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夜談

第6章 夜談

“映掩寒枝千里雪,新芽欲動待春風”

-

二更天的時候,蕭秀拿來布莊裁縫給做的夜行衣。

“尚兄,冬日陰冷,尤其是這山間,在夜裏更是寒風難御,你身體虛弱,把這斗篷披上吧,多少能抵擋些寒氣。”說著,便把一立領黑光斗篷遞給我。

幸有烏雲遮月,四人伴着夜色,徒步上山,一路緘口無言。行至白馬寺前,李椅和蕭坤在確認沒有人跟蹤后,蕭坤縱身躍過高高的圍牆。一會兒功夫便打開寺門,待我們三人進入寺內,再悄然無聲地關好寺門,插上門閂之後,直奔齊雲塔而去。

來到塔前,只見塔內微弱的燭光閃爍着,一個身影迎向我們走來。走近了些,便低聲對我們說:“幾位請隨我來。”隨後引我們去到一個偏僻的柴房,房內柴草一摞摞整齊的碼放着,在燭光里,中年和尚微胖的身材卻顯得偉岸起來,眼睛炯炯有神,確與白天判若兩人。引路之人,這才看清容貌,衣着寒酸,面容滄桑,但聲音卻蒼勁渾雄,他將我們引入柴房,對中年和尚說到:“主公,他們果然來了。”之後便退到了中年和尚的身後。

“你是何人,為何用這等手段引我們至此,有何企圖?”沒等中年和尚開口,蕭坤便衝著他問道。

“我乃一方游僧,聞悉先生昨日在‘望一樓’的警世之言,心生敬仰,忍不住想與先生秉燭夜談,而又怕先生不屑,才出此下策,望各位見諒!”那中年和尚一邊說著,一邊拱手作揖。

聽了這些話,我的第一個疑慮便是,他這麼一個深山靜修的和尚,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知曉昨天我在‘望一樓’里說的那些話?再說,若是怕我不屑,依照他白天裏的舉措,沒有深究細想的話,任何一人都會厭惡,更別說來這裏了。只有一種可能,他在說謊。看來需要激一激他,於是我故作生氣狀說:“我確是不屑,閣下若非誠心相交,恕在下不能奉陪。”說完便轉身跨步欲離去。

這時,聽那引路之人急忙喊道:“先生留步!”

“從法。”那中年和尚欲制止,卻被引路之人打斷:“主公,此合天意啊。先生乃非常之人,再有隱瞞可就錯過了。您忘了智閑禪師臨別時所贈的偈語了嗎?這麼長時間可只有尚先生領悟到了呀!”

我停下腳步,背對着他們。見中年和尚不說話,那引路之人隨即對我說到:“我家主公乃光王殿下。”說著,語氣中帶着哽咽。

我一怔,就聽李椅吃驚地問:“光王?就是那個從小痴獃的光王?”

“是,牆高闈深,宮牆之內太多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我家主公便是從小見多了這些才會裝痴賣傻,以求保命,天底下怕是再也沒有第二個如此苦命的王爺了。”那引路之人答道。

“可我聽說光王不是已經在十六宅猝死了么?”李椅接着問。

“那都是他李瀍蒙蔽世人的說辭。其實是他一直想加害於我家主公,更是讓閹人仇公武將我家主公捆縛住扔進宮廁欲淹死。然而想是連那閹人都看不下去了,故而悄悄救起主公,用糞土蓋身,這才送出皇城。我們主僕二人從此隱姓埋名,藏身寺宇,幾經輾轉,幸得智閑禪師指點,這才來到白馬寺,就是為了等一位像先生這樣的高才,助我家主公光復爵位,不再遭人追殺,不用四處躲藏。”引路之人哽咽地說到,語氣誠懇悲憐。

“還請先生助我!”聽到中年和尚這麼說,我趕緊轉身,只見他們兩人都面向我深鞠躬,頭都快低到我腰間,雙手作揖行禮。我見狀,趕緊伸手,將他們扶起,然後說道:“王爺快些請起。王爺可知當今聖上的近臣是誰?”

