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次盈利
寧氏在一邊也聽明白了,原來是登門道謝的。
想不到女兒這醫館開了沒幾天,還真的有了生意,寧氏一時驚喜的說不出話來,還是方雯雯大大方方的迎了過去:“這位夫人,你真是太客氣了。我既然開了醫館,自然是要行醫治病,濟世救人的。”
那位夫人指着門外的牌匾,道:“見你這招牌破舊,我特意給你新做了一個,算是給你的見面禮,希望以後大夫可以繼續為村民行醫,造福這四方的百姓。”
另外,她還掏出一錠銀子出來,道:“上次我還忘記了付你的診金,給,這一兩銀子,算是答謝你了。”
“呦呵。”方雯雯眼前一亮,想不到這位夫人來的時候穿得寒酸,出手倒是一個蠻大方的人,她也不客氣,順手就接了過來:“夫人真是太客氣了,雯雯在這裏拜謝了。”
寧氏見她一出手就是一兩,也瞪大了眼睛,迎過來道:“這位夫人,還請屋裏坐吧。”
“不了不了,”那位夫人道:“我這般年紀才懷了身孕,定然是不能有太多活動的,今日只來表示一下心意,便要回去好好安胎了。”
這一點寧氏十分理解,也沒有多讓,與方雯雯一起,客氣着將人送走了。
方雯雯將那銀子往寧氏眼前一遞,道:“給,娘,一兩銀子。”
“真是銀子呀,閨女,娘不是在做夢吧?”寧氏滿臉堆笑着道。
“當然不是,娘,你放心,只要憑着女兒這個本事,一定能讓娘過上好日子的。”
寧氏意味深長的把方雯雯摟在懷裏,道:“我苦命的女兒,都怪娘不好,不能給你一個富裕的生活,還要讓你這麼小就出來為家裏賺錢。”
方雯雯縮在她的懷裏,感受着她濃濃的母愛,不禁眼睛一酸。
向來自認自己是女漢子的她,也會因為這個弱小的女人而感動。
要說這位夫人吹吹打打的,鬧得這麼熱鬧,這后屋的方家阿奶自然是聽得清清楚楚,也就差了老四家的媳婦過來打聽了一下,孫氏躲在房后,依稀聽着了一些,便回去和阿奶做了彙報:“聽說,是雯雯那丫頭看出了人家有了身孕,獎了她一兩銀子呢。”
“啥?一兩銀子?你不會聽錯了吧?”
都知道方雯雯給人看病診金是一文錢,還有人直接出一兩的?
“媳婦沒聽錯,是那丫頭親口和二嫂說的,一兩銀子。”孫氏滿心的嫉妒,不管怎麼說,方雯雯能坐在家裏,就一次賺這麼多錢,誰聽着都滿滿的都是酸味。
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這才是人的通病。
方家阿奶不禁犯了喃咕:“看起來,這丫頭可是個搖錢樹呀,遇到個和尚給了五十兩,這給人瞧病又賺了一兩,這是真的假的?”
“阿娘,你管她的話是真是假,只要銀子是真的就對了唄?你看這滿后屋的米面和肉,不都是她家拿過來的?這一兩銀子的事,待得二伯回來,娘,你只管討要回來就是了。”
方家阿奶連連點頭:“對,對,就讓她們娘倆自己先偷着樂一會兒。”
眼看着日頭偏西,方大海從田裏趕着一頭牛回來,剛進得院子,就聽到寧氏打開門帘,衝著他連連招着手:“當家的,快回來,回來。”
“哦。”按照以往的規矩,都是上工回來后,方大海要去阿娘房中打個招呼的,因他現在是家中唯一的男人,所以見到了他,阿娘才會招呼媳婦做飯,但寧氏今天主動招呼自己先過去,他也就把牛拴好,然後擦着汗進了屋。
“何事這麼神神秘秘的?”
寧氏從懷中掏出那一兩銀子,向他顯擺道:“看,女兒今天的成果。”
方大海眼睛一亮:“銀子?啊,居然又有銀子?”
寧氏指着還在屋裏對着織布機一個勁的咒罵的方雯雯,壓低了聲音道:“咱閨女呀,前兒個給人家看病,人家今日過來答謝呢,你進門時沒見那硃砂的招牌嗎?唉呀,街坊鄰友的,都伸出脖子來瞅,咱閨女今天可是出風頭了呢。”
“是嗎?”方大海聽寧氏這般誇讚女兒,也是眉開眼笑:“咱家這女娃子,居在比那些男娃子還厲害呢。”
寧氏也道:“你若回城打工,怕是一年也就二三兩銀子,倒不如留在家裏,幫着女兒張羅張羅。”
方大海也連連點頭:“夫人說的是,我一會兒就去阿娘房中,與阿娘商議一下。”
夫妻二人正在說著話,有人在門外叫道:“二伯,你可回來了?”
方大海一聽,是老四媳婦在外面叫,連忙把門打開,道:“原來是四嬸,可有什麼事?”
孫氏連忙急道:“二伯回來最好了,阿娘白日裏有些心絞痛,一個勁的叫着見二伯呢,你快去看看吧。”
方大海一聽,立時急了,道:“怎麼好端端的心還絞痛起來?快,快隨我去。”
方大海一邊招呼着寧氏,自己則三步並做兩步的朝方家阿娘房中趕去。
“阿娘,你可還好嗎?”
方家阿奶此時假意倚靠在床上,頭上像模像樣的蓋着毛巾,聽聞兒子進了房中,便唉喲唉喲的叫了起來,這更讓方大海心急如焚:“娘,可是哪裏不舒服嗎?”
方家阿奶眉頭緊鎖,唉聲嘆氣道:“唉,自打上次被招了魂之後,這心中便時有絞痛,今日中午,更是疼痛難耐,我還以為是閻王爺想要招我回去了呢。”
方大海垂淚道:“不會的,娘,你不要胡思亂想了,我家雯雯懂些醫術,兒子這就叫她過來,給娘你瞧瞧。”
“不用。”方家阿奶氣得連連咳嗽,道:“那個賠錢貨,我見到她,便如同眼中有了刺,你萬不可叫她過來。”
老四媳婦在一邊插嘴道:“白日裏我們去問了大夫,大夫說了,阿娘是上次丟了魂,傷了元氣,所以得買些人蔘來補補,可是那家的人蔘大多價值不菲,只有最小的一棵,也要,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