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
潼關之外。擁擠着成千上萬衣衫襤褸的難民,他們中間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躲避王世充的徵兵令才逃到這裏來的。
這些難民們個個面容憔悴,枯瘦如柴,只是渾濁的雙眼中還透露出對生存的渴望。
只要走進潼關,就是大唐國境,那裏有無際的良田、聯排的桑麻、粼粼的湖泊、廣闊的牧場。
大唐皇帝李淵,獎勵農桑,招徠移民。各方百姓,只要是從事生產,不論是耕種、放牧、捕魚、狩獵亦或是製造、販賣,只要不違反大唐律令,他都歡迎。
對於難民們來說,只要走過了潼關,就意味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聽說潼關湧來了大批的難民,李淵特命兵部尚書屈突通和戶部主事三人急赴潼關主持難民的接納事宜。
李淵是仁慈之主,他本意是直接開關放行,發糧救飢。可陳國公陳叔達建言,王世充此時在加緊備戰,如果他在難民中安插姦細,不得不防。
於是,李淵命屈突通帶兵把住關口,對難民盤查之後逐個放行。
潼關之內,戶部的主事們給饑民們分發乾糧給他們充饑。之後,他們將饑民登記造冊,詢問年齡、職業、技能等信息后,根據他們的意願給他們安排好的去處。
關內的城牆上,貼滿了告示——大唐皇帝令:茲爾民眾,來投我大唐,既為我大唐子民。自今之日,朕保汝等衣食,汝等保朕大唐河山!生死與共,誓不相負!
在場識字的人將告示大聲宣讀之後,饑民們無不感動地留下了滾滾熱淚。
開關盤查整整持續了三天,臨近尾聲之時,眼尖的屈突通一眼就瞅見了兩個身材魁偉、體型健碩的年輕人。
他知道這兩個肯定不是難民,就命士兵將他們逮來相見。
誰知,這兩個年輕人並不掙扎,平靜地跟隨士兵來到了屈突通面前。
為首的年輕人雖然破衣爛衫,但掩不住他逼人的英氣。屈突通定眼一看,頓覺此人非同一般。
果然,來人從懷中掏出一枚令牌,上書‘大唐黎陽留守李世勣’幾個字。
他一面將令牌遞給屈突通,說道:“大人還請見諒!我是李世勣,他是我的副將郭孝恪。我二人也是為了防止被王世充捕獲,才做如此扮相。”
屈突通接過令牌,在令牌的背部發現了吏部刻的秘印,確信了眼前人正是李世勣本人。
他於是驚訝地說道:“李將軍此刻不是在竇建德處么?怎麼來到了潼關呢?”
“我二人是偷着跑出來的。我們聽說大唐打贏了河東之戰,心裏激動,想要回到長安,在大唐軍中效力!”
屈突通眼見面前的年輕人,不由得從心底暗暗欽佩起他來了。他與李世勣素未謀面,但對他的事迹,卻是早有耳聞。
據他以往的所作所為,堪稱忠義之表率;而今日的表現,則可以看出此人非常善於把握時機。
而且他是如此的年輕,將來前途必是不可限量……
這個李世勣,原名叫做徐世勣,是瓦崗軍名將。李密被王世充擊敗之後,徐世勣仍然鎮守在黎陽。李密向西歸附了李淵,徐世勣未決去就,李淵寫信讓魏徵帶給他,讓他歸附大唐。他卻將黎陽的土地人口籍冊匯總起來,送給李密,並回信給李淵說,城池是李密打下的,應該由李密決定黎陽的歸屬。
李淵對他的舉措非常讚賞,認為他為人忠義,不背主,不徇私,特意下詔賜給他皇家的李姓。自此,徐世勣改名叫做李世勣。
李密在熊耳山身死之後,無人為其收屍,李世勣不僅為他收屍,還披麻戴孝,為他發喪,將之隆重下葬。
不久之後,竇建德攻破黎陽,李世勣成為了俘虜。但竇建德對其為人非常讚賞,因此厚待於他。
不過,李世勣終究還是想回到長安,為大唐效力。……
屈突通為他們二人準備了一桌酒菜,待他們酒足飯飽之後,又讓他們沐浴更衣,並給了他們兩匹快馬,他們即刻向長安進發!
李淵聽說李世勣來到了長安,高興的不得了。這個人,雖然年紀輕輕,卻是李淵向群臣樹立的忠臣之楷模。
他連忙放下手中的公務,特意安排御膳房精心準備一場晚宴,並呼喚左僕射蕭瑀、陳國公陳叔達、中書令宇文士及等大臣共同前來赴宴,好為李世勣接風洗塵。
太陽漸漸西斜,黃昏的餘輝灑落在雄偉的皇宮外,拖在地面上一道長長的灰影。
李淵忙完了一天的政務,命內侍收起玉璽和奏章,呼喚在偏殿等候的臣子們一起來參加晚宴。
武德殿裏,一隊隊的宮女,穿花拂柳,邁着小碎步,端上一盤盤的美味珍饈。
不一會兒,案几上擺滿了鹿肉、熊掌、螃蟹、象鼻、烏賊、天鵝、蛇肉、蜣螂、萵筍、菠菜……菜上齊后,太常寺的樂工舞女進獻技藝,令人賞心悅目。
李淵端起高昌國進獻的葡萄酒,頻頻舉杯。李世勣的歸來,讓李淵異常高興,他情不自禁地開懷暢飲。
有了樂舞助興,酒過三巡的李淵高聲唱起了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一曲唱罷,李淵感慨地說道:“李世勣將軍是我大唐的英雄!不忘故主,公而忘私,公忠體國,識大體、顧大局!如此英雄歸來長安,何愁我大唐不能天下歸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