“自然是神策軍中尉魚弘志和宰相李德裕。”光王答道。

“這位便是當今首輔,衛國公李德裕的公子,李椅。”我看向李椅,又看着他們,那引路之人一臉驚恐,而光王卻面無懼色。

只見光王不慌不忙地對李椅作揖抱拳,而後語和氣平地說:“李公子,恕本王眼拙,未認出閣下,失敬!”

“王爺言重了”,李椅趕緊回禮,繼續說:“王爺的遭遇着實讓在下震驚,更覺有幸得見王爺,實屬不易。家父雖涉黨爭多年,卻從未染指宮闈,而我也是個江湖浪子,不願參與政事,只想自由自在浪跡天涯。再說,聽完王爺的境遇,心生憐憫,更是不會道與家父,請王爺放心!”

聽完此話,那引路之人緊繃的面色稍緩,光王接過話說:“本王謝過李公子。”而後轉向蕭秀和蕭坤問到:“那不知這二位是?”

“這二位是蕭府的公子”,我答道。

“哦,不知可是洛陽巨富蕭墨的那個蕭家?”光王似乎很感興趣地問。

“正是!”蕭坤搶着答道。

“早就聽聞‘洛陽十鋪,五歸蕭府’,二位英姿颯爽,果然一表人才。今日有幸得見,本王榮幸之至。”見光王如此讚譽,蕭坤和蕭秀都有些不好意思。

“哪裏,王爺過譽了。”蕭秀一邊說著,一邊作揖。

我在一旁細細觀察這位光王,見他如此恭敬謙虛,禮賢下士,其實心中已起了幫他的念頭。可卻覺得此人還有隱藏,深不可測。想繼續探查探查他,故意問到:“王爺可知,當今聖上英武獨斷,而朝中又有衛國公總領朝綱,還有宦官弄權。且太皇太后掌管後宮經歷幾代帝王,根深蒂固。如此格局,想讓王爺不為人知的避世隱居恐都不易,更別說讓王爺能恢復爵位,繼續做個閑散王侯了。”

“這個本王自然知道,若是恢復爵位難以辦到,不知先生能否讓我就此隱於市井,不用被人追殺,哪怕做個普通百姓,每日劈柴喂馬,粗茶淡飯,只要能平靜的生活就可以。”光王看着我說,但我卻看不到他眼睛裏的懇求,只有深不見底的目光。

聽到這些,其實我是失望的,如此膽怯而怕事,只會偏安的王爺,我真的要幫嗎?真的要讓這世間再多一個遊手好閒的王爺嗎?可是看着他眼睛,卻又覺得他應該並不是這樣的人,或許他還在掩飾着什麼,於是我繼續試探他:“這又何須用我呢,沒有我,王爺還不是一樣在這個寺廟裏活的清凈。”

“每日裝痴賣傻,四處顛沛流離,如此才苟活到今天,這哪裏是清凈?只有孤苦!只有提心弔膽!”光王終於激動起來了。

“尋常百姓就不孤苦,就不提心弔膽嗎?難道王爺流落市井這麼久,沒有看到天下布衣的難和苦嗎?”我繼續刺激着他。

“那也比我每夜警覺,不敢酣眠強得多!”光王此刻語氣里的煎熬通過顫抖的聲音傳遞出來,浸透整個柴房。

“難道百姓不是這樣嗎?你以為百姓不是在裝痴賣傻么?你以為百姓真的能酣眠嗎?只是你本為王爺,有個盼頭,受點委屈就幻想有一天還能光復爵位,豐衣足食無憂無慮。而百姓呢?他們沒有盼頭,他們受了委屈只能裝瘋賣傻地忍着,得過且過。他們每日的幻想就是有一個體恤百姓的父母官,出一個心繫百姓的天子,能讓他們的日子好過點,不餓肚子,有衣服穿,不愁地方住,能勞有所獲,能不用半夜被鑼聲驚醒:吐蕃打來了,回紇打來了,契丹打來了,南邵打來了······”等我說完,只見光王掩面而泣。

“可我家主公是王爺啊!”那引路之人可憐地說。

“那是誰的王爺?是百姓的王爺還是李唐的王爺?是自命金貴的龍種,還是與民同擔的賢王?”我繼續咄咄逼人地質問着。

“沒有百姓,哪有帝王!”光王收拾容顏,眼中迸發出異樣的光芒,應答着我:“我歷經浮沉,漂泊民間,又豈會不知民間疾苦!又何嘗不想如先祖太宗皇帝一樣,體恤百姓,定邦安民,使得民富國強,再現貞觀!可想又有何用,我自保尚且困難,又能如何心繫天下,為民請命?”

