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衛國忘亡

第85章 衛國忘亡

赤狄打敗衛國主力,剩下的就很簡單了,向衛國的都城進軍,那裏才是他們的目的地。

他們走一路,搶一路。糧食、衣物、工具、武器,一切都是寶,能拿的都拿走,拿不了的,都燒毀砸碎。他們是純粹的強盜,像蝗蟲一樣,所過寸草不留。

衛國百姓可遭了秧,到處都是逃難的人。

這次大戰,赤狄俘虜了兩個人:衛國的史官華龍滑和禮孔。

作為俘虜,他們的腦袋基本就是拴在褲腰帶上,隨時都可能被砍掉;但是,作為史官,這兩位博學多才,了解各種風俗人情,包括戎狄,而且常常與鬼神打交道,讓他們更清楚鬼神的威力。

他們知道,狄人除了打打殺殺四處搶劫,最信奉鬼神,比中原人虔誠多了。

隨着時代發展,中原已經有人開始懷疑鬼神論。比如隨國的季梁,就認為‘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魯國的曹劌則認為,‘對百姓盡心儘力,可以憑此一戰’。

狄人則從不懷疑,堅信這世上,絕對有鬼神存在,絕對能保佑他們搶劫無數,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所以,他們囚禁華龍滑和禮孔,繼續向衛國都城進軍。

眼看無法逃脫,倆人臨機應變,對赤狄人說:“我們是衛國的史官,負責祭祀鬼神,如果不先讓我們回去稟告上天,你們是得不到衛國的。”

赤狄們一聽,臉都綠了,誰都不可怕,最怕是鬼神。

這麼一個簡單的漏洞百出的騙局,赤狄們竟然信以為真。傻,真傻!不過也可以理解,那個古老的年代,誰敢不敬重鬼神,敢挑戰鬼神,都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於是,赤狄就先放了華龍滑和禮孔,讓他們回去祭祀鬼神。

這兩位,急急如喪家之犬,慌慌如漏網之魚,逃回衛國后,告訴城裏守衛的石祁子和寧速:“我們的主力已經被徹底打敗,沒法抵禦了,趕快逃吧!”

完全沒有鬥志,典型的逃跑主義。夜裏,衛國人拖男挈女,大包小包,哭喊聲中逃離他們的家園。

對於這兩位的做法,讓人很奇怪。衛國難道真的一點兒守城的實力都沒有了嗎?衛懿公帶走一部分士兵,還有一部分沒去為他賣命,完全可以組織起來,加入到守衛都城行列;如果發動全民皆兵,至少可以抵抗一陣,等待諸侯救援。

大家知道,狄人不善於攻城略地。逃,很容易被追上,幾乎是死路一條;守,很可能堅壁待援,尚存一線生機。

但是,衛國人已經被嚇破了膽,放棄憑藉堅固高大的城牆守衛,選擇了逃跑,這絕對是嚴重失策。

可以想像,衛國百姓老老少少,哭哭啼啼,帶着乾糧鍋碗瓢盆,踏上漫漫逃亡之路。這麼一支老中青的隊伍,沒有一點兒戰鬥力,白天黑夜足不停息,能走幾公里?

再說赤狄,攻入朝歌(今河南淇縣),發現原來是一座空城,除了冰冷的城牆和磚瓦壘成的房屋,幾乎一無所有。

大老遠跑來,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竟然一無所獲,絕對無法容忍。

赤狄們知道,衛國人一定帶着財物逃跑了。所以也顧不得休息,快馬加鞭,迅速追去;結果可想而知,不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衛國驚慌失措的護衛,然後對着衛國百姓一通砍瓜切菜的殺戮。

這次殺戮,可謂慘絕人寰,慘到什麼程度?談起來讓人心痛。

衛國,該如何挽救這次災難呢?看過《大兵小將》吧,那裏的太子,就是衛國人,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衛國依然保留着國籍。所以,衛國這次還沒有滅亡。

衛國如何生存下來呢?

