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

回頭看

寫歷史題材的文章是回頭看。

回頭看,要有歷史觀。歷史觀,就是以什麼樣的眼光和立場看待前朝的人和事。

前朝差不多都是被推翻的,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下朝代之間的基本關係。朝代更替,輕鬆着說,叫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但翻動這一頁的手指頭一點也不輕鬆,是撕破了臉,大罵大砍大殺,都是槍杆子裏邊出政權,老百姓都要經曆數不盡的血雨腥風。我們的歷史是斷代史,被割裂為二十五個自然段落。有一個比喻說中國歷史是一條長河,還要補充一句,這條長河上有二十四座截流大壩。這些段落是被政治的手術刀切割開的,進行段落連接的是文化傳統。政治與文化,在這種節骨眼上就是這麼分工合作的。

用今天的眼光看,重視朝代之間銜接和傳承的皇帝,都是明君。元朝在這一點上沒有做好,他們比較忽視和亡宋的銜接,更忽視中國文化的血脈傳統。元朝初年,地方官有半數以上甚至不懂漢語,開會像開國際會議,要帶翻譯。團結以及振奮民心的工作主要通過各種歌舞戲曲集會,這一點也幫了中國文學史的忙,元曲成為元代文學的制高點。歌舞戲曲成為文化主航道的朝代,是浪漫型的,但從根子上說,執政的人不太熟悉中國歷史。清朝也是少數民族掌握國家大政,是由滿族和蒙古族聯合經營的。他們汲取教訓,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具體做的事情有許多,其中之一是整理出版了三種了不起的大書:《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這三種書,用今天的**話說,都叫重點文化工程。

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走,因此清醒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正向感而尋求反向,會從現實的泥淖滑入歷史的漩渦。

立場,是觀察者從什麼角度去看問題。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是平凹主編和我閑聊時說到的。在貴州某處的一個小山村,一戶人家的兒子考取了重點大學,又念完了博士,留在北京工作。兒子很孝順,常接父母去住,但每一回都要反覆做工作。村裡人問老漢:“北京不好嗎?”回答說:“好是好,就是太偏僻,去一回要走好幾天的路。”

寫歷史散文,盲人摸象和坐井觀天會失之偏頗。“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那一種,又過於傷流年。戲說,或信口開河地說,作為娛樂可以,當正經文學事去干,也不太妥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回頭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