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烏介的計謀

第十九章 烏介的計謀

第二天,皇帝召李德裕等人往宣政殿商議對待回鶻的問題。

皇帝應該是看了太和公主的那封信,為之動情,今日神色略顯憂鬱:“阿姑當初為大唐遠赴西陲和親,在胡地寒苦二十一年,朕於心不忍,為之奈何?”

李珏想要進言,鄭朗卻在旁邊拽他衣服,李珏便又安頓下來。

李德裕、李紳也不說話,宣政殿上靜悄悄的,皇帝掃視眾人一遍:“鄭卿?”

鄭朗直起身子:“陛下,回鶻這次以太和公主為質借糧與地,下一次便會以太和公主為質要糧要地,此乃養虎為患,請陛下三思”

李珏附和:“臣以為鄭侍郎所言極是,請陛下顧念大唐江山,舉兵伐之,清除禍患。臣願前往靈州督戰,只為一舉擊破賊兵,搶回公主!”

李固言也進言道:“臣以為,可遣使聯絡黠戛斯,約定夾擊賊酋烏介,定可破之!”

楊嗣復也紛紛進言:“臣附議”

皇帝轉而問李德裕:“李卿以為如何?”

李德裕舉起玉笏:“臣以為,招撫為上策”

李紳附和道:“黠戛斯雖為李陵之後,但久居胡地,胡風不改,教化難通。回鶻壓迫其嚴重,今日得勝必定追擊,若邊軍與黠戛斯共破回鶻,將與我大唐為鄰”

“胡人,貪也,自匈奴到突厥,每日南顧,皆為禍患,黠戛斯既有胡風,安能甘心俯首,遙拜聖顏?臣以為,當招撫回鶻,以為緩衝,抵抗黠戛斯,保我大唐邊疆”

李紳此言,直中要害,這是一個比牛黨言論更加有說服力的說辭,皇帝本就已經動搖,李紳再這麼一說,皇帝更加偏向招撫了。

崔珙、鄭肅附和:“臣附議”

李紳再將李珏一軍:“敢問李侍郎,一旦黠戛斯犯邊,你花甲年歲,可以靖邊?或是你可保證黠戛斯不犯邊,遙拜聖顏?”

李珏語塞:“我······”

李紳如此妙語,一下子將皇帝心中最後的顧慮打消,皇帝點頭表示讚許:“李卿所言極是”

皇帝卻又遲疑了一下:“可是烏介直言要粟米十萬石,並借河套為牧地,眾卿以為如何?”

李德裕當即否決:“不可!陛下,河套乃北部重地,物產豐饒,關係天德軍、朔方、夏綏、振武軍等地軍民生計,一旦外借北部當亂”

“臣以為,大同川(古河名,即現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大佘太河)頗為合適,其地偏遠,有河水作為天塹將其隔絕在漢地之外,又有朔方、天德軍節制,可保無虞”

“至於粟米,臣以為三萬斛足以,讓他們餓不死就行。這人一旦吃飽了,就該想着其他的事情了,久而久之會生亂的!”,雖然牛僧孺不在,但李德裕還是暗諷牛僧孺打壓牛黨。

皇帝點頭:“依卿所奏,鄭卿你來擬旨,另外,再制冊一道,朕要冊封烏介為回鶻汗國可汗!”

鄭朗拱手:“臣遵旨”

這宣政殿在議,這長安城的坊市內也在議,議論一件“鹿銜雁書”的奇怪事情。

據說在回鶻使者來的那天晚上,長安城郊有一個村子的村民半夜裏起來如廁,忽然看見北方的天空有閃光,慢慢的墜落下來,跌進一片樹林中。

村民很是好奇,就湊過去看,竟然在樹林中看到了十幾頭鹿環繞跪在一隻白光未散的大雁身邊,伸長了脖子好像在聽說什麼。

不一會兒,那些鹿站了起來,成群結隊的向南奔跑。

村民很害怕,就躲了起來,那些鹿就從他藏身的地方跑過。

他分明看見領頭的鹿口中含着一封書信,模仿人聲說著:同為李氏弟,鴻雁互傳書。為何彎弓射?拔羽贈與胡。

第二天這個村民向其他人講述,竟然有其他的村民也聲稱昨晚見過有鹿群經過,也模仿人聲說話。

此事迅速傳開,長安城的百姓驚奇不已。

有些讀書人便揣測,那隻大雁乃是大唐與黠戛斯的傳書使者,因為被回鶻人射傷,所以未入皇宮便死在外面,但是大雁召來了鹿,托書與鹿,往皇宮禁苑去。

而關於信的內容,沒人敢妄自議論。

為什麼讀書人會如此揣測呢?根據就在先帝太宗貞觀年間黠戛斯使者的一次使唐。

使者雖然胡服胡容,但是與其他胡人不一樣的是,他的瞳孔和頭髮都是黑色。

黠戛斯的使者稱當年李陵投降匈奴,被單于封在堅昆,與當地的女子結合之後,留下後代,是為黠戛斯(黠戛斯也被稱為堅昆)。李陵的根源在隴西李氏,而李唐皇室的根源也是隴西李氏,細細計算竟是一家人,太宗皇帝欽定雙方血親關係。

而令長安百姓驚奇的還不止這一件事。

在長安城普寧坊,有人發現了一隻被射下來的鷹,這鷹竟然渾身都長着大雁的羽毛!

