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國泰民安

第677章 國泰民安

兩稅法的事兒,讓李豫和大唐的不少官吏都對大唐的內政和百姓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他們忽然之間發現,只要是你讓百姓們過的舒服了,那百姓們也能讓你當官吏的舒服了。

而當官吏的舒服了,當皇帝的就也舒服了,這完全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不光是這樣,李豫還發現,自從這兩年大唐百姓的生活比之前好了一些之後,大唐的科舉中舉的人才也比之前的質量好了不少,因為最後的殿試往往都是李豫親自把關的,所以對於這一點,李豫還是十分滿意的。

說起來,大唐的科舉還是比較自由的,一般只在幾個大區稍微認真地選拔一次,合格者便可直接參加“省試”。

省試名義上是由尚書省主持的全國性考試,相當於後來的“會試”,其錄取人選與各人的名次全由知貢舉一人確定。知貢舉一般是三年一換的,也有時一年一換,各人的學識、品性、心態不一,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個統一的標準。而且考卷不糊名,有時尚未開考,而名次已定,更有強要狀元、自定狀元的。各個時代都有黑幕,大唐也無法例外。

不過那都是之前的事兒了,自從劉晏還是當了宰相,並且自己想要從這些個參加考試的舉子中選擇人才的時候,這種現象顯然就好了不少。

從這個意義上說,之前大唐的狀元實際最多只相當於明、清的“會元”(會試第一),甚至連會元都不如。

因為後世明、清諸朝科舉考試已是主要的選拔官員的途徑,篩選層次既多且嚴,參加國家級考試的人數亦遠遠超出了大唐,大唐應考的舉子多則兩千人,一般每年一千人左右,而明清讀書人參加科舉不僅人數則極為龐大,錄取比例自然也就很小,而且會元的確定有極嚴格的程序,一般不是哪一個人說了就能算數。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也已經被打破了,隨着這幾年在李昀有意無意的倡導之下讀書的人越發的多了,大唐應試的舉子早就已經破了萬了,從之前的千里挑一到這個時候的萬里挑一,質量不用說也是有着十分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大隋設科舉之時,乃以明經、進士兩科取士。大唐在這方面是沿襲隋制,並有進一步的發展。

由於國家制度的健全,經濟的發展,庶族地主的興起,要求提高社會地位,獲得參政機會;大唐朝廷用科舉考試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辦法,以此選拔合格人才,提高官員素質和籠絡士人等。

其考生的來源有從國子監來的“生徒”和經州、縣選送的“鄉貢”。先由禮部考試錄取,再經吏部考以身、言、書、判,合格后始能授官。

在這些方面,制度其實一開始就是十分嚴格的,想要渾水摸魚更是難如登天,只要在每一次的考試上把掌握權柄的人換成李豫和劉晏真正了解的人,幾乎就能得到一個相當真實的成績。

要說這制度稍微有點漏洞的話,大唐考試的難度那可真的是沒得說,就連李昀看過了之後都是稱讚連連,按照他的說法,真的要是有人能愛這個難度的考試裏面過五關斬六將的到了最後,那他的確就是一個人才,一點都不帶摻假的。

李昀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這科目裏面可不都是像他之前想像一樣都是主觀題,你就寫你的文章就完事兒了,寫得好就中了,而是主觀和客觀你都得牛逼才行。

大唐的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這種題目後世也有,名字沒這麼文氣,就叫“填空”,大名鼎鼎。

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尤其是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一直流傳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這還不算,唐代考試科目又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舉行的叫常科,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舉科,童子科等五十多種。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秀才一科,在大唐初年的要求極高,很少有人能通過,譬如太宗李世民時期,就有一科考完沒有一個通過秀才考試的記錄,可見其難度之高,因此秀才科逐漸廢棄,這跟明清時節“舉人滿地走,秀才多如狗”是完全不同的,看官諸君莫要誤會了。而俊士科則不常舉行。考試的方式有:口試,貼經(填空),墨義(相當於口試的筆試化),策問(論文),雜文(詩賦)。

明經科的內容:九部經書,《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不僅僅是六經,另外,《孝經》、《論語》為必考。明經科的考試方式一般只是口試,貼經(填空),墨義。一般只要對經文以及註釋,記憶背誦熟練,就可中試。

再看進士科。進士科原來只考策問,後來加上貼經(填空),雜文(詩賦)。貼經只貼大經,即《禮記》、《左傳》。再加上貼《老子》,十個問題中能答上四個即可合格,詩賦各一。

策問要寫五篇,策問主要是對時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政務、漕運、鹽政等等方面提出問題並作回答。剛才已經提到過,進士科一般取中很難,錄取率只有可憐兮兮的1%-2%,因此當時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絕非兒戲,那是真的難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扶一把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扶一把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7章 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