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霍金的中學時代

5. 霍金的中學時代

5.霍金的中學時代

1955年,霍金13歲,開始進入少年時代。那時候,霍金的父親建議他報考西敏學校,在不列顛,這種學校被稱為“公學”,恰恰相反,在美國,這樣的學校卻是私立學校。在當年,未成年人接受教育,不是隨便選擇學校,要按照階級來劃分。霍金的父親認為:如果霍金在西敏學校學習,會讓他體面地活着,這對他未來是有好處的。

霍金的父親弗蘭克曾經對霍金說:他被人忽視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沒有社會關係,也沒有一定的風度,相反,有些能力比他差的人,卻因為有關係而得到重用。每次提到這些問題,霍金的父親就很憤怒。

由於父母沒有太多的錢,進入西敏學校后,為了能繼續在那裏讀書,霍金只能通過優秀的考試成績獲得獎學金。不幸的是,霍金在參加獎學金考試的時候生病了,錯過了拿獎學金的機會。後來,霍金還是留在聖奧爾本斯學校讀書,得到的也是很好的教育。

在霍金撰寫的《我的簡史》中,他寫過這樣的話:“因為我父母並不富裕,為了進西敏學校我必須贏得獎學金。然而,我在獎學金考試時生病了,所以沒有考。於是,我留在了聖奧爾本斯學校,在此我得到比在西敏學校,即使不是更好,也肯定是同樣好的教育。我從未發現我缺乏社會體面會成為障礙。但我認為物理學和醫學有些不同。對於學物理的,你上哪個學校、結交了哪個人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麼才要緊。”

在優秀學生雲集的班級里,霍金的考試排名並不靠前,更令人不能相信的是,霍金的作業不是乾淨整潔的,書寫也不好,老師都覺得他無可救藥了。但是這時候,霍金同班的同學卻給他起了個綽號:愛因斯坦。

在自傳里,霍金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在他的心裏似乎還有些惆悵:“我在班級里從未列在前面一半(那是一個所有學生都非常聰明的班級)。我的作業總是非常不整潔,我的老師對我的書寫感到絕望。但是我的同學給我起了‘愛因斯坦’的綽號,看上去他們看到了一些好徵兆。”

最讓霍金感到鬱悶的是:在他14歲的那一年,兩個男孩用一袋糖果打賭,他們說霍金將一事無成。霍金每次想到這件事情,都調侃道:“我不知這個賭是否塵埃落定,如果已經落定,贏家究竟是哪一方?”

在每個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幾個看起來不太合群的學生,並不是因為他們太高傲,而是因為他們有獨立的思想和與眾不同的氣質。其實,越是這樣的學生,在成年以後,他們越是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物,不光是因為天賦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勤奮和努力。

初中男生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很多平時考試排名在後的學生,在準備中考的那段時間,會忽然清醒過來,然後發憤圖強,就像在初中的霍金那樣。當年,霍金在初中老師的眼裏,他離名校的差距太遠太遠,甚至就是霍金仰望太空的距離。但是老師沒想到的是,在他絕望的時候,霍金忽然開竅了,並成為了學霸,考入名牌大學。霍金的真實經歷也告訴家長和老師兩個道理:第一,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有希望成才,關鍵看老師和家長的培養和引導;第二,老師對自己的學生要盡老師的職責去培養去教育,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對孩子的未來保持希望,並不斷地鼓勵他們,因為孩子本來就是希望,努力的孩子就是冉冉升起的朝陽。

在聖奧爾本斯生活的那段歲月,讓霍金終生難忘,在那裏,他有六七個親密朋友,至今還保持着聯繫。他在自傳里寫道:“我們習慣於進行長時間的討論和辯論,論題所涉極為廣泛,從無線電控制模型到宗教,從通靈學到物理學。我們談論的一件事是宇宙的起源,它是否需要上帝去創生並使它運行。我聽說過從遙遠的星系來的光波向光譜的紅端移動,而這被假定表示宇宙正在膨脹。但是我肯定,紅移應該有某種其他原因。一個基本不變的永續的宇宙似乎更自然得多。我猜想,也許光在向我們來的路途中僅是疲倦了,變得更紅。在我攻讀博士大約兩年後,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錯了。”

