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 張煌言之死
我們再說回張煌言。
他是奉魯王朱以海為帝的,而此時,朱以海身居金門,投靠鄭成功。
鄭成功雖對他衣食供奉“禮數日薄”,但並未以他為主,仍奉永曆帝為主。
張煌言對魯王仍忠心不貳,且“歲時供億”不絕,但又“慮成功疑”,所以,“十年不敢入謁”魯王。
之後,張煌言聽聞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便“上啟魯王,將奉以號召”。
可惜的是,鄭成功沒有贊成,朱以海仍然成為不了皇帝,張煌言也無可奈何。
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鄭成功突然病逝於台灣。
鄭成功的死,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被兒子鄭經氣死的。鄭經與乳母私通,有悖人倫,鄭成功聽聞后,氣得抓狂而死;第二種說法是被毒死,夏琳《閩海紀要》和江日升《台灣外志》的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並不嚴重,還能看書、觀台、飲酒,有人認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不管是那一種死,鄭成功都是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九歲就死去!
人生有許多年齡的關卡,三十九歲是第一關卡,這個年齡,剛好是要步入中年的年齡,而許多人尚停留在年輕的做法,拚命地損耗身體,所以,度入中年的身體,根本吃不消,往往在此時倒下;第二關卡是六十歲,這個歲數,正是步入老年的歲數,身體的各種毛病呈現,度得過的,可以繼續活,度不過的,就此倒下;此後,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都是一關卡,因為,年過六十,如風中殘燭,隨時會滅。
鄭成功倒在第一關卡,跟他為反清復明,太過勞累有關,真是惜哉,令人惋惜!
他這一死,張煌言的抗清形勢就更加嚴峻了!因為,他更加孤獨無助了!
他轉戰於寧海臨門村一帶。
這時,清廷浙江總督趙廷臣趁張煌言義軍處境艱難之際,再次寫信招降,張煌言不為所動,並回信拒絕。
張煌言的兵力越來越少,當下只得隱蔽起來,徐圖發展。
他隱蔽在懸嶴島,不幸消息走漏,被滿清徐元率兵偷襲,張煌言被俘,還有他身邊的書童楊冠玉。
張煌言被俘之後,趙廷臣繼續勸說他投降,張煌言對他說:“"執事為新朝佐命,仆為明室孤臣,時地不同,志趣亦異。功名富貴既付之浮雲,成敗利鈍亦聽天之命。寧為文文山(即文天祥),決不為許仲平(即南宋末降元的許衡);若為劉處士(即南宋末降元的劉秉忠),何不為陸丞相(即陸秀夫)乎!”
他決定當文天祥,決不當許衡!
他之前所作的一些詩詞,就已經宣告了他寧死不降的節操。
如《將入武陵》:
義幟縱橫二十年,豈知閏位在於闐!
桐江空系嚴光釣,震澤難回范蠡船。
生比鴻毛猶負國,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青史傳!
如《甲辰八月辭故里將入武林》: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如《滿江紅·屈指興亡》:
屈指興亡,恨南北、黃圖消歇。
便幾個、孤忠大義,冰清玉烈。
趙信城邊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
慘模糊、吹出玉關情,聲凄切。
漢宮露,梁園雪。
雙龍逝,一鴻滅。
剩逋臣怒擊,唾壺皆缺。
豪傑氣吞白鳳髓,高懷眥飲黃羊血。
試排雲、待把捧日心,訴金闕!
我讀着這些詩詞,感受着張煌言的浩然正氣,心中激蕩,敬佩萬分,但是,當我讀到他寫的《聞孤鳥而有作》,不由放聲一哭!因為,他是那麼的孤單和無助!
他寫道:
孤鳥孤鳥聲愊憶,風雨中宵我心惻。
似聞鳥言生不辰,空山寥落無顏色。
杜宇漫語不如歸,鷓鴣疾呼行不得。
予心卒瘏予尾焦,卻來山阿欲避弋。
一飲一啄孰將雛,雙飛雙宿誰比翼?
寒枝獨抱月黃昏,島樹蒼茫林影黑。
橫絕四海會有時,敢告羈棲還努力!
嗟乎此鳥亦非凡,鸞歌鳳舞誰能識!
但將孤鳥伴孤臣,悠悠蒼天曷有極!
他知道,他的抗清,就是孤鳥,就是在送死,可是,君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明知最終沒有善果,但是,他仍然要抗清復明,為的,就是那一股忠義!
公元1664年九月初七日,滿清對寧死不降的張煌言,還是做出了殺害的決定!
張煌言被押到杭州弼教坊,他在上刑場前,作詩兩首:
其一
揶揄一息尚圖存,吞炭吞氈可共論?
復望臣靡興夏祀,祗憑帝眷答商孫。
衣冠猶帶雲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
贏得孤臣同碩果,也留正氣在乾坤。
其二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蒼茫九死身。
獨挽龍髯空問鼎,姑留螳臂強當輪。
謀同曹社非無鬼,哭向秦廷哪有人!
可是紅羊剛換劫,黃雲白草未曾春?
張煌言站在刑場上,大義凜然,面無懼色,抬頭舉目望見吳山,嘆息說:“大好江山,可惜淪於腥膻!”
他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我年適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臨刑時,他“坐而受刃”,拒絕跪而受戮!
監斬官見楊冠玉年幼,有心為他開脫。
楊冠玉卻斷然拒絕道:“張公為國,死於忠;我願為張公,死於義。要殺便殺,不必多言!”
他說罷,跪在張煌言面前,引頸受刑,時年僅十五歲。
嗚呼,烈矣!
張煌言死後,由鄞縣萬斯大等人與和尚超直收屍,並由張煌言外甥朱湘玉到總督衙門買回首級殯斂,遵照他在《入武林》詩品所表示的願望,把他葬於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為與岳飛、于謙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民族英雄,後人稱之為“西湖三傑”。
張煌言一死,意味着南明最後一點反抗的力量也沒有了!
明朝至此,可謂徹徹底底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