年齡太小,身材小,一張口就是奶聲奶氣的而犯愁,可又無法改變。變音后就讓他說話聲音有了氣度,小孩子的童音確實太滑稽。這的確是值得高興的事。

。。。。。。

福州到大圓的實際距離是180公里,對於遠洋航海來說是非常近的距離了。這三艘船都是自家造的新式船隻,船速快,因此,如果一切正常,則10小時之內即可到達。如果使用快船,兩三個時辰(約5個小時)也可能。

他們走的航路有多一半與到琉球的航路相同,只是在接近大圓的位置再轉向東南方向。這個方位當然是劉瓔提供的,他是按照地理知識來判斷的。

這段航路與到澎湖的航路不同。去澎湖的是成熟的航路,做地理方位參照的島礁也多。由於航路不熟悉,船隊走了一天,到夜間不敢貿然行駛了,停了下來。

第二天早晨繼續航行,到了中午,劉瓔他們正在吃飯,船老大前來稟報,說是前方看到了一片大陸。這消息讓人興奮,按航海的里程算應該是找到大圓了。

劉家叔侄趕緊上甲板去,都拿出望遠鏡觀看,那是很大的島嶼,就像是一片大陸。知道消息的一些水手也來了,甲板上多了很多人,都興奮的議論着。

船老大張十二陪着他們來到駕駛艙,這裏視野更好。

不多時,船隊靠近了這片陸地。通信兵前來稟報,說旗艦發來消息:請示現在是否可以登陸?

劉瓔轉頭看向劉詮,意思是徵求他的意見。劉詮說:“總要找個登陸地點吧?對這裏不熟悉,有沒有危險也不知道,我看這裏是山地,還要找一處既便於登陸也便於觀察防守之地才好。複雜的山地不好,最好是平原,才方便展開兵力。”

劉瓔:“三叔說的有理。”

然後他對通信兵說道:“告訴旗艦,從這裏向南,尋找平坦地形,最好能找到海灣、河口。”

“是!”

通信兵轉身去傳達命令了。

為什麼向南呢?因為劉瓔知道他們來到的地方是大圓的北端,那當然是向南走了。同時他還知道,台灣的東海岸大多是山區,所以後世的發達地區都在西海岸,也就是面向大陸的這一邊,所以最好選擇沿着西海岸走。

船隊轉向南的方向,沿着海岸行進,去尋找合適的登陸地點。

人們都興高采烈,劉瓔和劉詮更是激動不已,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登陸大圓的意義:從此就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在這裏可以天高任鳥飛,甚至可以為所欲為,官府和皇帝再也管不到他們了。唯一的忌諱就是家人還在大陸,將來設法都接到大圓來,就徹底斷了後顧之憂。

船隊沿着海岸航行,關鍵時刻,劉家叔侄都站在駕駛艙里,不時地舉着望遠鏡觀看。距離海岸不遠,海水就比較淺,陌生的水域中,要隨時測水深,因此船隊的速度很慢,慢慢地向南航行。

大約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后,觀察哨報告,前面發現一處海灣,是很大的海灣,方圓幾十里。旗艦也傳來同樣的消息,並且請示是否進入。劉瓔回答:“進入海灣,但是要小心測量航行,避免暗礁擱淺。”

一般的地形都是海灣里必有河流的入海口,究其原因就是地勢低才形成海灣,地勢低也會形成河道,水向低處流嘛。所以說,海灣越大,河流就越大。

河流不但提供了交通便利,它也是人們的水源,農業工業也都離不開水源。所以說,找到一條水量充沛的河流是至關重要的。

船隊小心翼翼地進入海灣,海灣很大很開闊,在海灣的中部可以看到一條河流的入海口,河道非常寬闊,目視有兩三里寬。

劉瓔猜想:按地理位置說,這應該是台灣著名的一條河流,叫淡水河,它是台北城市群的母親河。

島嶼的地域面積小,一般都難於形成長江黃河那種大型的河流,可是台灣的河流水量還是充沛的,這是亞熱帶海洋氣候所致。眼前的這條河流不但寬闊,且水量大,地形比較平緩,是一條適合於行船的河流。

這一天是至正27年5月15日,劉瓔來到了台灣島,對於劉瓔來說,這個日期很重要,應該記住它。

船隊試探着進入了河道,兩里多寬的河道不亞於大陸上的大江大河。看兩岸都是平原,但是樹木雜草叢生,是一片青蔥翠綠的美景,可是卻看不到人煙,是原始的熱帶叢林狀態。

船上的人看着陌生的陸地上沒有人跡,可是他們不知道,在岸上的叢林中還是有人家的,只是非常稀少。

“報告,前面左側發現有碼頭,有船。”這是觀察哨的報告。

觀察哨在高高的桅杆上,有望遠鏡,有話筒直接通到駕駛艙,報告的聲音就是從駕駛艙前面一排話筒中傳出來的。

劉詮吃驚地問:“不是說沒人嗎?怎麼會有碼頭?”

劉瓔回答說:“三叔您也看到了,這大圓島上夠荒涼的,除了樹林就是樹林,似乎沒有人煙,但是這麼大的一個島哪能一個人沒有呢?仔細看也能看到房屋,既然有人就會有船,有船就會有碼頭。”

大圓島距離大陸這麼近,並且澎湖列島上還有官府,大圓之所以這麼荒涼,並不是自然環境不好,其根源還是古代中國的大陸性傳統,對海外完全不屑一顧。比如在南洋諸多海島上也有不少華人,大陸的官府也不是不知道,可是朝廷怎麼看他們呢?朝廷認為流落於海外的華人都是對皇上不忠之人,如果他們是忠於皇上的就應該回到大陸上來。

在海外的華人在當地畢竟是極少數,在外謀生已經不容易,並沒有統治掌控的能力,所以導致這些靠近中國的眾多島嶼上極其落後的狀態。直到明代時,大圓還如此荒涼就是最好的例證。

劉詮說道:“看這裏這樣的荒涼,有個碼頭就太奇怪了。難道他們有漁船,可是一般的小漁船根本就不需要碼頭啊?”

要解開這個謎團也不難,登上碼頭就知道了。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5章:淡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