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急擇婚事
於英改早飯都沒吃,拿了兩個饅頭就走了,秦楚卻也在這個時候跟着告辭,走的時候朝西屋看了一眼,正好許三娘從西屋裏出來,看到秦楚那依依不捨的模樣,心裏就有些不舒服。
昨日的救命之恩許三娘就盼着怎麼報答人家,原本以為是個品行端正的大好青年,誰知竟生了這般心思。
於書燕爬在窗子上看着秦楚連早飯都沒吃就走了,她忍不住笑了起來,“負心漢,上輩子吃了你的苦,這一輩子我避你如蛇蠍,你若來惹我,我絕不會手軟。”
果然應了那句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薄情多是讀書郎,寒門出身的秦楚,一朝高中,功成名就,原本差一點被人榜下捉婿,他那時或許還念着初心,那是因為他還沒有尋得所愛,最後寵妾滅妻,休了她,手段很是利落。
不顧她一戒婦人,千里迢迢從京城回鄉,獨自帶着包袱,最後踏進了故土,卻還是死在了土匪的刀下。
臨死也不曾看到行單影只的蒼老父親,更不說多年不曾見到親兄長,這一切都拜秦楚所賜。
這一世他們最好不要有瓜葛,否則就別怪她無情。
這幾日兄長不在家,於書燕知道兄長去鎮上打聽了,只要不嫁秦楚,嫁給誰她倒是無所謂,她守得初心反而過得自在一些。
於家四口之家,父親和兄長向來慣着她,家裏的家務活又都是能幹的母親做,於書燕從小到大不曾干過粗活,放在莊戶人家家裏那當真是好命,誰家姑娘從小不上山撿柴割草放牛,只有她卻整日出門閑逛。
村裡人都說到許三娘的耳中來了,孩子不能慣,人家家裏是慣兒子,但也沒有這麼慣的,他們家倒好,是慣女兒,兄長從八歲開始就跟着父親上山打獵,如今十八歲,整十個年頭不曾歇着。
於書燕是村裡婦人嘴裏所說的懶姑娘,可是不管別人怎麼說,父親兄長母親還是寵着她,不讓她做事,家裏除了喂個雞,便不曾餵豬,更不喂牛,反正也沒有田地,所有收入來源,全靠父親和兄長手中的弓箭。
偏生父親和兄長兩人皆是能手,這麼多年來,生活倒也不錯,甚至比玉蘭村裡大部分村民的生活要好。
這一個月裏於書燕不出門了,跟她一起玩的姑娘不是嫁人了就是家務繁重,所以這幾日也沒有人來找她玩。
如今她不出門,她只想陪在父母身邊,總是看着父母和兄長傻笑,害得許三娘以為孩子出了什麼毛病,可是孩子不但沒出毛病,還特別的勤快,每天家裏的家務活總是乘着許三娘不注意就做好了。
平素下雨收衣都不帶眼力見的,如今卻不用許三娘提,除了這些,女兒做的飯菜也越來越好吃了,而且相當熟練,粟米粥和麵條湯換着花樣的來,有不少吃法連許三娘都不知道怎麼弄。
家裏是獵戶,吃肉是常事,家裏孩子不多,又都長大了,全家人吃什麼都盡好的給小女兒吃,連着兄長也不例外,倒是這一個多月來把於書燕又養得圓潤一些,她感覺自己會做吃的,不那麼挑食了后,連着胸部也長得似乎大了。
她在想會不會比前世長得要大些,她最羨慕的是父兄的身高,可偏生她是家中最矮的,還沒有她母親高,她就盼望着能長高一點。
許是於英改常去鎮上私下裏打探的緣故,這消息傳到了姑母於寶蓮的耳中,這日大清早的,姑母於寶蓮夫妻二人趕着牛車進了村。
鄰居看到於家院外停了輛牛車,便有好事的婦人過來打探。
院門是沒有關的,於寶蓮夫妻進來,便坐在院中間的長凳上叨着家常,許是看不上於家的簡陋,都不入正屋說話。
於江全在家養傷,便跟許三娘一起過來招待兩人。
兄妹二人說著話的時候,許三娘朝西屋喊了一聲,叫出於書燕,當著幾人的面說道:“今個兒你姑母來了,你去廚房幫娘打下手,你昨個兒炒的醋溜魚塊味道不錯,今個兒做出來給你姑母吃。”
家裏有乾魚,是她母親勤快,一到賣魚的季節,就叫父親去買不少新鮮的魚回來,然後做成臘魚,能吃上一年,平素拿來招待客人是最好的吃食。
於書燕便跟着許三娘進了廚房,外頭看着的村裡婦人卻是笑了,聽着這意思是要給於家丫頭找門親事,這會兒許三娘故意當著人家姑母的面說,就是想讓人家知道於家丫頭也會做飯做家務。
可是村裏的婦人都知道,於家慣着這個小女兒,十指不沾陽春水,養得像富戶家裏的小姐一般,所以不少村婦都是不信許三娘這一套話的。
吃晌午飯的時候,村裡人聞到了香味,都認為這是許三娘做的飯故意說是女兒做的,他們倒也不點破,這個懶姑娘終於能嫁出去了,也好,免得帶壞了村裏的姑娘。
晌午飯過後,於寶蓮忽然來了一句,“二哥,既然你也清楚了劉家的情況,不如今個兒就把親事給定下了,我這就拿着丫頭的八字去合,成了就定下這日子,今個兒妹妹我就賺份媒人的銀子去。”
於寶蓮說這話時一臉帶笑,似乎說的是板上釘釘的事,可她也沒有嚴肅的說,倒也有餘地。
於江全有些猶豫,雖然他看中了對方的品行也打算嫁女,但是沒想會這麼快,至少還想留女兒在家半年也好。
許三娘也是同感,看着女兒如今勤快的模樣,心裏越發捨不得。
“二哥,二嫂,女兒總歸是要嫁的,早嫁晚嫁都是一樣,何況丫頭嫁到鎮上,隨時都能回來,對方有牛車,回來挺方便的。”
於江全看向媳婦許氏,最後兩人還是同意了,親妹妹保的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何況這幾日兒子也常在鎮上,沒有聽到什麼流言蜚語。
很快於書燕的生辰八字給了於寶蓮,於寶蓮高興的離開了於家院。
人一走,許三娘就不舍了,沒想女兒卻笑得沒心沒肺,“爹,娘,十八不嫁,家人連坐,女兒總歸要嫁,嫁到鎮上並不遠,而且對方還是開鋪面的,有牛車,以後回來再住上十天半個月也不錯。”
若沒有遇上秦楚,她是打算不嫁的,現在她卻是想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