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方伯

第72章 方伯

齊桓公稱霸以後,晉國雖然得到周王承認,依然內亂不息,屬於晉國的時代,還要等待將近五十年。

晉獻公開始對親人、對家族施行殘酷的殺戮;秦國遠在西戎,不與中原往來,還沒到崛起的時刻;楚國已經很強大了,東征西討,盛氣凌人,有爭雄中原的氣勢,鄭、蔡都受到欺負。

公元前667年夏季6月,大熱天的,齊桓公邀請魯庄公、宋桓公、陳宣公、鄭文公,五位國君在幽地(今河南蘭考境內)結盟。

距離上次幽地結盟(公元前778年),已經過去了12年,也算是一個大循環。

這是一次大型聚會,‘九合諸侯’中,按照時間,排列第四位。身為公爵,魯庄公終於親自參加,而且作為齊國女婿,也沒什麼丟人的,只要支持齊桓公即可,回去還是各過各的小日子。

期間,遂國事件、王室內亂、自然災害、出嫁哀姜等,齊桓公幾乎也沒閑着。加上他有‘三大缺點’,從來不知節制,若非管仲替他分憂,幾乎成了最忙的人。

這次聚會,主要是陳國、鄭國順服。陳國內亂剛剛平息,鄭國則從楚國的懷抱中掙脫出來,回到中原陣營,得到兩個諸侯國的擁護,值得慶祝。

但是,衛國不在列。是故意疏遠衛國?還是衛國根本不服齊國?或者會盟別有目的?這幾年,衛國很消停,但是,公元前675年,衛惠公姬朔幹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支持王子頹叛亂,趕跑了周惠王。

再說齊桓公,擔任霸主后,可謂功成名就。公元前667年冬天,齊桓公正在宮中歡樂,突然接到周惠王的召命。周惠王派遣卿士召伯廖,來賜封齊桓公,正式命他為‘方伯’。

‘方伯’就是‘伯主’、‘霸主’、‘盟主’的意思,是九州之長,有權代替天子,巡視天下,征伐不服從命令的諸侯。

當年的周文王,之所以能夠有權征伐四方,就因為他是‘方伯’,天子之下第一人。

其實,齊桓公已經稱霸,得到諸侯認可,昔日的周僖王也曾同意。但是,他沒有給齊桓公下達正式文件,缺乏一道正規任命文書,齊桓公的‘霸主’身份,有自封的嫌疑。

現在好了,周惠王親自派人送來這道珍貴的金牌,非常及時,因為,齊桓公的霸業,還有二十餘年呢。從今以後,一切名正言順,誰敢不服,就可以揮舞着周天子的旗號,率眾征討。

但是,‘方伯’的名號,也不是白給的,是有條件的。其實,這個條件很簡單:討伐衛國。

為什麼?當初的王子頹之亂,固然有其內部原因,外部的罪魁禍首,就是衛惠公姬朔。

前文說過,正是他,支持王子頹,聯合南燕軍隊,把周惠王趕出王城,害得真命天子流落民間三年。現在已經過去八年,周惠王至今耿耿於懷,苦於沒有實力,只好忍耐。

對於王室而言,只是擬一道聖旨,寫幾個大字;對於齊桓公而言,‘方伯’這個名號,比任何寶物都珍貴,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快樂接受的同時,一定要服從命令,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伐衛,有點麻煩,不僅僅是打仗那麼簡單。那位敢於率軍攻打王室的始作俑者衛惠公朔,已經於兩年前死翹翹了,人死仇滅,這是規矩。他做了許多壞事,也受到些懲罰,算是善終,不過他的兒子可要倒大霉了。

現在,衛國的國君是他的兒子衛懿公姬赤,掐指算一下輩份,齊桓公還是他的三舅爺。

周惠王伐衛這個命令,來的有些晚了。

雖然衛懿公很昏庸,也不能把衛惠公的罪責,強加到兒子頭上,而且衛國百姓也沒有罪過。

剛剛接過‘方伯’的名號,就去討伐親戚之國,挺難辦。但這是周王的命令,不得不討伐。而且‘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樣一份大禮,根本無法拒絕,‘方伯’這兩個字,無價。

