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婚姻之殤
代注恆這樣的80后獨生子女一代,不僅僅只有一個,社會上還有不少,他的不少朋友就是這種身份。
並不是每個80后獨生子女都會經歷代注恆這樣的生命歷程。不過,工作事業、家庭愛情幾乎都受到了父母長輩的“情感綁架”。吳奉午、杜精誠、錢開運、劉罡御等都是,他們大約一直到了四十歲都還沒有“長大”,沒有完全或者半完全為自己做主。
比較起來,易雍、岳博天、楊柳、楊流、龔狄、張飛、焦魯澤、駱根生、劉龍興、章群等人都不是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哥哥或者姐姐,要不就是有個弟弟或者妹妹。劉龍興、朱長征、楊流家中還是三四個兄弟姊妹。因此,他們大多活得比較自由自在,起碼能夠自己決定讀不讀大學,考不考公務員,結不結婚,和誰結婚人生選擇。
代注恆其實一直與父母抗爭,但凡父母決定的,他就一定會堅決反對,但凡他自己決定的,父母也一定會反對,漸漸地,他的內心選擇不再偏於中庸,反而更加極端的走向父母反對的一面。
代注恆二十歲生日的夢想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人生的空間問題。他憧憬今後每年的生日都在不同的城市去度過。這個憧憬其實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最初幾年,都在周邊的城市去,相對很容易。慢慢的,那些距離家鄉超過500公里以上甚至於外國的城市目標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代注恆的筆記本上寫着從20歲到80歲的61個具體目標。其中30歲希望到韓國首爾去,40歲希望去日本東京,50歲希望到法國巴黎,60歲希望去日本京都,70歲希望去冰島的雷克雅未克,80歲希望在法國城市馬賽。
每個生日,代注恆都不是確定的一個城市,而是根據人生規劃確定了三到五個備選城市。除了這上面的幾個中國人心目中的大壽。
比如28歲生日,他八年前的計劃上寫着,在雷桑、嶺左、大渠三個省內城市和附近兩個省會城市廣華、雲山之中選擇目的地。如果之前就去過,這個時候就不再去。
很可惜,代注恆直到39歲都沒有實現過,沒去過廣華和雲山。
省內城市本來應該在30歲之前都遊歷一次,甚至於計劃寫一本關於城市遊記的書,把每個自己親身去過的城市的獨一無二的一面展現出來。還是很可惜,直到39歲,省內都還有三個城市他從未去過。
省內城市都未能走遍,全國100個目標城市(除本省城市)當然更無法完成,別說總的目標不能完成,就是階段性的目標都差了很遠。直到39歲,全省仍然還有三個城市從未去過,全國100個目標城市也僅僅只完成了5個。
國內城市的目標遙遙無期,國際城市的目標根本毫無意義。
原本計劃的11個國家共計36個城市的A計劃、5個國家共計25個城市的B計劃和5個國家共計11個城市的C計劃完全壓根兒就沒有開始過。
其實,B計劃和C計劃的5個國家都是不同的,B計劃中5個國家為日本、法國、巴西、加拿大,而C計劃的5個國家為更加容易實現的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蒙古。
代注恆大學畢業時,他曾經去過渝陽找工作,在某所渝陽的一般中學講課時,他就遇到過班級里有個男生僅僅才15歲,已經去過歐洲的德國、瑞士、意大利、英國、法國和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十多個國家。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空間是無限的,誰知道十多年下來,才發現一個現實,不但他的空間不是無限的,還是非常狹小的,狹小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種關於人生空間的計劃,很多男人都有,他們骨子裏是嚮往更大空間更廣闊天地的,所以俗話才說“好男兒志在四方”。
第二個方面的夢想是代注恆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至少哪怕一點點的為素質教育和教育公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實是殘酷的,工作六七年之後,代注恆改變不了世界,世界也改變不了代注恆,格格不入越來越明顯。不但自己越來越痛苦,而且身邊的人同樣痛苦。
