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曹操之六 四世三公

第六章 曹操之六 四世三公

董卓的暴行,激怒了各地諸侯,特別是長安以東,掀起了反抗董卓的浪潮。其中,特別需要一提的人物,便是我們的袁紹了。前文已經提過,袁紹曾和何進密謀全殲宦官。原諒我說了一句氣話,罵了袁紹一句。不過,這只是就事論事。何進唱的是主角,主要的失誤,在何進。何進出生在屠沽之家,沒有政治經驗,全靠自己的妹妹,一步登天,根基不牢,又無主見,袁紹最初的建議,並未完全聽從,以致以身首異處告終。袁紹在此事上,也有一定的責任,但不能以一次的失策,就斷定終生。

袁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一般的人都認為,他是個碌碌無為之輩。而實際並非如此,他在漢末,風雲一時。還是簡單說一下他的身世。袁紹是東漢重臣袁安的後代。袁安可是個大名人,他的後代,出了很多大官,包括袁紹的叔叔袁隗,在當朝官拜太尉之職,曾與何進共同輔政,權勢很大。袁家一門,也被稱為四世三公,十分顯赫。袁家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社會基礎很牢,比曹家只強不弱。袁紹自小,喜歡結交社會上層的豪傑,關係網很厚實。

袁紹進入仕途后,以虎賁中郎將的身份,被推薦為司隸校尉,成為漢靈帝時期所組建的西園八校尉的領袖,也是曹操的上司。在仕途上,可謂前途無量。他相貌堂堂,能文能武,在當世名重一時,經常門庭若市。樹大容易招風,特別是當時握有實權的宦官們,更是對此心懷禁忌。這種人的生理和經歷,與正常人不太一樣,當然有很多陰暗面,容易理解。有的宦官權勢很大,甚至掌握着漢室朝廷的廢立大權,容不得還有他人如此張揚。十常侍之一的趙忠,也就是被靈帝稱為“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的趙常侍,就經常在朝廷里放言,袁紹身份地位這麼高,卻收養亡命之徒,到底想做什麼呢?暗藏的意思很明顯,是在警告:袁紹肯定不安分守己,有非分之想,遲早會謀反的。這還了得,要不是袁家的地位極高,袁紹這次就慘了。袁紹的叔叔勸袁紹為人做事低調點,但袁紹是個胸懷大志的人,怎會在意呢?袁紹心繫天下,想徹底除去宦官,與何進一拍即合。只不過找錯了買主。他們的唯一共性,即共同敵人是宦官。而何進,更注重的是除去自己的對手,穩固自己的權勢。自己的妹妹當上皇后,也是虧了老鄉郭常侍郭勝的大力支持。當然郭常侍也是大宦官。只不過另一大宦官蹇碩,堅決反對立何進之妹為後,並伺機要殺害何進。所以何進急於除去蹇碩。蹇碩在朝中的實力很大,基礎很牢。何進與弟弟何苗,手握重兵。在除去了妨礙自己的董太后一家后,何進開始謀划除去宦官。找誰做幫手呢?當然是痛恨宦官的人,並要有實力和謀略。

何進首先想到了英氣勃發的袁紹。一則,袁紹的叔叔袁隗,與自己同輔朝政,辦事方便;二則,袁紹握有兵權,且袁紹的堂弟袁術,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物。袁紹呢?恰恰也有此心,痛恨宦官專權,於己不利,便向何進獻計。袁紹深知,除去宦官不易,一定要謹慎行事,切莫走漏風聲。因為在桓帝時的竇武,就因機事不密,反受其殃。但何太后及何苗,都不贊成。何進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一直未採取行動。袁紹沒辦法,只得提出,藉助外地的英雄豪傑,來逼迫太后。結果,還是泄露了風聲,以致招來了殺身之禍。董卓趁機入京,導致朝野的混亂。

袁紹雖是英武,但對董卓還是心存顧慮的。畢竟董卓的西涼兵異常兇悍,董卓自身也力大無比,難以力敵。但在少帝的廢立問題上,袁紹還是大膽地與董卓公然對抗。董卓說,天下的事,我說了算,誰敢說半個不字。袁紹則聲色俱厲的說,天下除了你以外,就沒有厲害的人了嗎?一下子氣氛緊張起來,雙方甚至要亮劍了。但董卓畢竟手握重兵,且官大一級壓死人。最終,袁紹只能選擇不合作的態度,掛冠而去,辭職不幹了。這是需要勇氣的,弄不好,性命就得丟了。

董卓本想藉機重金通緝袁紹,但被勸阻了。侍中周?、城門校尉伍瓊,甚為董卓寵幸,說,袁紹的號召力極強,逼急了,會造反的,不如封個官兒,籠絡一下人心。董卓想想也是,便封了一個渤海太守的官銜。但袁紹還自稱司隸校尉。實際上,袁紹根本不買董卓的賬。在袁紹眼裏,董卓終究只是個暴發戶,遲早會完蛋的。袁紹到渤海,不是逃避,而是在積蓄力量,隨時會挺身而出,為天下除害的。

值得期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三國志風雲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新三國志風雲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曹操之六 四世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