本來衛國對齊國也是時親時疏,需要的時候低頭求助,不需要了立刻撇開。夏季幽地之盟,衛國沒有參加,齊桓公也有心教訓一下。

《春秋》記載,公元前667年冬,齊桓公與魯庄公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會見。城濮是衛國地盤,將來,晉楚在這裏發生一場著名的‘城濮之戰’,一舉奠定第二位霸主晉文公的霸業。

這次聚會的目的,明顯就是針對衛國。

公元前666年春,也就是魯國發生災害,去齊國買糧的那一年,齊桓公出兵伐衛。

這次齊桓公並沒有邀請諸侯幫忙。本身衛國實力有限,再者,跟諸侯沒法解釋,以‘三舅爺’的身份討伐衛懿公,實在說不過去;單獨出兵,可以臨機應變,沒必要真刀真槍的大戰一場。

衛懿公這個人不咋地,以後還會介紹,大家知道他十分愛好仙鶴就可以了,這是他的致命弱點。

盟主帶兵而來,衛懿公如果識趣點兒,以禮相待,派個能言善辯的說客解釋一番,低聲下氣定個盟約,再去給周王賠禮道歉送些禮物,大家化干戈為玉帛,未嘗不可。

然而,不知是自信還是愚蠢,他不問青紅皂白,勇敢地率軍迎戰。

齊桓公是帶着王命來的,理由充分,而且作為時代霸主,軍隊的戰鬥力很強。原本齊國就高於衛國,加上人才濟濟,結果可想而知,衛軍被打得鼻青臉腫一敗塗地。

被打了,然後才掂掂自己的分量,趕快派人帶着財物,打通各種關節去求和。

管仲稱霸的策略是‘以德服人’,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開啟戰端。既然衛國醒悟,順勢收起刀兵,和為貴。當然,也要跟周惠王解釋一下,送點好處,彼此諒解。

為了表示誠意,衛懿公派太子開方,負責送禮和談。這位開方,非常不咋地,成為後來齊國的‘三貴’之一。

當他見到齊桓公時,被齊桓公的威武霸氣震懾了。自己當太子許多年,本以為高高在上,人人尊敬,沒想到出門一趟,真是井底之蛙,霸主竟然如此威武。

經過一番思想爭扎,他當時就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不當衛國太子了,跟着齊桓公走。

這個決定,顛覆傳統思維:寧為牛後,不為雞口。

連太子的位置都甘願放棄,那麼,他的圖謀,到底是什麼呢?管仲都猜不到。據《管子》記載,管仲病危的時候,說衛太子開方十五年不回家探望雙親,不合人情,不可重用。當然,對於開方的聰明才智,管仲還是認可的。

即使他人品不咋地,管仲依然誇獎他聰慧而敏捷,不能持久而喜歡創始(《管子》),可見此人還是有水平的。

管仲在公元前645年去世,如果前推十五年,是公元前660年。

當年冬十二月,衛懿公被狄人殺死,衛國殘破。如果開方在這個時期,狼狽去找齊桓公,不會受到如此寵幸;而且父母雙亡,之後沒必要再探親。

所以說,開方應該在齊桓公伐衛之後,主動放棄太子的位置。從此,他拋家棄國跟定了齊桓公,十五年不回家探親,父母死了也不回去,齊桓公認為,他愛自己勝過愛父母,故而更加寵信開方。

然而,付出的多,想得到的就更多,人不會平白無故地付出。他將為齊國帶去深重的災難,將把齊桓公,活活送入鬼門關。

自從周惠王的聖旨傳達后,齊桓公已經不再是自我標榜的‘武林盟主’,不再是四方公認的‘江湖老大’,他開始正式步入仕途,成為周天子任命的‘方伯’。

名正言順,領袖諸侯,這是一步大躍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章 方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