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 最後的覆滅

788 最後的覆滅

公元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站在銅山上,望着台灣海峽翻湧的海水,他督率着水軍,發出了進攻台灣的號令!

這個施琅,不是別人,正是鄭成功手下的將領。

我們說鄭成功的時候,自然要肯定他民族英雄的一面,以及為大明王朝的忠貞不二,但是,也要看到他的缺點,那就是氣度不夠。

他在面對兒子鄭經犯錯的時候,暴跳如雷,導致猝死,這也是他氣度不夠的表現。

他對施琅,更是展示了他的氣度不夠。

公元1651年,施琅隨鄭成功下廣東南澳勤王。

施琅對鄭成功的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

鄭成功很不高興,當下削去施琅的兵權,令施琅以閑暇人員返回廈門。

施琅返回廈門時,遇到清軍馬得功偷襲廈門。

守廈的鄭軍主將鄭芝莞驚慌棄城潰逃,施琅見狀,親率身邊六十餘人,主動抵抗清軍。由於他們勇不可擋,殺死清軍主將馬得功之弟,馬得功也差點被活捉,清軍的殘兵敗將,倉惶逃離廈門。

而在南澳的鄭成功見軍心動搖,覺得繼續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師廈門。

鄭成功回到廈門論功行賞,獎給施琅白銀二百兩。

他表面上是賞罰分明,可是,對施琅卻懷有戒心,不肯歸還他的兵權。

在施琅看來,自己在總的用兵策略上提的建議已經被事實證明是正確的,遣回廈門以後又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同清兵作戰,滿心以為鄭成功班師歸來將恢復自己的左先鋒職務。不料,鄭成功回到廈門以後,並不讓他官復原職。

施琅對此大為不滿,向鄭成功報告自己心灰意懶,想去當和尚,藉以探測成功對他的態度。

鄭成功不為所動,叫他另行募兵組建前鋒鎮。

施琅見難以挽回,一氣之下,剃光頭髮,不再參見鄭成功。

公元1652年,曾德事件導致施琅與鄭成功公開決裂。

這個曾德,原先是鄭芝龍手下,而鄭芝龍降清后,曾德就不大得志,在鄭成功軍中受施琅節制。

這時,施琅被削去兵權,曾德為求出頭之日,利用過去在鄭氏家族軍隊中的關係,投入鄭成功營中充當親隨,即所謂“恃鄭氏親昵,逃於鄭所”,想着接替施琅的位置。

施琅聽到消息后,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來斬首。

鄭成功聽聞消息,“馳令勿殺”,然而,施琅悍然不顧,“促令殺之”。

曾德偷雞不成蝕把米,凄慘被殺;而施琅擅自殺死曾德的行為,也令鄭成功憤怒不已!

鄭成功見施琅違令擅殺鄭氏舊將,斷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在五月二十日密令援剿右鎮黃山以商量出軍機宜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顯,同時命右先鋒黃廷帶領兵丁包圍施琅住宅,將施琅和他的父親施大宣拘捕。

施琅被捕后,在一些親信部將和當地居民的掩護和幫助下逃到大陸,投降滿清。

鄭成功獲悉施琅已經逃入清方管轄區后,怒不可遏,在七月間把施大宣、施顯處斬。

施琅得知父親和弟弟被殺的消息,對鄭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鄭氏為敵了!

鄭成功的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在為台灣被攻破埋下禍根,因為施琅是非常了解台灣以及鄭成功軍隊的人,他這樣逼得施琅投降滿清,正是在為滿清送去可以攻打台灣的人才!

