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穆濤

我看穆濤

穆濤是屬於北方的。灰色城牆邊上一座角樓,暗色的金描繪了暗色的藍,黃昏的時候飛旋着一群蝙蝠,脊吻處是幾隻昂立的小獸。天色顯得深遠而空闊。這樣的氛圍最接近他——低沉,平穩,溫暖,看似漫不經心,光芒卻無微不至,且一味地隨着心性,萬千思緒穿過多少朝、多少代,多少年、多少事。這樣的精神風度,或是外經封疆燕地、秦城漢都所成,或是內由涵養老莊、浸淫道論所至。故一曰傍日月,挾宇宙,游乎塵垢之外;二曰忘乎物,忘乎天,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三曰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逍遙於天地之間。因此為文,波瀾不驚,卻往深邃里用力。又長安寫意,在心底處雕樑畫棟,字字句句透出千年晨鐘暮鼓之鈍響來。

一言悟。

穆濤之文,經緯百態,包容萬象。所見標題如《正信》《信變》《從一開始看》《身體裏的風氣》《信史的溝與壑》《樹與碑》《心中賊》《覺悟》《去欲的態度》等,呈現人生的主調,或者它們也正是解鎖其門禁、破譯其密碼的要緊的信息,代表着他對人心世相的印象與態度。而其中,曰歷史、曰詩書、曰俗記、曰漢字、曰傳統、曰文化、曰智信、曰數字、曰世情……經史春秋、曆法農事、道德覺悟、帝王將相、舊磚新牆、文情書畫、飲食男女,皆入法眼。又基於這世相百態,談經論道,筆底求解,心中求真。求解者,凡事追根溯源,舍末求本。求真者,在本質處說話,融之匯之貫之通之,把握規律,言之成理,處之泰然。

比如,他說:“一前邊是零。但零不是沒有,是無限數,是未知數,包含的更多。一是根本的數。一的後邊跟着無數的數。先生二,再生三,萬物是積累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就可以無休止地一路積累下去……一是廣大的,一望無際,一應俱全。一也是時刻變化着的,一波三折,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言難盡的那個一,是一切,不是萬一。”再如,他說:“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話真說到點子上了。雖說人心是肉長的,但這塊肉實在博大精微,複雜無比。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比火熱,比金貴,比冰涼,比鐵硬,比紙薄。”——從一而言萬數,從心而言遠志,均由根基而始,是對世間萬物之本求一個究竟。事實上,這也是世上最艱難的悖論。足見其心之高闊、質之靈性、思之深遠。而語風變幻莫測,指東打西,又慧心所至,萬變循蹤,句句中的。

再言是。

所謂是者,實事求是之謂。是規律,是客觀,是通達,是透徹。穆濤之文,萬象中求規律,求本真。比如,何謂“歷史”,他說:“世事全是人干出來的。一個時期里的人,要對這個時期里的行為承擔責任,想不承擔也不行,推卸不了,這就叫歷史。”比如,何謂“風氣”,他說:“氣的表達形式叫風,風發為氣,意氣風發……氣在體內運行不暢,中醫叫氣滯。”氣在體內順行,即不橫行。“把氣抨順,比把彎的鐵棍弄直費勁多了。”比如,何謂“溫飽”,他說:“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淫慾的另一種說法是享受生活。因此太飽了太餓了都不行。比如,何謂“畫心”,他說,“一幅畫也是一個字,象形的字,複雜了的字。心靜的人,也能畫好畫面複雜的畫。”

在他所敘述的故事之後,總有一個哲學意味和對世界的觀念存在,必有一個形而上的存在以關照。這似是他文章中自然存在的暗格。他所佈置和描畫的文章,新論迭出,貌如森林,層巒疊嶂,密不透風,高低伸展着繁複的枝條葉片。卻葉子連接了枝蔓,枝蔓連接了枝條,枝條連接了枝幹,許多根線條形成一個走勢,順着某一種邏輯秩序,終結於根脈核心。這核心才是真正令人觸目驚心的。它是**的,也是坦率的,不藏任何的秘密。它是關於他心目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更有他對人生世態的觀念。他所展現的點滴零碎都來自這裏。他對世界的理解是清晰的,由這個根脈核心抽條出的枝蔓花葉,也是繁複多樣而有秩序的。

