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張道嶺論病通明殿
通明殿西廂精舍,張道嶺口若懸河地給眾人講道,瞧見陳長者進殿,立時煞住話頭,招呼他近前坐下,話鋒一轉說:“施主可曾將心放下?”陳長者作揖道:“多謝真人救命!大恩不言謝,料想今生無以為報,惟有來世托生犬馬報答。”張道嶺笑道:“施主言重了,大家既能相會,自是有緣之人。不過,你今天卻是錯認了定盤星,要謝的人不是我,卻是師弟玉面郎君。”
“真人所言甚是。”陳長者對着玉面郎君深施一禮道,“草民謝過尊師活命之恩。”
玉面郎君微微一笑說:“舉手之勞,何須掛齒,老丈不必放在心上。”
“不然,不然。”坐在對面的黃杉人恭維道:“聞聽此病極為兇險,世所罕見。郎君能妙手回春,自然是通天之術。老夫未能親眼目睹神技,實為一大憾事。煩勞郎君講說一番,教我等長些見識。”
“黃帝此言,甚合吾意。”一旁的白衣少年高聲道,“二當家且莫藏私,我等皆願洗耳恭聽。”
“就是······”
“對,對······”
······
白衣少年的話,博得一片贊同聲。
“諸位有些高抬我了。”玉面郎君笑道,“小弟嘴拙,不善言辭,恐有失眾望。好在天師臨場壓陣,一切皆入法眼,就煩勞他老人家重開金口,再啟玉牙,談論一場。”
“好個精明郎君!”張道嶺讚歎一聲,環顧四周,見大家皆以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室內鴉雀無聲,便清清嗓子說道,“聖人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既然大家都要聽,我這個不曾動手勞作的旁觀者就勉為其難,勞動勞動嘴皮子,滿足一下諸位的好奇心。”
伺立的小童知趣地奉上一杯清茶,張道嶺只手接過,啜了一口,侃侃而談:“此病,乃厥症的一種。古籍中所載的‘屍厥’,應當就是此疾。皆由陰陽失調、氣機逆亂引發;或因冒犯不正之氣,如登冢入廟、弔死問喪、飛屍鬼擊發作;或因過慣艱苦生涯,乍到安樂之地,綳直的大腦神經突然鬆弛,集聚的千鈞之力無處發泄,頃刻泄勁,致使魂失魄散所致。郎君救治的病人,當屬後者。敢問老丈,病人有此經歷否?”
“真乃活神仙也!”陳長者讚歎一聲,卻才答道,“我等皆是川中難民,聞聽秦隴地面太平,官清吏明,民風淳厚,水土養人,故不遠萬里,拋家離舍,扶老攜幼,盲流於此,路途之上吃盡千般苦,遭受萬種罪,日每里打點起十二分精神,方能討的活命。前日走到游龍川,租下客店休整,還沒緩過元氣,小侄便患上此病。”
“是了。”白面郎君接過話頭,謙恭道,“在下初遇病人,蹊蹊蹺蹺,懵懵沌沌,百思不得其解。天師此言,令人茅塞頓開,真可謂‘禍者福所至,福者禍所倚。’”
“郎君機敏過人,悟性甚佳,可為諸位師表。”張道嶺笑道,“論起此病,往深里說,亦叫離魂症,即魂魄離體也。天有九星六曜,地有五湖四海,人有三魂七魄,太極兩儀,八方共仰。放下天地暫且不論,只說人身:三魂者,天魂、地魂、命魂之謂也;七魄者,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魂為陽,魄為陰。三魂能遊離身外,七魄常駐守體內。詩云:
天地可遊走,
命魂不離身。
七魄永駐體,
失散百病生。
天沖魄居華蓋,靈慧魄居印堂,氣魄在喉輪,力魄駐心輪,中樞魄在臍中,精魄守命門,英魄住湧泉,歸命魂掌管。生病就是命魂與七魄中任何一魄暫時分散所致。如果魂魄永久分離,七魄自行離體,時日一長便會消散,命魂無所依託,人的生命即便告終。許靖此疾,概因靈慧、英魄、力魄被天魂勾引在外,命魂無力掌控使然。名曰離魂症,實乃三魄出竅,稱其離魄症更為貼切。本教祖師爺傳有五鬼拘魂大法,最為對症。但此術太過霸道,場面甚大,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其中多有曲折,故此不可輕用。遇上此症病人,實難施救。為了普救眾生,光大本教門,前些年郎君突發奇想,另闢蹊徑,要用藥物阻止七魄散發。我覺此法可行,便鼎力相助。有道是一針二灸三服藥,首選針灸之術,經數年潛心研習,小有大成,今日一試,能僥倖成功,實是祖師爺暗中保佑也。”