公元1659年,清廷升任施琅為同安總兵。

公元1662年,施琅被升任為福建水師提督,遣軍擊敗鄭經進攻海澄的軍隊,並上書清廷將台灣納入清朝的版圖。

康熙帝贊同施琅。

這期間,鄭成功在台灣病逝,鄭經繼為延平郡王。

鄭經接替鄭成功后,由於內部陳永華,也就是鄭克臧岳父,他和馮錫范,也就是鄭克塽岳父,這倆人發生內訌。

病中的鄭經把政務交由長子鄭克臧處理。

鄭克臧聰明能幹,做事井井有條,從來沒有過失,也很受鄭經的寵愛和信任。

鄭經病逝后,馮錫范毒死鄭克臧,立十一歲的傀儡鄭克塽為延平王。

自此,馮錫范專橫,貪贓枉法,大失人心。

施琅看到機會出來了,於公元1664年建議清廷收復台灣。

清朝派他率兵收復金廈新勝,預備進攻澎湖,直搗台灣,使國家四海歸一,邊民無患。

不過,不久爆發三藩之亂,清廷暫時停住了收台之舉。

公元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亂后,施琅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薦下,復任福建水師提督之職,加太子少保銜。

施琅回到廈門后,便日以繼夜,廢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練兵,兼工製造器械,親自挑選工匠和船,歷時數月,使原來全無頭緒的水師船堅兵練,事事全備。

他一切準備好之後,決定由銅山出發,攻打台灣!

施琅在進攻路線的選擇上,是根據風向和敵方防禦情況的情報,這才決定船隊從銅山啟航,乘六月的西南季風向東穿越台灣海峽,奪取地處澎湖主島以南、鄭軍防守薄弱的八罩島。

這樣一來,清軍就可獲得船隊的錨泊地和進攻出發地,佔據上風上流的有利位置向澎湖發起攻擊。而攻下澎湖,就能扼敵咽喉,然後兵鋒直指台灣!

真是攻台的絕佳人才!

這也是施琅的厲害之處,因為,了解台灣的一切,包括風向。

公元1683年六月十六日,清軍艦隊向澎湖鄭軍發動第一次進攻,初戰失利。

施琅很快吸取教訓,對下一步作戰行動進行了周密籌劃和部署。

他將清軍分為四部分:自己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隻戰船組成的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統率另50隻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動登陸,牽制西面的鄭軍;其餘80隻戰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

六月十八日,施琅先派戰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

二十二日早七時,經過充分休整和準備的清軍向澎湖鄭軍發起總攻。

在經過九小時激戰,清軍取得全面勝利,共斃傷鄭軍官兵1.2萬人,俘獲5000餘人。他們擊毀、繳獲鄭軍戰船190餘艘。

鄭軍主將劉國軒乘小船從北面的吼門逃往台灣。

施琅又一面加緊軍事行動,一面對佔據台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

在施琅大軍壓境之下,鄭克塽茫然地說:“現在台灣人心風聲鶴唳,繼續守衛台灣恐怕右邊啊;士卒滿目瘡痍,再戰下去恐怕難以取勝。還是應當請降,以免今後追悔莫及。”

劉國軒也勸告鄭克塽投降。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領舟師到達台灣,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往迎接。

施琅入台之後,主動前去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經營台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並稱鄭氏收復台灣是為國為民盡職的舉動,對鄭成功毫無怨仇。

他祭祀完成之後,哽不成聲,熱淚縱橫。

之後,施琅上疏力主留台衛台。

清朝東閣大學士黃錫袞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見打動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終於決定在台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

自此,明朝唯一的抗清勢力,也蕩然無存,整個中國,歸於滿清統治,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覆滅,滿人開啟了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時間。

寫到這裏,我滿懷的惆悵和傷感,因為,以我們漢人那麼多人,過一億的人口,怎麼會敵不過幾十萬人口的滿族?以我們那麼多的名將、名相、名君,怎麼會敵不過滿清?以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和智慧,怎麼也敵不過建國短短几十年的滿清?

我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你就是:天意!

想到了天意,我就痛苦,因為,天意怎麼能夠偏向一個少數民族,而不是我們漢族呢?

這個問題,我想來想去,在看到今日中國的強大繁榮的時候,我終於想通了!

天意並沒有偏向滿族,而是整個中國的各個民族!

老天之所以讓滿族來統治中國兩百九十餘年,就是為了讓中國各民族徹底的融合,讓中國今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最富裕的國家!

我想到這裏,釋然地丟下手中的筆,以此結束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招說:魏晉南北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小招說:魏晉南北朝
上一章下一章

788 最後的覆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