在聖奧爾本斯上學的時候,霍金最大的成就,就是製造了一台邏輯計算機,雖然它看起來處在低級狀態,雖然它是用舊機械的零件製造的,但是,對於一個16歲的少年來說,那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時候,霍金上六年級,已經通過了“普通水平考試”。在最後的兩年時間裏,他與幾位同班同學製造出了一台計算機,名字是“邏輯單選擇計算機”。現在看起來是件很普通的事情,當時,卻在當地引起很大的轟動,當地的一本刊物《奧爾本斯人》,曾經對這件發明做過這樣的報道:“我們有了聖奧爾本斯學生製造的邏輯單選擇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只能回答一些無用但又相當複雜的邏輯問題。取得了一些經驗后,設計者們要繼續努力去製造數字式計算機,這台未來的計算機雖然還沒有命名,但將能真正‘做計算’。”

當地的報紙也作了報道,這些報道,對他們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可惜的是,後來這台原始的計算機被放進了一個箱子裏,被當作雜物搬到了活動室的課桌下面。再後來,被新來的計算機老師當作廢物扔進了垃圾箱。這件科學發明,就這樣被扔掉了,實在有些可惜,如果保留到今天,一定會出現在科學博物館裏,吸引更多人前去參觀。

霍金進入中學的最後兩年,因為專業問題,與父親發生了矛盾。霍金喜歡數學和物理,他想把以後的精力和時間都用來研究數學和物理。而且,學校新建了一間數學教室,他又遇到了一位很好的數學教師塔他先生。

但是,霍金的父親卻覺得:學數學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反對兒子學數學和物理,勸說兒子去學生物學,長大后當醫生。但是,霍金對生物學沒有任何興趣,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怎麼能學好呢?他對父親說:“對我而言,生物學似乎太描述性了,並且不夠基本。它在學校中的地位相當低。”

霍金一直認為,學數學和物理的孩子才是最聰明的,學生物學的孩子都是不太聰明的。

霍金的父親知道無法讓兒子放棄數學和物理,便又開始勸說兒子學化學,再學一點數學。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霍金以後有更多的選擇工作的機會,道路越走越寬。

霍金的同學曾回憶道:“他天生就具有令人驚奇的悟性,當我還在為解一道複雜的數學題而冥思苦想時,他已知道了答案——他想都不用想。這其實就是天賦的問題,很多人都說只要刻苦努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在數理化方面,如果沒有天賦,僅靠刻苦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在六年級的物理課上,老師向同學們提出這樣個難題:“我這裏有一杯茶,我想把牛奶倒進茶里,但是茶太燙了,我想很快喝茶,現在就請大家思考一下,你是把茶杯里的茶倒掉一些再把牛奶倒進去,還是等茶涼了再加入牛奶呢?”

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霍金反應靈敏,他對老師說:“我的答案是,先把牛奶倒入茶里。”

同學們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霍金。

許多年後,霍金回憶中學時代時,他寫道:“我13歲時,父親讓我去試考西敏學校,不列顛主要的‘公學’之一。正如我提到的,在那個時期,在教育中按照階級界限有明確的劃分,而我父親覺得這樣的學校賦予我的社會體面對人生有益。我父親相信在他的生涯中正是因為缺乏風度和社會關係而被忽視,而有些能力較差的人則可能更加順利。他覺得別人並沒有那麼好,但因為有好的背景和關係而爬到他上面,他為此曾憤憤不平。他也經常警告我提防這種人。”

讀完這段話的讀者,都會感覺到心情不爽,不管在任何國家,只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這些問題就真的是很難解決。對於霍金一家人來說,他們更熱衷和擅長的是自然科學,社會這本厚重而複雜的“大書”,很多人研究了幾十年,也終究無法研究透徹。即使是社會學家,也難以對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琢磨清楚。

那張黑白照片中,霍金站在自家草坪上的模樣,令人難忘:少年時代的他,那樣的健康,那樣的充滿活力,那樣的陽光,充滿夢想。

想起有句話說得好:有夢想就有希望。即使是折斷了翅膀,霍金也能靠靈魂遨遊宇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與萬物對話:霍金傳
上一章下一章

5. 霍金的中學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