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曹氏的後人

第884章 曹氏的後人

周倉離京前,曹睿以重金在家鄉譙縣購得宅邸,將宗廟遷移為宗祠。曹爽意舉全族之力共得譙縣,被曹睿所阻,如此聚族而居勢必為曹氏招來滔天大禍。曹睿只與燕王曹宇、養子曹芳居於譙郡,而令曹氏族人四散而居,不得滋事,一是創出一份家業;二是將曹氏開枝散葉。

因曹騰為宦官,曹嵩名聲不顯,故曹睿將曹操定為本枝曹氏之始祖,每年曹操誕辰,在宗祠祭祖,各方族人可來此相聚。次年,曹睿得子,名曹殷。曹睿遂定下家規,本家子嗣不得從政、從軍,安穩守住家業守護宗祠。曹殷並未在一歲時亡故,曹氏嫡傳得以延續。

曹植曹子建,仗劍把盞走天涯,所過之處留下無數名句,唯有那首洛神賦得存。數年後,曹植再登銅雀台,舉杯邀明月,酒醉捉月失足跌落台下,重傷不醒,旬日而亡。曹植二子早亡,絕後。

曹操尚有子十人,按曹睿所言四散各地,或從商或從工或從學,極少有為將為官者。

曹操有養子三人:大將軍曹真,恥於漢軍眾都督之下,憤懣成疾不久病故。其子曹爽受曹操養子何晏所惑,飲五石散上癮,卻不知大漢早已將其列為禁物,雙雙被拿入獄,三年放歸。曹爽投奔曹楷,受曹楷接濟。

說是家財盡歸大漢所有,周倉沒有那麼絕情,凡祖傳之物、藏書字畫等仍歸個人,何晏乃是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其母尹氏也有家財,故何晏生活無憂,只是五石散斷不了,依舊偷着在家中服用。

曹操另一養子秦朗,拿着錢財做自己的富家翁去了。

兩個曹楷,一位曹仁之子,一位曹彰之子,二人亦不為官。曹仁子居住於宛城;曹彰子回到任城,過起安穩平靜的生活。

曹休有兩子曹肇、曹篡;曹洪有兩子曹馥、曹震。因父皆死於漢軍,四子隱居于田園。

夏侯淵長孫夏侯績為朝廷所用,為一郡太守。次子夏侯霸深恨司馬懿,請令守御西北,陸遜遂令其至敦煌為姜維副都。不多久,錦衣衛密探便送回消息,夏侯霸私下曾數次慫恿姜維出兵西域,姜維以西域安定、時機不成熟為由未予採納。

夏侯惇長子夏侯懋死,另有二不肖子,敗凈家產尋曹睿庇護,曹睿恨其紈絝,用為守門人。

夏侯尚一脈唯族弟夏侯儒倖存,因成名於關中,用之為漢中太守。

曹氏一族相對劉備來說算是得以保全,然從此再無出人頭地者。曹氏每年一度的清點,因無達官顯貴日益銷落,唯以人數眾多而出名。

陳群上條陳力推九品中正制,樞密院予以駁回,陳群遂與子陳泰及司馬恂之後前往西域投奔司馬懿。

劉曄遇到難題,按大漢例若為宗室則不得為官,思來想去,劉曄還是再入宗蝶,為劉協籌辦皇家學院。只是可惜學院之人,雖有文名卻難堪大用,於是成為鍍金之所。

華歆本欲致仕回鄉頤養天年,受管寧、邴原所邀至各學院講學,時隔數十年龍首、龍腹、龍尾終棄前嫌再聚。華歆有四子:華表、華博、華周、華炳出仕,其中華炳官至御史。

郭淮出任北軍副都,與馬承共同鎮守漠南;數年後與臧艾等西征至萊茵河畔,郭氏數代皆為名將。

鍾繇之子鍾毓才能出眾,出任兗州刺史,伍綱接任於禁為東軍都督;以太平盛世難出英雄而感慨的鐘會與羊祜、陸抗、端木濬、典戰等相識大為震驚,以為皆是人中龍鳳,從此收斂很多。

南越王孫權卻是很撓頭,其一大夏希臘人、塞人、安息人和大月氏人先後來犯;其二恆州當地人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佛教和耆那教。外敵還好說,迎而據之可也,大將凌統、朱然、朱據斬獲極多;然內部難治實難調和,萬般無奈孫權想起天師道,遂向張盛求援,張盛遷教眾三千入南越傳道,於是道教大行。

十年後,全琮子全懌、侄子全端遠征希臘無功而返。三十年後孫權亡故,世子孫和繼位,繼續為大漢藩國。

司馬懿坐穩了西域大都護,司馬恂、陳群、陳泰等來投,使他的根基越發穩固,司馬父子三人皆有雄才,陳群、呂虔、張恭皆是幹吏,陳泰、周泰、成功英、龐會、樂綝等亦為悍將,西域各國咸服,發展勢頭迅猛,司馬懿不忘按時向朝廷進貢,以示恭敬。

二十年後,司馬懿病死,沙瓚獻計以大漠為界將西域分為南北,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各稱南北都護。此分化之計在兩兄弟在世時未見成效,又過去十五年司馬師、司馬昭相繼病死。本為長治久安將兄弟族人安置在各郡卻成為天大的禍患:司馬昭有嫡子長子司馬炎與幼子司馬攸,司馬攸生性溫和聰慧,有治理才能,因司馬師無子而被過繼給他,在群臣煽動下兄弟二人掙位,由此展開司馬氏各子孫為爭權不顧血脈之親、手足之情竊相互攻伐,本該在中原上演的八王混戰出現在了西域。有人說這是司馬氏取西域,迫害力微父子的報應;還有人說這是沙漠汗王子回來了,沙漠汗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和公道。

年已七旬的夏侯霸聽聞司馬氏之亂,遙指西域大笑三聲氣絕而亡。夏侯霸無嗣,僅有一女。

六十二歲的姜維,率鍾會、杜預、王浚、關彝、文鴛、典墨、徐英、曲凌等新一代將軍出征,鍾會連出奇計屢破敵軍,文鴛單人獨騎沖陣七進七出未遇對手。西域被平,司馬一族覆滅。大漢收復西域,保留安西都護府,姜維為大都護。

漢四三一年正月,次輔荀諶高老,徐庶接任次輔,周信入樞密院。荀氏只有荀悅一人在朝,鼎盛時期就此一去不返。

在周倉不懈努力之下,影響着三國走向的大家族、大士族沒有成為主角,而以學院為主導的人才培養體系、以競選為主要手段的選人制度逐漸成為主流,大漢人才輩出長生而不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求生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求生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884章 曹氏的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