很快便有人將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並編了歌謠:鴻雁傳漢書,亡亦托與鹿,漢民向天顧,鴻羽生滿鶻。

這句歌謠很快就傳到了皇城裏面。

李德裕在皇帝決定招撫回鶻之後,再次進言,讓皇帝邀請嗢沒斯在禁苑圍獵,並且伺機校閱駐紮在禁苑的神策軍、龍武軍(左羽林軍後身),震懾嗢沒斯以壯國威。

皇帝聽從了李德裕的建議,邀請嗢沒斯前往禁苑圍獵。

途中,皇帝回營正依靠在榻上閉目養神,兩名宮人端着需要漿洗的餐具走過皇帝的大帳,兩人一人一句唱着這首歌謠。

皇帝聽聞,睜開眼睛皺起眉頭:“何人唱謠?”

門外的千牛衛馬上便將那兩名宮人截住,帶到皇帝大帳里。

皇帝已然起身:“哪裏聽來的歌謠?”

那兩名宮人非常害怕,便將歌謠的出處以及背後的故事都說了出來。

皇帝覺得奇怪,如果真如宮人所說,鹿銜雁書于禁苑,上達皇帝。自己已然在這裏待了這麼久,為何沒有見到?

荒謬。

這是皇帝得出來的結論。

但不久之後,皇帝見到了他之前從未見到過的奇象,他以為的荒謬竟成了事實!

皇帝稍事休息之後,便與嗢沒斯等人再往圍獵場。

一眾人策馬向前,半路上與一群鹿相遇,皇帝大喜,急忙追趕。

佈置在周圍的神策軍馬上加入追趕,以呼喊與旌旗恐嚇,將鹿向皇帝那邊驅趕。

最後這群鹿被圍困在圍欄旁,無處可逃。

皇帝勒住馬,嗢沒斯掏出一支箭遞給皇帝,皇帝接過箭便張弓指向鹿群。

就在此時,一隻雄鹿從鹿群中走出來,在距離皇帝三丈遠的地方站定。

千牛衛以為皇帝有危險,抓緊韁繩,準備隨時護在皇帝面前。

神策軍將軍張弓搭箭指向那頭鹿,一旦有變馬上射殺。

但是讓圍獵眾人想不到的是,那頭鹿竟然前腿一屈,跪在了皇帝的面前。

此情此景,皇帝突然想起了“鹿有靈性”這句話,一時愕然,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眾人也是一驚,皆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那鹿又低下頭,張口吐出一封信,叫了一聲。身後的群鹿紛紛上前來,跪在皇帝面前,凄慘的鳴叫聲不絕於耳。

皇帝所乘大宛馬突然不安的低鳴起來,這又引的其他馬匹低鳴,與鹿鳴互相應和,一時空林傳響,哀轉久絕。

這一聲聲催的皇帝潸然淚下,嗢沒斯、李德裕等人也泣淚於襟,神策軍士甚至不能握住手中的弓箭,讓它們紛紛掉在地上。

皇帝擺了擺手:“去吧,放它們離開!”

神策軍士便讓開一條道路,領頭的鹿低頭似在叩拜,而後起身帶着鹿群離開了。

馬元贄便示意千牛衛軍士將鹿吐出來的信取過來,他用袖子拂去上面的口水,拆開后遞給皇帝。

皇帝將信從信封中取出,打開后卻只發現信只有寥寥幾句:同為李氏弟,鴻雁互傳書。為何彎弓射?拔羽贈與胡。

“這!這······”,皇帝驚的說不出一句完整話。

長安馬上將這件事傳開了!

人人都知道皇帝在圍獵的時候見到了那群托書的鹿,並且得到了鴻雁傳的書信。

接下來,人們開始議論鹿模仿人聲說出的那首詩的含義了。

有些人很肯定的說“拔羽贈與鶻”中的“胡”與回鶻的“鶻”諧音,聯繫到普寧坊墜鷹事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預兆皇帝招撫回鶻的事情。

此事當即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皇帝在聽說這件事之後,第一反應就是大發雷霆,拍案而起大喊道:“賤民安敢誹謗耳?”

緊接着,皇帝就冷靜下來,急忙傳旨中書省鄭朗,停止擬定招撫回鶻的聖旨,另外停止造冊,並急傳李德裕。

李德裕還是痛陳利害,堅持皇帝招撫回鶻,並言市坊傳言並不可信,並列舉了幾個例子,這才稍稍穩定下皇帝的心神。

當天夜裏,皇帝去了太和殿,夜半的時候,突然驚醒,只覺得心驚肉跳,出了一身汗。

接下來,皇帝心神不寧,怎麼也睡不着覺,就悄悄起身,走出太和殿,往太液池走去。

行至清輝閣附近,皇帝似乎聽到了哭聲,便駐足仔細聽,果然有人在哭,凝噎喘息,凄婉異常。

皇帝覺得奇怪,就訓着哭聲找去,結果在太液池旁邊遇到了之前馬元贄進獻的回鶻美人。

皇帝上前問道:“為何哭泣?”

回鶻美人見是皇帝,急忙下跪,一邊抽泣一邊回答道:“婢夢見我的妹妹被人殺了”

“什麼?”

黑夜是犯罪的保護色,其中隱藏着無數見不得光的骯髒勾當。

可黑夜並不是完美的偽裝,一旦破曉,黑夜被驅散,總有些蛛絲馬跡會露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武宣年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武宣年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九章 烏介的計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