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自打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到老人們津津樂道地講述着“三顧茅廬”、“舌戰群儒”、“三氣周瑜”、“六齣祁山”、“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的故事。彷彿諸葛亮就是活神仙一般,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徹底打敗司馬懿,反倒被司馬懿拖垮了身體,最終殞命五丈原,則是人們都不願意提及的事情。很顯然,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着這個智慧的神像,不忍心讓他有一點點破痕。遺憾的是,我們所奉信的這個神像原本就是一個虛假的智慧泡沫,而且它還侵蝕着我們的理智,使我們沉迷於偽智慧而不能自拔。

《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演義體小說,但人們卻總喜歡把它當歷史來讀,並試圖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於是,大多數人都掉入了偽智慧的陷阱。這個陷阱的上方便是諸葛亮――這個看似偉大實則虛妄的目標。

自《三國演義》成書到現在,已經有600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裏,諸葛亮一直作為智慧的化身而被後人奉若神靈,而真正具有大智慧的司馬懿反倒被人們遺棄了。600年來,我們對自己飛蛾投火般追逐孔明式偽智慧的行為卻渾然不知,這不能不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悲哀。

追逐偽智慧的結果便是,中國的“諸葛亮”泛濫了,卻缺少了司馬懿這樣的精英人物。可以說,我們中《三國演義》之毒由來已久,受其毒害程度也已經很深了。

大凡中國人,有誰沒中過《三國演義》的毒害呢?我們身上所隱藏的愚蠢的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欺欺人,往往就應證了這一點。我們自身與諸葛亮偽智慧有關的缺點,至少能夠列舉出如下幾點:

我們總盼望能遇到一個“三顧茅廬”的主子,結果等到老,也沒有“劉備”光臨。《三國演義》使我們成了幻想主義者,我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卻在等待中逐漸喪失了。

我們總想做只動口而不動手的點子大王,所以特別羨慕那個“運籌帷幄”的軍師,實質上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實戰能力太差了。

我們不講信用,潛意識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應東吳要歸還荊州,卻三番五次耍賴拖延,而且還“三氣周瑜”,導致盟國的軍事統帥一命嗚呼了么?

我們急功近利,幹什麼事都妄想一蹴而就,像極了諸葛亮在條件不成熟時強攻魏國的情形。

我們喜歡做秀,諸葛亮可以做我們的祖師。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裝。

我們出了問題便喜歡互相推諉,諸葛亮在這一點上早就做出了示範。他把關羽敗走麥城歸結為是關羽自己的問題,卻把自己作為一個最高統帥應負的責任推了個一乾二淨。

我們無法做到“舉重若輕”,一點點針尖大的小事,也讓我們耗費心神。這不就是那個事必躬親的諸葛丞相的形象寫照嗎?

我們為事業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健康。諸葛亮為事業則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連起碼的健康知識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歷史上的諸葛亮,註定是要失敗的,他的失敗是由當時的主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諸葛亮之所以不能戰勝司馬懿,不僅僅是因為其時運不濟,更重要的原因他缺乏足夠的智慧,他所擁有的多是些偽智慧而已。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之間的勝負原本沒有懸念。就諸葛亮的自身條件來看,即使諸葛亮能多活20年,他也未必是最後的贏家。實際上,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拖垮、累倒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是諸葛亮打敗了司馬懿,而是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些天真的人試圖要改寫歷史,硬是把不是懸念的東西當作懸念去挖掘。於是,他們無限地誇張了諸葛亮的智謀,將諸葛亮供奉為智慧的化身,並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假設:如果諸葛亮沒有早死,他一定能夠打敗司馬懿,並最終消滅曹魏,恢復漢室。

遺憾的是,我們所編織出來的智慧化身根本就是一個偽智慧的形象。即使諸葛亮真如《三國演義》所塑造的那樣足智多謀,那也都不過是些小伎倆而已。經過《三國演義》神話過的諸葛亮。其實更加可笑,更加愚蠢,更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但讀者們卻接受了被神話后的諸葛亮,於是諸葛亮的偽智慧便一代一代被流傳了下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諸葛亮,一個偽裝忠臣的反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諸葛亮,一個偽裝忠臣的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