說到這裏,人群中發出一片溢美之聲。張道嶺便停住話頭,端起茶盞,輕呷一口,待室內安靜下來,話鋒一轉,滿臉莊嚴地說:“本座所言,並非逛語,諸位莫要輕視,可謂是閑言出大道。縱觀天下,朝廷昏昧,奸人專權,天災肆虐,兵烽四起,人民流離失所,疲於奔命,皆在鼎鑊邊上討生活,只是遷延時日而已。就像許靖所患疾病,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成,想做行屍走肉尚且不能,實乃生不如死。”
“天師所言,句句屬實。”一旁的赤面大漢亢聲說道,“當下亂象,觸目驚心。吾輩皆憂心如焚,苦無良計。天師倘有解救方法,不妨告知眾人。”
“打虎郎君的火爆脾氣,屢教不改,當真是‘江山好改,稟性難移’了!”張道嶺嘆息一聲,徐徐說道,“一張一弛,道法自然。祛除沉痾,首選針石;撥亂反正,還須青鋒。我等蟄居於此,苦心經營,不只為救治區區幾個病人,應當胸懷普度天下蒼生之志,方能修成正果。我有幾句法語,宜細心參詳,日後自當應驗,諸位須牢記於心:
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
天下太平。”
張道嶺最後幾句話,聽的眾人皆是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正納悶間,忽聽玉面郎君宣佈休會,便紛紛起身離席,悄聲散去。陳長者落在最後,卻被張道嶺叫住。你當為何?原是打探許靖家世消息。此刻的陳長者,把自己的一顆心掏出來獻給對方的心思都有,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便一五一十地將許靖家世出身、平生所學、脾性嗜好全部告知。張道嶺聽了,頷首稱善,一絲笑意浮上面容······
早上起來,呂忠等人去做義工,陳長者獨自去看許靖,見其雖然面色蒼白,起不來床,但神志清楚,料無大礙,放下心來,對一旁伺候的小童千恩萬謝,說了一大堆恭維話,方才告別。
出了病室,陳長者本想去做義工,卻擔心山下阿龍的安危,尋思再三,只好厚着臉皮求見張道嶺,滿腹心事和盤托出。張道嶺聽了,和顏悅色地說:“老丈所慮極是。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似抽絲。’許靖雖然元神回體,但遷延日久,元氣已快耗盡,沒有十天半月,恐難復原。在此期間,只宜安心靜養,不可顛簸勞頓。就讓他住在山上,我等早晚看覷方便,免生意外節支,有利於完全康復。留下一人,照看飲食起居足矣。你即可下山,給家裏報信,免其懸望。至於其他入手,不可壞了山上規矩,做完三天義工方可回去。”陳長者聽了,喜出望外,雙膝一曲拜倒在地說:“真人處事周全,令人神服。”張道嶺把手一揮,:“不必客氣,放心去吧。”陳長者直起身子,作揖辭別,匆匆下山,見阿龍安然無恙,誇獎幾句,便打發他上山伏侍許靖。自己趕了驢車,回去報信。