聽他說完,忽然有點賢君的風範,於是我試探到:“那倘若王爺登極九五之位,不知王爺打算如何施政?”

“九五之位?尚先生是說九五之位嗎?”那引路之人驚詫地說:“若能如此,倒真應了智閑禪師的偈語。”

“什麼偈語?哪個智閑禪師?”蕭秀問着。

引路之人應答到:“自滅佛時起,主公與我便四處躲藏,后逃至鄧州香嚴寺,幸得智閑禪師收留。智閑禪師偶然知道我家主公身世以後,更是恭敬有加,照顧周到。主公怕牽連禪師,便欲離去。在主公臨行之時,智閑禪師指點我們北行洛陽白馬寺,等一黑衣智者。並送給我家主公一句偈語:‘白馬靜候三更人,一遇便騰青雲間’。”

“我從未奢想過這些,只求獨善其身。”光王無奈地說。

“那想一次又有何妨?”我慫恿着光王。

“只是我如今這般處境,想又有什麼用呢?”光王依然一臉愁容地應着我。

“正因如此處境,想想又怕什麼,再沒有比這更糟的了吧。更何況今日又無爪牙在場,都是耿直可信之人,一吐心中所想,豈不痛快?”我繼續慫恿他暢敘心意。

“既然如此,說說也無妨。本王常追憶貞觀之治,若我施政,定當以先祖太宗文皇帝為榜樣,雖縱使苦心孤詣亦未見得能企及一二,但此志不改。必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政愛民,廣開言路,敬賢任能,和睦鄰邦,強兵保國。”光王惺惺地說。

聽完我卻如耳朵生刺了一樣難受,我想聽的是真正實策,而不是這些浮語虛辭,空談高論。於是我說到:“王爺志向高遠,不知王爺欲施何政,在下願洗耳恭聽!”

光王看了我一眼,似乎是明白了,而後雙手背到身後,望着燭光說:“當今天下,令不出長安,兵不歸天子,皆因各地節度使目無朝廷,各自為政所致,若是有幸掌政,必當竭盡全力遏制,欲想根治,怕是力有不逮。自德宗朝開始,宦官恃寵而驕,禍亂高牆,而今居然手握十萬兵馬,決定帝位更替,若能掌政,必要讓閽寺詟氣,但鑒於甘露之變,亦恐無法根除此患。而黨爭幾十載,權臣幾經更替,朝令夕改,策不久惠,勞民苦深,執政以後,定要任人唯賢,無論門蔭入仕還是科考及第,只要有真才實學必當重用。至於其它的,像興修水利道路,減輕稅賦,嚴明法度,整肅官吏,懲治貪腐,尊儒敬禮等等,也是要用心去做的。”

“王爺心有宏圖,在下佩服。卻不知殿下會如何遏制各地節度使,又當怎樣去讓閽寺詟氣呢?”我問地更深了。

只見光王不慌不忙地說:“可使節度使和宦官互相制衡,凡節度使有罪,監軍不覺或不報者連坐。”

“嗯,如此也不失為一策。那不知王爺可想過外患?”聽他這樣一說,想來以他的魄力是做不到根治頑疾了,便轉移話題繼續問着。

“外患,嗯,對蠻夷最不能做的就是退縮妥協,若是執政,我必會厲兵秣馬,定國安邦。”光王強硬地說。

我笑道:“光嚷嚷是沒有用的,殿下可有實策?”

光王遲疑了一下說:“具體的,本王卻沒細想,不知先生有何妙策,可願道來?”

