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氣苦
楊楓接旨之後隨天使往宮中謝恩。
天興帝即給了恩典,自也不會磋磨楊楓,倒還親自勉勵幾句,又問楊楓是在京服喪還是扶靈回鄉。楊楓知機,奏是待收斂了楊思靜屍身之後便闔家扶靈回鄉守孝。
子女守父母之喪是三年的斬衰,守祖父母之喪是一年的齊衰,因楊思靜與蘇氏是連着沒的,倒是好用楊思靜的喪期蓋過蘇氏的喪期。天興帝即加了恩,又對楊楓的懂事滿意,索性再加恩典,教蘇氏和楊思靜的喪期合併,如此一來,就是身為承重孫的楊棠也只需持喪三年。
又說因有了這兩道旨意,來淮陽公府弔喪的人倒是比前兩日給蘇氏賀壽的人多了些,卻依舊是個門庭冷落。就是來的人,也一個個眼帶同情,言語敷衍,這等做作看在楊思靜諸子眼中多少有些心冷,再看前些日子來給蘇氏賀壽的蔣璋夫婦,自然格外親切。
蔣璋岑氏這回帶着二郎蔣存智,三郎蔣存禮同來。蔣存禮是鄭氏所出,今年也有一十二歲,已隱約有了少年模樣,垂眉斂目地跟在蔣存智身後。
蔣存禮生得肖似他阿姨鄭氏,不光面貌似,便是性子也似,一樣地溫柔沉默。論起人物來,文,文不出色,武,武也尋常,上頭有兩個兄長比着,下頭又有兩個幼弟,實在是引不起蔣璋多少注意。
要不是蔣茉因犯了口舌叫岑氏關了,她年紀即小,又無人開解,自覺委屈,鬧着不肯用,服侍她的丫鬟們也不敢來稟告岑氏知道,十分焦急,原本倒是好去請鄭娘,偏鄭娘也叫岑氏關了。
丫鬟們百般無奈下只能來請蔣存禮,到底他和蔣茉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他的話蔣茉自能聽進去,不然真將岑氏得罪狠了,日後的壞處不說,如今的壞處就在眼前,禁足在姊妹中可是頭一份呢。
蔣存禮聽說以後,先來同蔣璋請罪,道是他的過失,上不能勸誡阿姨,下不能教導妹妹,還連累得阿娘操心,蔣璋到了這時才驚覺自家三郎也將成人。
便是蔣璋再看這個兒子平常,可眼看着十二三的歲的人了,也要帶出來走動,所以這回往淮陽公府來便將蔣存禮也帶了來。
到得淮陽公府倒是又發現蔣存禮一項好處,為人十分地伶俐,雖是頭一回在人前出現,可竟好說個八面玲瓏,哪個和他說過話的,不暗自點頭,說一聲善。
蔣璋冷眼裏看着,也覺滿意。
蔣楊兩家本是世交,蔣存智和楊棟楊櫟年歲又相若,常在一起習學武藝,彼此之間本就有些情義,看着二人哭得眼赤鼻腫,蔣存智心下也覺悵然,走過來撩袍在兩人身邊跪了,幫着往火盆里扔紙錢,又把好言好語來勸慰,只說是:“你們也別著急,不過三年罷了,等你們守完了孝來尋我阿爹,不怕不能替你們阿爹贏回榮光來。”
他這話說得也原也有理,不想楊櫟氣恨過頭,把一疊紙錢往火盆里一扔,恨聲道:“阿爹一世英雄,不過吃着幾場敗仗就這個下場,我只不服。”一邊的楊棟要攔已是不及。
跟在蔣璋身邊的蔣存禮飛快地一抬頭,瞥了眼楊棟楊櫟兄弟,又垂下頭去,默不作聲地聽蔣璋同楊楓說話。
父母祖父母故去,子孫們必是要守孝的,也有不守孝的,稱為奪情。奪情在文官中少有,就是偶爾有皇帝倚重的大臣奪情了,日後也是叫政敵攻訐的把柄。可在武將中卻是不少,須知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是以武將若是在外征戰遇着父母喪事,便是武將自家不請旨,只消皇帝不是太昏庸,也會下旨奪情。
楊棠如今還在北陳,依着慣例,實是要奪情的,可天興帝隻字不提,這便是要楊棠回來的意思。蔣璋同楊思靜素有交情,同楊棠也有些往來,即來致奠,不免勸說楊楓:“如今這個情形,令兄也不要奪情了,倒是回家安靜守孝要緊。”
這話不是貼心人再不會說的,實在是天興帝即已對楊家生出芥蒂來,若是楊棠自請奪情,都不要天興帝降罪,自有御史為著討好天興帝參楊棠一個不孝。
楊楓口中苦澀,連着眼淚也要流不出了,點頭答應:“是,多謝世伯關照。家兄已在回來的路上。”
蔣璋聽說,嘆息一聲,道是:“你們也不用太着急,日後有甚難處只管來找我,我和你阿爹有同袍之誼,日後能搭手的總會搭一把,絕不會坐視不理,不過三年罷了,眨眼即過。”
楊楓也是個懂事的,知道蔣璋這番話是為著他們着想,在如今這個當口已屬難得,當即一撩身上孝袍,跪倒在地與蔣璋重重地磕了三個頭:“多謝世伯。”蔣璋雙手將楊楓扶起,在他肩頭拍得兩拍,自往靈前進香,祝禱幾句,這才帶了兒子們到公府外等岑氏出來。
這一等足足等了半個多時辰,岑氏再出來時,臉上有哭過的痕迹,兩隻眼睛也有些腫,一眼瞧過夫婿兒郎,險些而又落下淚來。
蔣存智蔣存禮兩兄弟連忙過來攙扶,將岑氏送入車內,又聽存禮安慰道:“阿娘保重。想淮陽公府也是積善之家,必有善報。旁的不說,他們家小郎君們出色的不少,假以時日,總好恢復舊日榮光的。”岑氏聽着倒是多看了蔣存禮一眼。
待蔣璋夫婦二人回到魏國公府,留在府中的幾位小娘子小郎君過來問安,趙氏鄭氏兩個也來拜見,岑氏強撐着吩咐幾句,也就叫人退下。
蔣璋和岑氏夫婦多年,雖不是十分恩愛,也好說句相敬如賓,如何看不出岑氏心裏悶着事兒,待得人去盡了也就勸她:“我知楊家遭遇可憐,只你素日也不健旺,總要先保重身子要緊,等我出去了,這個家還靠你支持呢。”
岑氏聽得蔣璋相勸,眼中又落下淚來,嘆了口氣,把今日後堂的事與蔣璋說了回。
卻是楊思靜長女碧華嫁的是晉安侯府世子張蔭桓,小夫妻年貌相當,也好算對恩愛夫妻,便是婆母晉安候夫人畢氏待這個長媳也算得上慈愛。
可等淮陽公府遭遇變故,畢氏就翻轉了臉皮,先是以侍疾為由不叫楊碧華回來與蘇氏賀壽,已有些不近人情。等楊思靜同蘇氏先後過世,不得不叫楊碧華回來奔喪,卻是將她的夫婿張蔭桓留了下來,道是兒媳婦已家去盡孝了,她床前也要兒子盡孝。
這話還是當著張蔭桓和楊碧華的面說的,楊碧華原還指望丈夫能出面為她說上一句兩句,哪裏曉得張蔭桓竟是閉口不言,臉上一絲溫柔模樣也無有,直叫楊碧華心冷。#####這章不是過度章,不是過度章,會和後文呼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