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風氣》讀札

《先前的風氣》讀札

《先前的風氣》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穆濤散文集《先前的風氣》,內收九個小輯,內容龐雜。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關於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的讀書雜記(札記),二是關於當下時代的文人(其中一輯專門是賈平凹)、文學以及文化的雜記(札記)。這可能與穆濤的職業身份有關,穆濤是一位編輯,編輯被稱為“雜家”,“雜家”喜歡寫“雜記”,合情合理。

該書涉及很多知識,但不是要系統地介紹或研究某一領域的知識;很有學問,但也不是學問之書,而是借知識和學問談作者自己的某些感想或感悟。

有人說(比如台灣學者王鼎鈞),散文就是談天。《先前的風氣》就是談天,談天說地,談古說今,是廣義的散文,仔細了看,更接近隨筆。

語言簡潔,有書卷氣,說人話

文字簡潔。語言是反覆提煉之後的語言,簡明、扼要、乾淨。不是那種繞來繞去的語言,沒有多餘的冗詞廢句。這是一種語言特點,也是一種風格和境界。

有書卷氣,同時又把書卷特別是古書中的語言融進、化入現代生活語言。說人話,不隔,不裝腔作勢。裝腔,就是說不是自己的個性和語言,如官腔、學生腔、社論腔、文藝腔等。

穆濤在《會說話》一文中說:“我覺着,會說五句話,差不多就是一流文章,這五句話是,說人話,說實話,說家常話,說中肯的話,說有個性有水平的話。”這是穆濤的體會或者發現,他寫文章,大約也是按這五句話來要求自己或者是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

穆濤是很會說話的,他的談天、談古說今的散文,更是很會說話。說人話,說實話,說家常話,說中肯的話,說有個性有水平的話。

文章有識見,重考據

關於大歷史和人,文雖短,卻有識見。比如談歷史時,穆濤說中國的皇帝,因為是家庭承包制,業務水平差距比較大,有的英明,有的愚蠢,像拋物線,高和低的落差懸殊;而宰相們,基本保持在一條相對高的水準線上,差別不在能力,而是心態、心地和心術。這樣的識見讓人印象很深。很多文章借古論今,給人以多方面啟示。作者有很強的現代意識,寫的是“先前的風氣”,其立足點和着眼點以及問題意識則是今天,是當下,其意義在於讓歷史照亮現實。老材料,卻是新的問題意識、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指向。重考據,對考據津津樂道,寫得趣味橫生,不是空頭文章。書中關於西方的一些說法,有的未敢苟同。當然也是一家之言。總體看,穆濤受中國文化的滋養較深。

研讀史書

穆濤在書中愛用一個詞——琢磨。不斷“琢磨”,自然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先前的風氣》一書,文章都不長,但都透着一種睿智。總體上看,穆濤的散文或者說隨筆,可不可以說是一種“智性寫作”,或者說是接近於“智性寫作”?當然,這種“智性寫作”與那種藉助科學知識來搭建舞台或充當道具的作家不同。穆濤的散文所用的知識或學問,多屬人文知識一類,是中國傳統文人喜歡用的,但感覺還是“智性”的色彩很濃。穆濤的散文總體上感覺是“理勝於情”。當然,這也是散文中的一類,“老辣”一類。散文的各種類別沒有好壞,只有不同,但藝術價值是相通的。

邢小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讀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