按下陳長者不表,這裏還的祥說一下許靖:許靖,字立青,先祖諱武,乃先朝有名的孝廉,兄弟三人,皆做過大官。家族龐大,人丁興旺。其祖父做川中郡守時,見當地富庶,人民殷實。物華天寶。便置辦田產,接來家眷,定居於此。許靖幼年便父母亡故,后又遭逢天災人禍,家道中落,好在他為人謙和拘謹,絲毫不像官宦人家子弟,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在當地小有名氣,口碑甚好,與官場中那些世交故友慣常聯繫。聞知好友樓玄升任天水郡守,為官清廉,大量招募流民屯田戌邊,為避戰亂,卻才鼓動鄉鄰流亡秦隴地面討生活。眼看就要見到樓玄,卻橫生變故,一病不起,連累鄉親,差點丟了性命。人一醒轉,得知原委,思量自己所擔干係,真是憂心如焚。想要掙紮起床,四肢綿軟無力,不聽使喚,一粥一飲須人餵食,只能眼睜睜發急,萬般無奈。好在阿龍腳勤手快,伏伺周祥,又有呂忠等空閑時間常來看覷,扯幾句閑話,倒不覺得十分寂寞,便靜下心來,將養身體。
三日後,陳長者返回山寨,見許靖神情大好,已能下地,有阿龍的扶持,便可行動幾步,卻才將心放下。許靖問及家中事體,陳長者回說一切安好,只是住店開銷甚大,難以長久支持,須的儘快尋找安居之地,待資財告罄,當真就要流落街頭,討要為生了。許靖聽了,心中發急,怎奈無法行走,不便辭行,苦無良法,卻好張道嶺與玉面郎君前來探視,許靖躺在病榻上謝過救命,眼中不由淌出兩股清淚,悲悲戚戚地說:“活命大恩,沒齒難忘,今生今世,當效犬馬為報。此番遭際,事發突然,小生賤命雖不足惜,但累及眾位鄉親,平添無端罪孽,卻怎生是好?”就把此行目的全部道出,央求張道嶺點撥。
張道嶺聽后,只手捻須,略一尋思,輕鬆說道:“此事說難則難,說易則易。恁多人客居旅店,坐吃山空,不是長法。依老夫愚見,樓玄既是足下好友,莫若修書一份,令人送達,多則三日,遲則五日,當有迴音。十天半月工夫,想必眾人也那堅持得住。屆時你的身子業已復原,再行定止。眼目時下嗎,你大可不必如此勞行費神,影響康復。你就留在山上,靜候佳音如何?”許靖聽了,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展顏說道:“一語提醒夢中人!真人所言,實為良策。我這就修一書札,求助樓大人,但願能討的一個安身立命處所。煩勞長者費心做主,已解燃眉之急。”陳長者見別無他法,點頭應允。張道嶺二人撫慰幾句,轉身離去。
小童帶路,陳長者、阿龍攙扶着許靖,一行四人走進隔壁書房,但見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不一刻,阿龍磨的磨濃,陳長者鋪好素紙,許靖便打點起十二分精神顫巍巍捉筆在手,伏案修書。費了很多周章,待到寫好,已是冷汗涔涔。陳長者於心不忍,親手拭去汗滴,教阿龍扶着回房休息,自己將書封好,貼身藏了。辭別過張道嶺,留下阿龍看顧許靖,帶上呂忠等人匆匆返回遊龍川,安排下書事宜。
過了五六日,許靖已能下地行走。這本是一件值得讓人興奮的好事,可他卻絲毫高興不起來。這段時日,他不光牽挂嬌妻幼子,更擔心求助樓玄的大事。陳長者一去不歸,遲遲沒有迴音,心頭便湧上一種莫名其妙的慌張,使他有些失魂落魄,六神無主。吃過晚飯後,阿龍孩童心性,與小道童縹雲混得爛熟,收拾完炊具后,便尋他玩耍去了。他在床上躺了一會,心煩意亂,便掙紮起身,走出院門,見半山腰有一長亭,坡道平緩,便沿着石階三步一歇五步一緩地走進亭子。長亭修得很是講究,外圍欄板約莫半人高低,雕花鏤卉,精巧雅緻。緊挨欄板擺放一溜排座椅,皆是花梨木做成,打磨得鋥明瓦亮,光可見人。頂頭雕樑畫棟,彩繪華美,嵌板上儘是神話人物、珍禽異獸、花鳥山水畫,工筆素彩,栩栩如生。地面鋪着木板,嚴絲合縫。正中一字型排放五張方桌,每張配置四把太師椅,亦是花梨木材質,做工精緻,陳設考究,顯見是山上重要人物的聚會之所。許靖走得乏力,不管三七二十一,逕自在中間座椅上坐了,爬在桌上,雙手托腮,細細觀賞周圍景緻。此時正是初夏多雨季節,他坐在亭內休息一陣,緩過氣力,剛想起身回去,忽然間外面狂風大作,雨聲沙沙地敲打着亭子,好像鼓點般亂敲。漸漸地,風越刮越急,雨點愈落愈大,樹影婆娑,松濤陣陣,一幅凄風慘雨的景象,好似他內心憂愁的寫照。持續一個時辰,暴風雨才告停息。他起身走到亭子邊上,扶着欄板向外一望,只見天空被雨水洗得一片碧藍,一輪光圓的明月,恰似含羞的少女,躲藏在輕紗般的浮雲里,脈脈含情地偷窺着大地上的景物。亭外幾株不知名的野花,驟遭風吹雨打,花瓣七零八落地飛落滿地,枝葉上還掛着瑩瑩雨滴,在月光映照下猶如鑽石般閃爍發光。雨後的美景,秀麗脫俗,使他胸中愁悶頓失,人便精神了許多。