第三個方面的夢想是代注恆希望自己能夠儘可能多的從事更多行業的工作,增長學識和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寬度。他追求那種不為別人束縛,也從不束縛別人的境界。這一點就是他感情無法落地的本質原因。他信奉的愛情是無拘無束的,絕對不是那種約束和自私。他雖然不會接受腳踩兩隻船,但他從來不會在乎自己的女伴去喜歡別的優秀男人。比如說竇眷童,就是他放飛的第一個愛情。後來的劉小葉、孫曉春等等,他從不約束她們,甚至從不明確自己一定要得到她們。
代注恆的一切在正常人眼中,其實都是悲劇,在他自己內心深處,說不上悲劇,可也絕對談不上喜劇。
因為自己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於是他拒絕了入D的三次機會。因為自己覺得自己不夠成功,於是他放棄了兩次評職稱的機會,就是盧長明或者曹休言要求他準備材料評中學一級教師,他自己都放棄了。他心目中的中學一級教師是神聖的,自己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
看着更多比自己更差的同事入D和評職稱,代注恆也不羨慕嫉妒,人各有志,他不追求不爭取,別人追求和爭取,也沒有什麼值得傷感的。
代注恆也不是不追求不爭取,他更加在乎的不是名利,而是靈魂的慰籍和滿足。他會爭取每一次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但從不去爭取因為培訓和學習帶來的職務和職稱的優勢機會。他會不斷的學習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境界,卻從不在意自己的學識和才華能否變成改善生活的資源。
代注恆不是一個正常人,或者說不是一個普通人,這樣的人古代有,近代有,現代有,未來一定還有。
代注恆的故事本來是一個悲劇,可是悲劇難免成為一種抗訴,無法給人啟迪,要麼獲得一種同病相憐,要麼僅僅換來別人的嗤笑。
一切都要向前看,猶太人說:“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在代注恆心目中,結婚的最好結果很可能就是離婚,因為他追求的愛的精神在市場經濟里已經被擠壓的沒有了任何生存空間。
不論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代注恆都不可能獲得時代背景下的三種優質結婚資源。拆遷失地二代那種小家碧玉、家境中佔盡體制優勢的官二代千金、已經逐步積累為富豪的富二代千金。
易雍娶了好老婆,不但解決了工作問題,而且還火箭似的成為中上層小資階級,因為不但所有城市的拆遷標準不同,而且拆遷擴張速度也不一樣。
牛大開娶了好老婆,佔盡體制優勢,為商為官進退自如。
楊流娶了好老婆,佔盡市場優勢,迅速從小魚變成大魚,不但不用等待機遇去尋找那種可遇不可求的“第一桶金”,而且已經站在“第三桶金”上考慮是繼續挖掘更多桶,還是先坐享其成,等待金錢源源不斷的來到自己手中。
楊柳、吳奉午、劉龍興、龔狄、章群、岳博天、代春展等人雖然沒有撈到這三種優質資源,可也算各有優勢。
楊柳開公司的創業資金就是他老婆一家人給贊助出來的。吳奉午的太太全家都是體制內的,給了他在外面闖蕩開拓的堅實基礎,起碼創業不成,回家吃稀飯沒有問題,還可以重振旗鼓,再搏商海。
劉龍興、龔狄、章群選擇的結婚對象絕對不是愛情對象,她們務實的選擇了和吳奉午類似的女人,因此當他們在外面奮鬥時,家中賢妻良母使他們後顧無憂,哪怕他們為了不論什麼原因,和其他女人躺在一起,家庭的結構仍然非常堅固牢靠。
岳博天和堂弟代春展選擇的都是體制外的女人,不過都是精明能幹的小商人,和自己的結合可以相互調劑資源,共創幸福生活。
誰都不看好代注恆,代注恆自己也不看好自己的所謂婚姻。
別人的老婆要麼有強有力的親族支持,要麼有強有力的父母資源,要麼自身在體制內衣食無憂,要麼自身創業已小有成就;要麼精明能幹,要麼賢德隱忍,要麼知情識趣。
自己的老婆呢?一個貪婪的家庭,一個無技能無夢想的頭腦,一個迷茫幼稚的心態。
當楊流需要創業,他老婆家裏能夠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最起碼不會要求他把創業的“老母雞”殺掉,鬧一出“殺雞取卵”。
當易雍需要安排工作,需要家裏家庭,他老婆家裏不但有人脈而且有安家費有房子。
當……
當代注恆需要錢去讀研究生,可是這個時候他還需要為他岳母岳父祝壽而東拼西湊,連零錢都要聚起來。
當代注恆需要盡心竭力去奮鬥,謀一種進步和出路,這個時候他家裏亂成一鍋粥,甚至動了刀子,雙面膠男人是中國不少男人的標籤,可是代注恆這雙面膠幾乎時刻被逼迫的走投無路,一個人在大街上瑟瑟發抖、無聲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