先不談殺戮,先說一說那位宣姜,其實前面已經談過。自從衛宣公被兒子姬朔氣死後,她就成了寡婦。其實,她還很年輕,很漂亮,也很寂寞,但礙於身份禮法,沒法改嫁。

當時,荒誕的齊襄公,把荒誕事引向了衛國。他不願意看着大姐(也可能是妹妹)年輕守寡,竟讓昭伯頑娶宣姜。

昭伯頑是誰?衛宣公庶子,衛惠公哥哥。

娶父親的夫人,那相當於他的后媽,在任何年代,這絕對是爆炸性新聞。昭伯頑接受過‘周禮’教導,一聽這個主意,頭都大了,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不行不行不行,絕對不行,沒這麼乾的。

敢不答應?當時的衛惠公不過十五六歲,他們母子,完全靠齊國保護;齊襄公也不是什麼正經人物,啥事干不出來?搞不好能把衛國滅掉。

齊國人連威脅帶引誘,強迫昭伯頑娶宣姜為妻,即使如此,昭伯頑寧死不從。

據說(《東周列國志》),他們把昭伯頑灌醉了,讓宣姜跟他睡在一起;昭伯頑醉夢中醒來,一看身邊漂亮的宣姜,百口莫辯,半推半就之中,屈服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昭伯頑娶了后媽宣姜。

這算什麼事?父親奪兒媳,兒子娶后媽。是古人真的很開放?還是現代人的思想太保守?即使禮崩樂壞,壞的也太離譜了吧!算了,不提這些,形勢所迫,看一看野外求生,蟲子都成了美味,噁心也要下咽。

不論過程如何,事實就是這樣。後來——昭伯頑與宣姜生育了三子二女,分別是齊子、衛戴公申、衛文公姬燬、宋桓公夫人、許穆公夫人。

齊子死的早,姬燬感覺國內太亂,早早跑到齊國,避開是非之地,也躲過了這次殺劫。

赤狄之難,衛國損失慘重,姬燬毫髮無損,有福啊!

宋桓公是衛國姑爺,聽說衛國慘敗,義不容辭,早早率軍在黃河邊上迎接逃難來的人。夜晚,終於等到斷斷續續的難民,當然包括許多貴族,宋桓公組織軍隊,幫助他們安全渡過黃河。

當時搜集衛國離散的遺民,男女老少加起來,只剩七百三十人,算是給衛國留點兒火種。

這個數字,《左傳》中明確地記載下來,實在讓人吃驚。衛國不是大國、強國,也算一個中等國家,朝歌更是一個繁榮的都市,這次慘敗於北狄,幾乎宣告衛國的滅絕。

其中有一部分貴族逃出來,勉強建立了新的政權,立戴公申為國君,名義上保全了衛國。

但這幾百號人,實在少的可憐,國將不國。後來,又抽調衛國共邑、滕邑的百姓,在衛國的漕邑修建臨時茅舍,大約湊到五千人。

共邑,原本屬共國,位於今河南省輝縣一帶。西周著名的‘共和執政’,就是共國國君共伯和,得到諸侯認可,臨時執政王室。鄭國太叔段曾經避難共國,但不知何時被衛國滅掉。

作為一方諸侯,國力也算強盛,只因國君昏庸,害得百姓被屠戮殆盡,慘不忍睹。

真是一人昏庸,萬民遭劫。

衛國如此慘狀,齊桓公幹什麼呢?《管子》中記載:整日笙歌艷舞,醉生夢死。

從齊桓公最初的無所作為來看,他沒有考慮救邢,更沒有考慮救衛。據說,因為一個美女許穆夫人,齊桓公與衛國還有些芥蒂,這或許也是他沒有及時救援的一個原因。

但是,這次殘酷的殺戮,讓他震撼;忠君愛國的事迹,讓他感動;加上管仲等大臣的勸諫,作為盟主,他還是及時醒悟,站了出來。雖然,已經遲到了。

亡羊補牢吧,等到衛國的殘餘遺民渡過黃河,齊桓公派大公子無虧,率領戰車三百輛,甲士三千人,幫助守衛漕邑。因為公子無虧的母親長衛姬是衛國人,派他帶兵,更含親情,也會更加儘力。

