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135.裏海條約
同樣遭受重創的沙俄軍隊也是心有餘悸,本來他們利用偷襲的辦法差點將明朝的遠征軍一舉消滅,沒想到明軍的主帥臨危不亂,兩位前鋒大將也是隨機應變,快速扭轉了戰場的局勢。雖然沙俄兵能夠全身而退,但這僅僅是因為明朝還不想撕破臉。事後米哈伊爾在皇宮召見了幾位參戰的將領,得知戰役的經過後不免倒吸一口涼氣,此次出兵的戰略目的是劫掠財富補充軍資,阻撓明朝勢力進入裏海一帶,兩個目標一個也沒實現,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對於沙俄的背信棄義,朱由校並沒有覺得意外,更沒有大發雷霆。絲綢之路對於明朝來說本就是可有可無的,這些年的和平已經讓朝廷緩過了一口氣,如今他可以從容的實現爭霸的夢想。為此他一邊修書質問米哈伊爾的出兵意圖,一邊命袁可立移師伊利,繼續尋找孛兒只斤額磷臣的蹤跡。
面對義正言辭的明朝使者,米哈伊爾一再表示這是場誤會,發誓再也不會越過烏拉爾山脈,然後命令在高加索休整的軍隊火速開往克里米亞半島,支援與蒙古汗國的戰爭。
這個克里米亞汗國本是蒙古四大帝國之一的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位於頓河和第聶伯河中間,人口以突厥化的蒙古人為主,一直依附在奧斯曼帝國的旗下,每年雙方都保持着龐大的奴隸貿易規模,而這些奴隸主要就是斯拉夫人。從十六世紀中期陸續對沙俄發動了三十多次大規模的進犯,光是德夫來特格來汗在一五七二年的入侵,一次就從莫斯科擄走十五萬多人,成為沙皇最頭痛的對手。
額磷臣失去了強援后,整日憂心忡忡如同驚弓之鳥,生怕哪天成了明朝的俘虜。連日來探子不斷回報,明軍的前鋒部隊已經剪除了阿拉木圖外圍的衛星城,大軍隨時都有可能發起總攻。額磷臣已經見識過明軍的金戈鐵馬,果斷派出使者請求投降,暗中卻重金收買哥薩克騎兵將家眷轉移到巴赫切薩拉伊。
面對額磷臣的詐降,袁可立決定將計就計,一邊派遣使者到阿拉木圖進行談判,一邊秘密調動黃得功和曹文詔的兩萬虎賁迂迴到敵人後方。等到包圍圈組建完成後,袁可立當即撕下額磷臣想和談的偽裝,痛斥他破壞民族同盟,違背《衛拉特法典》,暗通羅剎人襲擊手足同胞。
眼見和談的計劃失敗,額磷臣並沒有灰心,白天他親自跨上戰馬給士兵們做戰前動員,並拿出一部分家產作為犒賞,發誓要與明軍決一死戰。夜裏則偷偷帶着一家老小往西北逃竄,企圖與在城外的接應匯合,逃往克里米亞尋求政治避難。
其實這次西征的目的之一就是驅趕東察哈台汗國的力量到克里米亞半島,壯大克里米亞汗國的力量,間接的牽制沙俄的擴張。因此早在袁可立決定圍城的時候,他就故意在西北角放開一道口子,當額磷臣出城的時候只是讓孫傳庭象徵性的追了幾百里地,俘獲一些輜重后立即返回阿拉木圖城外。
額磷臣逃跑的消息傳開以後,整個城內人心惶惶,軍隊猶如無頭的蒼蠅亂竄。為了避免更多的傷亡,袁可立先是命孫傳庭填補西北角的防禦空缺,徹底斷絕敵人逃跑的可能,然後令朵**兵進入城內勸降,明軍優待俘虜。一邊是殺氣騰騰的火槍大炮,一邊是血濃於水的同胞兄弟,這些人果斷的選擇了放下兵器,跟隨朵**兵打開城門向明軍投降。
佔領阿拉木圖以後,朱由校決定在這裏設置新的西域都護府,招募四周的游牧勇士組建衛所,共同保衛黃種人的家園。至於東察哈台汗國,由於他們違背民族同盟和法典的誓言,按照約定領土由其他八個部落分割,所有人口淪為奴隸。
東察哈台汗國滅國的消息很快傳至伊斯法罕、伊斯坦布爾、巴赫切薩拉伊和莫斯科,各國君主無不感到震驚。原本這裏部落林立,幾乎是一片權力的真空區,波斯、奧斯曼、沙俄甚至是莫卧兒帝國都在這裏明爭暗鬥。後來明朝強勢介入,先是皇帝親征祿化的准格爾部,然後召集蒙古九部在衛拉特會盟,成立了黃種人的民族聯盟。如今明朝公開在阿拉木圖設立西域都護府,直接管理烏拉爾山、裏海一帶的廣袤土地,他們雖然不願意一個強大的鄰居出現,面對現實卻又無可奈何。
由於波斯的薩菲王朝正與印度北都的莫卧兒帝國爭奪阿富汗地區,急需要明朝出兵才能幫助他們奪回喀布爾,國王薩非仰仗和明朝的親戚關係(其姑姑塔米娜是明朝的昭妃),第一個出面承認西域都護府的政治地位,並派遣使者到京師商定兩國的邊界。沙俄方面,他們的主力剛剛結束了與波蘭在東烏克蘭地區的爭奪,眼下正在與奧斯曼帝國支持下的克里米亞汗國在高加索一帶交戰。雙方已是強弩之末,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招惹明朝。況且他們對於天啟大帝驅狼為兵的策略都忌憚三分,本來克里米亞汗國已經出現疲態,突然得到了額磷臣的補充,瞬間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也擺脫了對奧斯曼帝國的依賴。
要說額磷臣帶着家眷逃跑可以理解,可一下子逃出來兩萬多騎兵,十幾萬牧民,不是明朝故意為之那真是上帝顯靈了。對於明朝的示好,格萊可汗心知肚明,百忙之中也派出使者到阿拉木圖,表面上是為了祝賀明軍大捷,划設雙方的疆域,暗中卻是討論加入民族同盟的條件。
四國使者到齊以後,袁可立拿出早已擬好的條約,要求他們直接在上面簽字,並命名為《裏海條約》。條約規定:裏海為五國的公海,其中北方為克里米亞汗國的領土,南面為波斯帝國的疆域,西側是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東面全部納入明朝版圖。五國商人可以沿着絲綢之路自由經商,由明朝的西域都護府保證這條商路的安全。明朝解除與莫斯科方面的軍事同盟關係,改為北京合作組織,共同打擊“三股勢力”。
條約簽訂以後,各國遞交國書與明朝正式確立邦交關係,根據比例獲得絲綢之路上的貿易份額。經此一戰明朝正式解除了游牧民族對內地的威脅,朝廷全面調整國家戰略,一方面遷徙人口鞏固西域都護府的實力,為將來南下積蓄力量;另一方面以尋找鄭和遺骸為由,派兵佔據印度西海岸的古里,正式啟動大洋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