“在下確有一愚策,自安史之亂后,對大唐威脅最大的便是吐蕃,當合其它番邦,共削吐蕃。而今吐蕃贊普已死,內部互相征伐,民眾困苦不堪,可乘機滅之。至於南邵、回鶻、党項、沙陀可在吐蕃滅后各個擊破,逐一滅之,而後渤海、新羅等可圖!”我娓娓道來:“至於滅吐蕃之計,可秘派一特使,前往原唐制河湟之地,聯絡當地豪強,秘密募兵,待時機成熟,可舉兵起義,到時內外夾擊,必能使吐蕃遭受大創,從此一蹶不振,或可能藉機滅之,以絕後患。”

“妙計!”光王脫口而出,繼而又拱手作揖。

我忙扶起光王,說到:“殿下何至行此大禮,在下如何承受得起啊?”

光王激動地對我說:“先生高材,此禮為大唐,先生當受得起。無論先生會否助我,還請先生一定要助大唐成此偉業。猶記憲宗常有志收復河湟之地,然忙於中原用兵,事遂未成。請先生以天下為先,完成先皇遺志,本王必一生感念先生大德,河湟百姓也會世代銘記先生大恩。”

“此乃大唐子民之本分,我若為之,必定全力以赴,請王爺放心。只怕我受制於人,恐時日無多,難成此業啊!”我想到自己中的毒,不由得感慨着。

“先生何出此言?”光王問到。

“哦,王爺有所不知,尚兄在‘望一樓’中了一種叫‘醉夢令’的毒,至今未······”李椅答着。

沒等李椅說完,光王驚訝地打斷了他的話:“‘醉夢令’?這可是無解的毒藥啊!”

“無解?”這次換成李椅和蕭坤驚訝了。倒是我和蕭秀顯得平靜許多,白天聽未覺禪師說制毒之人都未能配出解藥,便知這毒多半是解不了的,所以也就並不驚奇了。

“是啊,這毒本王只聽母妃提過,年幼之時,母妃怕後宮之人加害本王,便輾轉尚藥局和太醫署才求得緩解之方,並煉製了一瓶藥丸讓本王隨身攜帶,一顆可延緩藥性十日。”說著,光王從懷中掏出一個陶瓷的小瓶子,然後遞給我說:“這是母妃備給本王的,里有三十顆,可助先生延緩些時日,他日我讓從法依照方子多多煉製些,給先生送去。”

“這如何使得,我決然不能收的,萬一王爺遇險······”我欲推辭。

光王即刻打斷我說:“請先生務必收下,這東西於我來說暫時是用不到的,即使真用得到,若是可以救先生的命,本王亦會毫不猶豫的雙手奉上,此刻的先生,要比我這落魄王爺重要得多。”

“只是······”我有所猶疑,是因為並不想因此被光王脅迫招攬。

沒等我說完,蕭坤打斷我:“先生別再推辭了,活着最重要!來,我幫先生收下。”說著,從光王手中接過瓶子。

見此情形,我只好解下斗篷,遞給蕭坤,然後拱手作揖,謝着光王:“在下謝過王爺恩澤,他日······”

“先生!”光王打斷我的話,提高嗓子說:“本王贈你葯,並非向你索恩,只是敬仰先生才智,而且大唐的天下,大唐的子民,來日還得多多仰仗先生。本王只想與先生做君子之交,以誠相待,望先生勿要多想。”

我看着他眼睛,深不見底,心裏確實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便欲辭行:“王爺高風亮節,在下仰慕。多謝王爺賜葯,已至五更天,我等且先行離去,他日若有緣,再與王爺秉燭夜談。”說著拱手行禮。

“先生慢走!山路崎嶇,又天寒地凍,請務必注意安全!”光王還禮,並送出門。

“王爺請留步!”李椅和他們一起行禮,而後轉身離去。

-

在出寺門的時候,忽然下起了雪。我們頂雪前行,此刻沒有人跟蹤,他們的話卻是多了起來,而我只是聽着,靜靜思索着剛剛的一番對答,心裏千滋百味:

夜未落,天未明,冬雪欲掩行人路,

北風呼嘯枯枝寒,誰家秋衣仍未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世先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世先憂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