公元前558年春,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齊桓公把衛國封在楚丘(今河南滑縣東),並且號召諸侯,替衛國築城。

衛國已經一無所有,幾乎成了乞丐部落。齊桓公沒想到自己一念之差,讓衛國遭受如此大難。他贈送給戴公申駕車的馬匹,祭服五套,牛、羊、豬、雞、狗各三百,還有蓋房的木材;贈送給夫人用魚皮裝飾的車子,上等的綢緞三十匹。

這是一份特殊的清單,《左傳》記載的非常詳細。現在看來,或許覺得寒酸,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絕對雪中送炭,非常實用。比如馬匹,便於貴族乘坐;祭服,祭祀先祖鬼神;以當時的條件,這些都是緊缺物資。

千載之後,讀一讀這份清單,真是百感交集。戰爭,給百姓帶去的災難,是毀滅性的;戰後的百孔千瘡,全都展現在這份清單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更糟糕的是,或許驚嚇過度,或許一路疲勞,沒過多久,戴公申竟然病逝。

雖然在位時間短暫,但危難時期立國,兢兢業業,給他謚號為‘戴’。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記載:公元前660年,衛戴公元年。

這一年,是他的開始,也是他的結束,實際在位時間不到一個月。

他的死,把衛文公燬推向前台。

據《史記集解》記載,他原名辟疆,有一次去周王室朝拜,周王使者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叫辟疆,使者當時就禁止他朝拜。為什麼?使者大聲說道:“啟疆辟疆,是天子的稱呼,諸侯沒資格用。”

這純是霸王條款。衛文公不敢抗拒,只好挑了個差點的字‘燬’,作為自己的名字,這才得到接見。

這次災難,讓衛文公吸取教訓,率領剩下的百姓,勵精圖治,讓衛國逐漸走上正軌。他即位第一年,兵車三十輛;二十五年後,當他去世的時候,衛國兵車已經達到三百輛。

衛文公是個明君,遺憾的是,在晉文公重耳身上看走了眼,後來害得衛國差點被滅。

邢國、衛國的災難,齊桓公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春秋》沒有明着譴責他,只是含蓄地隱去他的名諱,諷刺他沒有及時救援,根本不像個盟主樣。

此時,北狄的猖獗,給中原帶來巨大災難,若非齊桓公,中原不知會被蹂躪成很么樣。不過,齊桓公終究沒有滅掉北狄,這個艱巨的任務,留給了後來稱霸的晉國。

公元前659年夏,齊桓公把邢國遷往夷儀,史稱‘城邢’。公元前658正月,齊桓公發動諸侯,在楚丘(今河南滑縣東)給衛國築城,史稱‘封衛’。

‘城邢封衛’,成為齊桓公霸業中的一大功績。

他重新給了邢國土地,並且把衛國封在楚丘(今河南省滑縣東),這本身也不合禮制,因為只有周天子才有資格分封諸侯。

但他依然得到諸侯的認可,因為他的作風合乎道義。

說實在的,救燕存魯,齊桓公做的非常到位,像個真正的盟主;城邢封衛,都是在慘劇發生之後才出手,直到最後也無力恢復邢、衛的都城。

還好,有管仲幫他收拾殘局,雖然不能及時救援,但是畢竟做好善後。把一件糟糕的事,轉化成千古美談。

‘城邢封衛’之後,邢國人過得非常舒適,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鄉一樣;衛國人呢?過得也非常開心,忘記了國家的滅亡。這就是史書所說:邢遷如歸,衛國忘亡。

齊桓公的威名更加遠揚,但是,他根本沒想到,自己去世不久,衛文公燬就滅了邢國。

管仲,關鍵時刻,總能扭轉敗局,這種人才,太稀缺,太寶貴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85章 衛國忘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