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龍澤寺

第10章:龍澤寺

劉誠對龍澤寺方丈智空提出在寺內尋求避難所的要求,智空沒有馬上回答,顯然是在權衡利弊,一時難於拿定主意。

留在家裏的老大劉謹也同樣有面臨選擇的事,他在考慮全家遷移到包家寨之後劉瓔的讀書問題。

南田鄉劉家老宅,老大劉謹院子裏,卧室。

劉謹對妻子陳氏說:“眼下我劉家有瓔兒和老三劉詮兩個在上學,包家寨窮鄉僻壤的不會有學堂,我是在想:要不要為他們請一位教書先生呢?”

其實劉謹兄弟都是有功名的,充當教書先生綽綽有餘,再說避難到山村裡他們也沒什麼事,教書又算什麼?可是一般都不能這麼辦,自己家裏人當自己孩子的教書先生有不少忌諱,主要是管教寬嚴的問題。舊時代講究嚴父慈母,做父親的要板起臉來教訓兒子,兒子總是戰戰兢兢的,這樣的關係對學習不利。

陳氏說道:“要我說還是他們的學業要緊,先生還是要請的。眼下家裏的確不寬裕,可束脩還出得起。如果公中銀錢不足,咱們長房自己出錢也應該請,不要耽誤了他們功名。”

“公中”是說劉家兄弟們還沒分家,費用就有公中和私房的區別了,公中是劉家大家庭的開銷,劉家三兄弟各房自己的開銷就是私房。從他們這些算計這些可知劉家眼下的艱難,其實不光是劉家,現在世上普遍如此,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束脩”(束,讀音:樹)就是教書先生的薪水,這是專用名詞,其他人的薪水不能叫束脩。古代束脩的水平一般是五斗到一擔米,古代里一擔米大約一兩銀,不是很高。所以才有一句俗話:不為五斗米折腰,意思是說:不願意應聘做教書先生。

劉謹:“費用在其次,還要看看包家寨那邊住得是否寬裕。如果自家人的住處都很艱難,哪有請先生的住處呢?還有更要緊的,就是咱們瓔兒現在的學業怎麼樣?如果他是沒長進的,費力請來先生就不值了,還不如我來督促管教着能學多少算多少呢。”

為此,劉謹有意考一考兒子。這一日劉瓔下學后就被他父親找來。小孩子都是懼怕嚴父的,劉瓔正在看書,父親找他就讓他緊張,因此沒顧得放下手中的書就過來了。

劉謹見兒子站在那裏,手中還拿着論語,看來是在用功,他心中高興,可仍是板著臉問道:“正在學論語嗎?讀到哪篇了?”

劉瓔看了一眼手中的書說:“為政篇!”

為政篇是論語的第二篇。

劉謹思索片刻,問道:“為政篇說:‘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怎麼解釋?”

陳氏在旁邊看着,她替兒子緊張,生怕兒子答不上來挨呲打,暗暗地為兒子着急。她想說兒子已經會了《三字經》、《百家姓》了,一個六歲的孩子,不能要求太高。可是她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插嘴,因而心裏着急卻始終沒敢出聲。

劉謹看着發愣的兒子,心中難免有些失望,他也在自問:是不是自己期望太高了呢?孔子的這句話也確實難解。

此時的劉瓔忘記了應該裝一裝,原來的那個劉瓔的學業可是一般,他應該裝不懂就正常了,大不了挨頓罵。可是他終究沒有忍住,遲疑一會他開口答道:“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字面的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被局限。比如茶碗只能裝一碗茶水這就是被局限了。這句話的深義是:君子應該善於思想,對於世間之事總能有新的見解,而不是墨守成規。”

是啊,孔老夫子這句話放到現代里也是很有教義的,用現代的說法就是:君子永遠需要創新而不是墨守成規,這就叫“君子不器”。

聽了兒子的回答,劉謹知道這解釋已經非常圓滿,並且理解的有深度。可他還需要做“嚴父”,臉上要保持平靜,當然心裏是十分欣慰了。旁邊看着的陳氏見兒子對答流利,臉上露出了歡喜。

劉瓔低着頭,他知道這一段龔先生才講過,現在他這個劉瓔已經不是從前的劉瓔,是認真聽講的,下了學還要刻苦學習努力思考古人的哲學思想,這一段剛剛學過的怎麼能忘記呢?當然他也知道,現代里的學生可是未必能讀懂這些,現在他能理解這句話,這是他努力學習的結果。

劉謹看兒子的神色,以為他是得意了,冷冷地說:“不過一知半解罷了!還要好好讀書!”

