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和傅

師和傅

傅的本意是打基礎的老師。《禮記》裏的規則是:“人生十年曰幼,學。”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一個人長到十歲,要送到老師家裏念書,且是寄宿制。

現在的小學生入學是七歲,以前也有早的,董其昌寫袁禮卿(明朝兵部尚書)

“七歲就外傅,受《毛詩》,又受《禮記》”。還有較晚的,袁枚的《子不語》是志怪小說集,功力不在蒲松齡之下,但更玄乎。

其中寫一個寡婦的兒子,因家境不順暢,才

“子年十五,就學外傅”。師在傅之上,不僅授知識,還明事輔人,是一輩子要敬的,師徒如父子。

國師,是皇帝的參謀長。以前講究的人家,屋裏都設祭

“天地君親師”的牌位,這個師指孔子,孔子是萬代師表。師還是軍隊編製,護家衛國,

“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周禮》)。

師和傅都屬重量級,三公有太師太傅,九卿有少師少傅。《禮記》是一本講規矩的書,講我們中國人該怎麼樣守規矩。

人與天地神明的規矩(日月星辰,五行交錯與四季輪迴,以及諸神即位的奉祭),人與社會的規矩(君臣秩序,四方綱紀,典章法度),人與人的規矩(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家事國事天下事),規矩明細了叫禮數,其間的禮數都是很具體的。

社會規矩的總和叫禮,禮是中國人的宗教,老話稱

“以禮入教”。因為禮的因循存在,社會秩序才澄明,教化有致。送禮這個詞,指的是送去規矩。

送禮不是亂送的,也不是多多益善,更不宜亂收。鄉間有一句土話:“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現實版的例子是,陝西一位領導,收了為數可觀的名手錶,由表哥而表叔,**煩就出來了。

20世紀初,有一句口號叫

“打倒孔家店”,把孔子牌位給砸了,把舊禮數也砸了一些。但下手干這些事的,多數是懂其中規矩的人,因此出手還講究點分寸,失手是失手了,但還不算太狠。

20世紀60、70年代,有兩句口號:“破四舊”和

“批林批孔”。把林彪和孔子放一個筐里批判,真夠創新的,成了劃時代的笑話。

四舊是

“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破四舊”是

“*****”,那場

“革命”是徹底的,把該砸的不該砸的,全部打翻在地砸爛,還踏上無數只腳。

我好瞎琢磨,凈想些扯不着的,比如有三個小問題:1979年之後,我們用三十多年時間實現了經濟大進步,但這些年,中國人傳統行為里善良淳厚的那些東西隨風消逝了多少呢?

如今我們是世界經濟的老二,但中國人行為方式的聲譽也排在老二的位置嗎?

鄉下人蓋房子,重視打地基的。舊秩序被砸爛之後,用

“學雷鋒”

“五講四美三熱愛”這番略有簡陋之嫌的新道德,能支撐得住廣廈千萬間嗎?

《禮記》這本書,我挺愛看的,上邊這堆話,是我邊看邊隨手記的東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師和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