三言通。

他的文學聯繫着數學、哲學、經史,讓我想到20世紀20年代的張申府先生的《所思》。《所思》中言:“不可表現是神秘。可表現是科學。可表現不可表現之間是藝術。清理其表現是哲學。”他說:“科學是學,哲學是學之學。”又說:“科學是器,器無善惡。如以刀傷手,其責不在刀。”穆濤之文,亦求捅破世人蒙昧的窗戶紙,只求一個通透,往往令人稱奇。

比如,讀經史子集,他說:“以前的讀書人主要讀經史,經史是課本,子集是輔助教材,是課外讀物。經史也有分別,經是基礎講義,史是專業課程,先習人事,再練世事……經是常道,世事變遷,但人的基本東西不會變……讀經就是衛道,找天地人的大道理。讀史是找德,德是什麼?‘德者得也’,行到有功便是德。”

又如,他說:“不三不四,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沒規矩。依南懷瑾先生的理解,易的卦理有六爻,初爻二爻喻地,三爻四爻喻人,五爻和上爻喻天。不三不四,就是不太會做人,做事情不守人的規矩。”“人五人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空有五臟六腑。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六腑是人的核心內存,各司其職,各有其責。人五人六的含義是內存完好,但不正常工作。用坊間的大實話說,叫吃人飯,不屙人屎。另一種說法是五常和六藝表面化,徒具虛表。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六藝是西周時候的學校(庠序)開設的六門功課,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馬)、書(識字)、數(計算)。六藝在以前泛指人的基本才能。”

讀穆濤之文,如看靜水。乍一看錶層,是向一個方向流動;細一看底層,卻又是向相反的方向。永遠的層層疊疊,深不見底。直看得人全神貫注,心驚肉跳。及至水落石出,又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悟。

又言善。

穆濤之文,文如其人。胸中縱有山川溝壑,言之卻常常歸於平淡。反差之大,令人慨然。又儒道熏染,時空調度,化之於心,常出驚人之語。比如,在《放大了的局部》中,言“善”、言“規律”、言“弱肉強食”,他說:“印度尼西亞有鳥名犀鳥,其犀角在發情時變得深紅,這導致當地的戀人們把它敲下來做成飾品、信物——必是鳥活着的時候硬生生地敲下來的。實在有些殘忍,也沒有道理好講。任何一種動物的局部一旦取悅於人這種高級動物,噩運就連綿不斷——因為人類的愛而滅絕的生物遠遠多於恨或者厭惡,這個世道就這樣等級分明。弱肉是強者的美味,這就是規律。”再如,在《頭比身子大》中,言“金錢”,他說:“金錢本身沒什麼好說的,硬幣或紙幣,主要行蹤是穿行於各種各樣的手掌之中。而人們對它的態度就有趣多了——一個富有的農民或者資本家,在大街上遭到群毆或者言語侮辱,唯一的罪名就是有錢。那個時候,錢是罪孽的代稱,有錢就是有罪……在中小學的教育中,把拾到錢交不交給警察作為嚴肅的道德問題,恐怕也是我們特有的。僅僅過了三十年,錢到了今天卻成了最美妙的東西。”似乎平常生活中的波瀾不驚底下的驚心動魄,掠之如鴿羽飛旋,卻在他心裏留下印記。那些發生在最繁華、最宏闊的現世中的善惡是非,看起來溢彩流光,驚險全隱藏在不察覺的突變和失控中。而他述中有慈懷,論中見悲憫。可見他的底調,是沉靜,是收斂,是內在,是良善。

與穆濤君不過三面之緣。初識穆濤君在河北廊坊。同行者說笑寒暄,其人卻常靜默。細格襯衫,黑邊眼鏡,面呈拈花微笑,謙和寬容。及熟,偶出一語,深邃幽默,往往從者大笑,笑后所思,然也。再遇穆濤君在內蒙根河,其時蒼原深嶺,麋鹿河水。穆濤君仍不顯山露水,含而不露。然為友之道,待人以厚,誠信牢靠,細水長流,做的永遠比說的多。穆濤君所主編之《美文》刊物,精益求精,令人篇篇叫好,因名聲日隆,為同道者喝彩。三見穆濤君,在西安古城。可見其所經營之《美文》雜誌及“報人散文獎”,影響全國。以至頒獎會上,一流學家,勝友如雲,群賢畢至。其人仍低調內斂,含蓄溫和,往往藏於人後——事情做得大,聲不闊,調不高,處之以日常態,可見其人品性。

胸中千古事,筆底有春秋,是穆濤文之寫照。

徐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我看穆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