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末世的貴族(3)

壹 末世的貴族(3)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烏,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這是李叔同在《憶兒時》中,對他童年生活的描述。和大多數普通家庭的中國男孩的童年無異,在大宅院裏長大,抱着樹,看到魚,就以為是天大的快樂。不過對於成長在較優越的大家庭的李叔同而言,看得出,陪他度過早年生命,並令他喜悅的,是清新的自然風光,無拘無束的閑情,而不是老派舊式的頤指氣使,頑固驕逸,輕視呵斥貧賤,或以陋習為榮。

且,童趣往往滋養一個人的心靈,洒脫而不世故。熱愛純粹的自然,隨順性情,既是童心,也是禪的精神的泉眼。童趣和禪趣有相通之處,即遠離功利,心思單純。正是童心和禪,給力李叔同的人生,使他在世俗享有富貴或名望而不勢力驕逸。

此後,他無論面對藝術或宗教信仰,都超越世俗的圍牆,但求性情愉悅,裡外如一,心口如一,不矯揉,不偽飾,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與同時代的其他才子更務於現實格格不同,也唯有這種心性,才能進入藝術的至真境界。所寫的著名學堂歌《送別》,雖是感傷惆悵的情緒的流露,充滿了濃厚的古典味,但語法純真天然,與現代人不隔,百年傳唱不衰: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現代人看來,晚清民國風靡一時的才子佳人,似都是通才,會多種文藝,對文辭、音樂、繪畫、書法、金石篆刻、戲劇等,常常俱通,也許和當代學生於語數外、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諸多學科,都要打通,有些類似,但是顯然,他們的學問修養更高貴,更推崇才藝和教養,這種傳統社會的貴族遺風越來越少見了,不知是文化的貧瘠還是文明的轉型,亦或許都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百年記憶:民國才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百年記憶:民國才子
上一章下一章

壹 末世的貴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