靜靜地待了片刻,轉頭四望,見夜幕悄悄降臨,四野黑魆魆的,空曠無聲,尋思自己出門時間長了,阿龍回來找他不着犯急,便打點起精神沿原路返回。好在去路皆鋪着條石,大雨過後不見半點泥濘,行走也就不太費勁。但終歸是大病初癒,身體虛弱,行至半途,覺着頭昏眼花,雙腿發軟,額頭冒出虛汗,就想找個地方歇腳。舉目四顧,見道路左邊不遠處立着一座茅棚,便折轉身子,朝茅棚行去。
茅棚倚靠山岩搭建,右側一棵不知名的闊葉巨樹,枝丫縱橫,形如傘蓋,遮天蔽日。雖則剛下過大雨,但地面顯有水漬,分明是一個天然大屋頂。他見房門虛掩,內有燈光,似有人住,便立在門首,高聲問道:“裏面有人嗎?”
“人卻沒有,魚倒有一條。”
樹後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伴隨着幾聲詼諧的笑聲,在這空曠的夜晚,顯得十分詭異,着實將他嚇了一跳。靜立片刻,定下心神,好奇心大盛,便循聲走去,卻見樹下有個青石圓桌,四個石凳,北面坐着一個老者,身着青色道袍,足蹬八搭麻鞋,髮髻高挽,銀須逸飛,慈眉善目,飄飄然有神仙之姿,正滿面帶笑地看着自己。許靖心知遇到高人,哪敢怠慢,忙躬身施禮道:“老仙長,叨擾了。”
“不必客氣。”老者把手一招,和顏悅色地說,“坐下說話。”
“多謝。”許靖又行了一個大禮,便坐到老者對面,問道,“仙翁,尊號如何稱呼?”
“免尊去號,草魚道人是也。”老者笑答一句,轉而問道,“足下可是許靖?”
“小可正是。”許靖奇道,“道長認得我?”
“未曾謀面,只是瞎蒙。”草魚道人有點滑稽地說,“既是川中名士,有緣相會,倒要討教一番了。”
“前輩仙風道骨,學生自當聆聽教誨。”
“不必過謙。你病體初愈,不安心靜養,來此作甚?”
“獨處靜室,孤寂難耐,只為閒遊散心,走到長亭,不料被風雨所阻,俄延到此,身疲體倦,實想歇息一會再行,有幸得遇仙長。冒昧問一聲,您老在此作甚?”
“聽雨。”
“聽雨?”許靖聽了一愣,喃喃自語幾遍,卻才醒悟,脫口贊道,“道長真乃性情中人,一句‘聽雨’,深藏玄機,充滿詩情畫意。下雨了,聽雨是一種感情的宣洩,看雨是一種心靈上的解脫。”
“是啊,不懂雨的人,是沒有情趣的人。”
“依您老說,不喜歡下雨的人就是不解風情的人?”
“不然。”草魚道人手捻銀須,沉吟半晌,語氣委婉地說,“其實,人愛上的不是雨,而是看着雨滴落下的瞬間,將滿腹心事一點點融入雨中,融入的不僅是雨,還有一點開心,一點傷感,一點回憶,一些思念和一些對生人訴說的故事。”
“仙長業已超脫凡塵,焉有俗事可累?”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草魚道人嘆息一聲,幽幽說道,“難得有此美景,得遇良友,不提那些俗事可也。咱們還是聽雨、看雨、談雨,方不辜負良辰美景。”
許靖點頭稱是。草魚道人通今博古,極為健談。兩人言語投機,立時神情大振,雅興大發,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發而不可收,只恨相見太晚。直到阿龍心急火燎地前來催促,方才意識到不知不覺間,夜已過半。草魚道人起身送客,許靖只得煞住話頭,約定再會之日,依依不捨惜別,隨了阿龍回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