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折扣前真是599元嗎――商品打折
導語:
我們知道,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理性的。一般來說,消費者在逛街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注意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但在打折的時候,就不那麼理性了。所以往往有很多消費者在打折時瘋狂地買了一堆商品回家,到家后才發現自己平時用得着的沒幾樣。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大放血”。
“十一”期間,小張和朋友來到了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很多商場都在進行“買一送一”等活動,也有的商場掛起“全場商品一折”“滿100送30,滿500送200”的條幅,口號也喊得很響。
見到了這樣的場面,小張心動了,她覺得這個時候購物可真是太划算了。一條原件“599”元的褲子,如果按照“滿500送200”的讓利來計算這條褲子的價格就只要399元,相當於打了六折多。他越想越覺得值,她連忙拉着朋友往各個品牌**店裏擠,生怕衣服斷碼了。朋友見此情景,告訴小“你以為真有這麼大便宜讓你撿啊?打折就是個誘餌,你怎麼都不知道?”聽了朋友的話,小張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明明是,怎麼不是撿便宜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經濟學上的折扣概念。折扣即打折,普通人買東西都會存在討價還價的心理,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這樣的心理,把商品價格進行降價,以期更好的達到促銷的目的!
這種打折的氛圍,容易讓消費者感覺自己似乎掉進了一個便宜的世界,好像只要你打開自己的背包,就會有無盡的便宜物品掉進來似的。不過,面對這麼瘋狂的打折狂潮,你一定要冷靜對待。
我們知道,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理性的。一般來說,消費者在逛街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注意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但在打折的時候,就不那麼理性了。所以往往有很多消費者在打折時瘋狂地買了一堆商品回家,到家后才發現自己平時用得着的沒幾樣。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大放血”。
商人的目的就是謀利,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商人說自己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的,你要是這樣想,你就會明白商家的打折促銷也不過就是吸引你的把戲而已。舉個例子來說,比如一管洗面奶,本來應該是20元,現在買一管洗面奶贈送一小瓶價值5元的10毫升爽膚水,但超市實際已經悄悄地將洗面奶的價格調到25元,買洗面奶的顧客自得一瓶爽膚水,肯定就會覺得很划算,其實不然。
世界著名食品企業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折扣標誌可增加銷量的23%,超市一般會對一些容易過期的商品進行打折促銷,而其中的秘密就是一個新鮮的商品搭配一個快要要過期的商口。
中國商場現在是競爭白熱化,不打折就沒有客流,所以每家商場每周必須有活動,商場更是必須天天有活動,都是逼着廠家打折,好品牌不參加。倒霉的就是小品牌,老得參加活動,成本那麼高,那有那麼多利潤?
大品牌是不會提高價格的,只會把好貨收起來。因為他們的商品在出廠的時候價簽是機打好的,隨商品掛出的,所以人工是難以修改的。小品牌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商品上面沒有固定的機打價格,價格標籤是商場的商品手寫的,可以隨意修改,而商品上只有成分含量的標識。很多商場或超市在促銷的時候,都會推出一些特價商品,很多人認為特價商品就是價格便宜的商品。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費者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將一些正常價格的商品提高價格,然後標成特價出售。就拿小張那條褲子來說,本來的價格是350元,但是它標價為“599元”,再用“滿500送200”的讓利原則來計算,這條褲子的價格就是399元,反而比不打折前貴49元。
自古以來,都是買的沒有賣的精,所謂打折、促銷和贈品,都是一個華麗好看的誘餌,吸引消費者去填滿商家的口袋。現在你了解嗎?作為理智的消費者,面對瘋狂的打折潮流,要經受住打折的誘惑,選擇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而不要因為一些商品的打折誘惑而購買自己並不需要商品導致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