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魔力綠洲 第三章、風雲突變
公元前5000年,黃河、長江流域先後出現了較為先進的遠古文明,由此發展而來逐漸形成華夏族、越族等民族群體。公元前2000年,華夏族當中的黃帝族後裔夏后氏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史稱夏朝,最先邁入階級社會門檻。至此,中原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發展的主軸。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發動大規模南征,從中原地區遷移五十萬人進入越族聚居區,並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中原文明自此開始傳入越族地區。兩漢四百多年的統治又使得中原文明進一步影響越族地區。經過秦漢的大融合,黃河、長江中下游的原華夏族、越族中的先進部分、楚族、巴族、蜀族等共同融合形成了如今的漢族。一部分身處南方的越族因為大規模的外來民族遷移,被迫逃入山區,故被稱為山越。
漢族官吏對不服王化的山越之民施政尤為嚴苛。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因此在漢族官吏看來,山越之民無非就是長着兩條腿的畜牲,對其是嚴刑峻法,賦役繁重。故而山越的反抗始終不斷。
此時是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
原本強大的漢朝在經過黃巾起義,以及董卓之亂的一番動蕩之後,已經變得搖搖欲墜,天子變成傀儡,地方軍閥割據一方,戰亂不斷。
長江南岸,彭蠡澤(鄱陽湖)之西,廬山腳下有一大城名曰:柴桑,又名九江。九江即贛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因其皆匯入彭蠡澤,故合稱九江。
柴桑山擁千嶂,江環九派,士高氣清,富有佳境。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如今適逢天下紛亂,中原腹地早在軍閥混戰之中化為一片焦土,長江以南卻因戰禍較少,兼之彙集成千上萬從北方逃難而來的百姓,所以此時的柴桑反倒比過去更為繁華昌盛。
城外夯土鋪就的官道上,一匹駿馬正在奮蹄狂奔,馬蹄所過之處掀起陣陣塵煙。只見馬背上一名身着粗布禪衣的騎士背負兩根長桿,長桿之上飾以白雉之羽。來往行人見此無不避讓,因為任誰都明白,這是來自前線的緊急軍報,片刻耽誤不得。一路上暢通無阻,那名負羽信使快速穿過柴桑的南大門,馬不停蹄直奔城中將軍府而去。
此時端坐在將軍府議事大堂上的乃是一名青年,此人頭戴遠遊冠,身着玄色朝服,佩赤黃縹紺四彩赤綬,彰顯着自己的身份。此人生得一張國字臉、大嘴唇、寬下巴、絡腮鬍,單從外形上看,雖然少了幾分睿智卻給人一種沉穩可靠的感覺。這名青年正是吳侯,江東勢力的領導者——孫權。
依照漢朝輿服志,遠遊冠、四彩赤綬實為諸侯王所用之物,孫權僅為列侯,如此裝扮實為逾制。不過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禮崩樂壞,即便是遠在交州比孫權爵位更低的龍度亭侯士燮,其車馬儀仗也類比天子,所謂逾制甚至私授官職已經成為常態,根本無人追究。
此時孫權坐得有點乏了,不禁歪斜着身體,用曲起的左臂托住腦袋,雙目低垂,口中低聲咒罵了一句:
“這個張昭,怎麼還不來?”
原來孫權本打算趁着今日天氣晴好,換上獵裝領着親衛出城狩獵,如今卻要在這議事大堂上正襟危坐,心中不免有些憤懣。張昭那個一板一眼的老臣說是今日有要事相商,讓孫權務必在府中等候。孫權無法這才極不情願地換上朝服端坐於此,不過內心卻早已飄到了獵場之上。
聽說城外有猛虎出沒,此事對於普通人而言並非好事,不過卻讓孫權心中好一陣興奮。孫權的父兄皆是當世英傑,父親孫堅,綽號江東之虎,當年於討董大軍中光彩奪目,還在陽人一戰中親自斬殺了驍將華雄,可謂當世無雙。長兄孫策,綽號小霸王,短短數年間便盡取江東六郡,為孫氏開疆拓土,不可不謂之少年英雄。孫權雖然不如父兄那般武藝超群,不過將門之內豈有犬子乎?對於狩獵猛獸一事孫權自是心生嚮往,其中猶愛射虎。甚至還有一次,孫權在射虎過程中差一點被猛虎所傷。
知悉此事後,身為託孤重臣的張昭對孫權不免一番勸誡:
“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乎?一旦有個好歹,豈非被天下所恥笑?”
孫權對於這位古板守舊,甚至有點迂腐的老臣那是又敬又怕,也不願與他爭論,只能訕訕賠笑道:
“孤方年少,慮事不周,真是有愧於您了。”
不過口上雖說道歉,但行動上卻依舊故我,張昭也拿孫權沒轍。
今日張昭說是有要事相商,卻是遲遲不見其蹤影,孫權轉念一想,該不會是這個老傢伙為了不讓自己出城狩獵,有意而為之吧?
話分兩頭,那名負羽信使在將軍府門前勒住韁繩,駿馬嘶鳴一聲,一張一翕的鼻孔里噴着粗氣,想來已是疲憊到了極致。當然坐在馬上之人也好不了多少,負羽信使已經連續騎行了大半日,中途還換了三次馬,此時兩股內側早已被粗糙的馬鞍磨得滿是淤傷,只要稍微動一動就火辣辣的疼。他顧不得這些,左手持韁繩並扶住前鞍橋,右臂貼着馬頸,雙腳離蹬,滾鞍下馬,然後大步流星直奔將軍府門內而去。門外持戟士見其腰間所掛腰牌便知事態緊急,連忙將其引入府內,不敢絲毫停留。
負羽信使在守衛的指引之下一路穿過門廊,三步並作兩步,直趨議事大堂。
及至堂前,早有僕人俯身上前為其解下馬靴,那信使只着麻布襪上堂,趨步走在黃褐色的桃木地板上,發出細微的聲響。孫權聞聲抬頭看了一眼來人,臉上不禁浮現出失望之色。
竟然不是張昭?孫權暗呼道。
那名信使喘着粗氣對着孫權單膝下跪行禮,然後將身前布囊中的羽檄掏出,鄭重地托舉至頭頂。
立在孫權身旁的僕人見狀趕忙趨步迎上前來,接過信使手中的羽檄,之後畢恭畢敬地雙手遞予孫權。
孫權伸出右手一把拿過羽檄,旋即拆開用膠泥密封好的繩結,仔細閱讀信上的內容,頓時臉色突變。
“來人啊,速召周瑜前來!”孫權放下手中竹簡,抬頭朗聲道。
此時,孫權心中已經全然沒了打虎的興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