劉瓔垂手答道:“是!父親。”

他知道此時的父親要端着嚴父的架子,他也不會心裏埋怨。可陳氏有呵護兒子的心裏,對劉謹的態度就不滿意了,她說道:“我聽着瓔兒答得很好了,他不過是個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了!”

劉謹沒理會夫人的話,他對兒子說道:“過些天咱們家要搬到另一個地方去,那裏有一座寺。我打算讓你做一年俗家弟子,你可願意?”

俗家弟子就是不剃度,拜和尚為師卻保留普通人的身份,跟着和尚學習佛法。俗家弟子大多是住在廟裏,過着僧人同樣的生活。不住在廟裏的俗家弟子也是有的。在古代這種情況的很多,其原因各異,總之是為了教育和修身養性。

劉瓔答道:“兒子完全遵從父命,無論讀書還是禮佛都會認真地做。兒子還想問父親,我們家要搬到何處?為何要搬家呢?”

劉謹既然對兒子說,就是沒打算隱瞞,讓他知道世道艱難也沒壞處。於是就把避亂的前後事情對劉瓔講了一遍,然後又叮囑兒子好好讀書。

劉瓔走後陳氏問道:“老爺怎麼想起讓兒子吃齋念佛了呢?他小小年紀正是活潑喜好玩耍之時,非要讓他變成小老頭才好?”

女人對修養佛性不能理解,劉謹也覺得沒法深入解釋,於是他說道:“近來我看咱們兒子有些變性,突然間少了頑皮,對讀書的刻苦甚至超過了他三叔。讀書是好事,可我擔心有什麼突然的變故,怕他走火入魔。修佛性可以正心性,咱們到包家寨不是打算住在寺里嗎?這是個便利。因而我才想到讓他學習一些佛經,就是從學問上說,這也是有補益的。包家寨究竟如何尚不得知,自己家人住處也可能艱難,請來先生能不能安置也不知道,我這也是多一手打算的意思。還有,我劉家現在只有他一個上學的幼童,難免孤單,廟裏也是有小和尚的,做俗家弟子能交結幾個夥伴也是好的。”

聽丈夫這樣說,陳氏才知道自己是婦人之見了,到底還是男人想得周全,因此也就不再埋怨。同時她也知道作為男子只有讀書才是正途,不能因為疼兒子而寵溺嬌慣。

。。。。。。

龍澤寺。

看到智空方丈的猶豫,老三劉詮在想:是不是二哥說話太直白太突然了,沒有說清利害關係。他知道二哥就是個書生,平時接觸的都是書生秀才,吟詩作畫的,劉家的門面都是大哥在撐着,他很少了解世上的人間百態,顯得太書生氣了。

因而劉詮說道:“智空師傅,逢此亂世我劉家避亂到此,山下村莊子裏實在是無法找到合適的住處,重新建一處宅院也不是一朝一夕間就可以建成的。因此我劉家實在是不得已尋到貴寺來,還望師傅以慈悲為懷容納我家的打攪。我劉家雖說沒有萬貫家財但是吃穿還是不愁,師傅也知道這市井艱難。但有我劉家在,布施定然豐厚,斷然不會讓寺廟斷炊,師傅也可以解除後顧之憂。再者說,亂世之中哪有凈土呢?這龍澤寺就不會遭匪盜搶劫嗎?如果我劉家的家丁與僧人共同護佑也可讓寺廟安穩無憂。我們互相扶持有何不好呢?”

聽劉詮如此說劉誠也開竅了,他也補充說道:“我家家規嚴謹,雖然家眷住在寺中,我會令人緊閉門戶,家人與貴寺僧人隔離開來,定然不會攪擾寺廟的清規。無論如何我們借住寺里還是暫時的,安頓好家人之後我們會很快新建自己的宅院,怎麼能永久居住在寺廟裏呢?”

是啊,家眷中多婦人,年輕女子也很多,對於年輕的和尚們的確多有不便。劉誠所說就是避免出現男女風流事,攪擾了寺廟的清規。他們進入廟宇也看到了,龍澤寺很大,院子很多,選擇僻靜的院落,採取隔離措施就可以相安無事。

劉家兄弟是按照自己的猜測,話語間都是試圖打消智空的顧慮,這些解釋也確實能讓智空放心。因此智空說道:“佛家以慈悲為懷,劉施主不必憂慮。不過鄙寺居所簡陋,未必能如施主之意。這樣吧,現在本山人就帶施主去看看,若你們看着可以安置,其餘的事情都好商量。這樣可好?”

劉誠:“師傅費心了!”

“施主請!”

劉家兄弟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們跟隨者方丈前去查看。

未完待續。

——第10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章:龍澤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