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乘丘之役

第55章 乘丘之役

長勺之戰,終於一雪前恥,而且魯國收穫一位人才——曹劌。這位曹劌到底是誰?現在也說不清。

打敗強大的侵略者,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不知道為什麼,魯庄公很快轉換角色,對宋國發動了進攻。《春秋》中只記載:公元前684年,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遷宿。

這次伐宋,《春秋三傳》並沒有給出合理解釋,似乎‘沒有理由,沒有原因’。

根據魯庄公以往的表現,這不是他的風格。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去侵犯別人,都是被人欺負到頭頂,他才奮起反擊。

伐宋之舉,無形中給魯國多樹立了一個敵人。

宋、魯邊境,有一個小國——宿國,風姓,伏羲(太暤)後裔。當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因敬仰伏羲,故而封他的後代於宿(今山東東平縣東南),建立宿國,今天宿姓正宗。另外任國、須勾國、顓臾國,都是伏羲後裔。

一般認為,宿國平時依附魯國,這讓宋國很不滿。

魯國伐宋之後,宋國人為了泄憤,就把宿國人遷居到宋國內地,從此沒有了獨立自主權,宋國則完全佔領了宿國的土地。宿國,成為第三個被滅亡的國家。

齊國當然也聽說了這件事兒,齊桓公剛剛準備振興,卻被魯國潑了一盆冷水,他很不甘心。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齊桓公派人聯合宋國,共同伐魯。

此時,宋國的國君已經換成了宋閔公,也就是那個巨貪宋庄公的兒子,宋庄公到死也沒有收到鄭厲公許諾的賄賂。齊、宋關係一直不錯,加上跟魯國的新仇舊恨,雙方一拍即合。

公元前684年6月,齊、宋聯軍駐紮在郎地(今山東微山湖一帶)。

沒辦法,水來土掩,兵來將擋,魯國不能任人宰割,必須迎戰。

面對齊、宋聯軍,魯國的公子偃發現,宋國軍容不整,沒有鬥志,一看就不是善戰的部隊。於是,建議魯庄公,先進攻宋軍,只要把他們打敗,齊國會不戰而退。

戰場之上,臨機應變,這本來是很好的主意,卻被魯庄公拒絕了。

然而,公子偃不顧國君反對,給馬蒙上虎皮,率領自己負責的軍隊,悄悄從南門出發,突襲宋軍。戰場抗命,真夠大膽!

魯庄公聽說后,雖然很生氣,也不能丟棄他們,率領大部隊跟進。

《禮記》中記載了‘乘丘之役’的一個片段。縣賁父為魯庄公駕車,卜國作為車右護駕。戰場之上,拉車的馬突然受驚,戰車翻倒,魯庄公從上面摔了下來。

還好,副車緊隨,有人遞下繩子,把魯庄公拉上去。

這是重大事故。按禮,車右卜國保護國君,還要把車子抬起來,重新上戰車,但是沒有。魯庄公說:“卜國啊,你沒有勇力啊!”

被國君如此埋怨,很沒面子,實際也暗示縣賁父,駕車水平太糟糕了。關鍵時刻掉鏈子,縣賁父很慚愧,說道:“以前沒有翻過車,今天車翻人墜,是我們的過錯。”

多說無益,好好表現,結果,兩個人奮勇戰死。

過後,馬夫洗馬的時候,發現馬的內側大腿中箭。魯庄公自責道:“原來翻車不是他們的罪過。”於是,作文追述他們的功德。

為戰士作文悼念的風習,就是從這時開始。

乘丘之役,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必須提一下。

說大,是因為這件事將導致宋國內亂,為後來齊桓公的第一次會盟,做了鋪墊;說小,是因為在戰場上,這是很尋常的事情。

宋國率軍作戰的,是大將南宮長萬。此人力大無窮,有萬夫不當之勇,在宋國,深得國君器重。整個春秋時期,提起猛將,首屈一指的,絕對是南宮長萬。

魯庄公年輕好勝,也愛好勇力,甚至親自去濟水的西邊追逐戎人。

這次大戰乘丘,他遠遠看見南宮長萬,左衝右突,勇猛無敵,立刻命人取了金僕姑良箭。金僕姑,是箭的名字,傳說中,不須多麼高超的技藝,只要射出去,即可百發百中。

魯庄公拽滿雕弓,一箭射傷南宮長萬。他的車右歂孫,立刻下車,將南宮長萬活捉。能在亂軍之中,射傷對方大將,並且活捉,可見魯庄公的武藝也不一般。

宋軍失敗,齊軍孤掌難鳴,知道魯軍士氣正盛,於是悄悄撤軍了。這次戰役,齊軍雖然沒有損失,但名聲有損,連續兩次敗給魯國,給齊桓公的霸業,不小得打擊。

為了挽回顏面,齊國轉身挑了個軟柿子捏。

當年齊桓公避難莒國的時候,曾經路過一個國家——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

譚君沒有招待他,而且非常無禮。等到他即位之後,各國都派使者祝賀,唯獨譚國,不道歉不祝賀不聞不問不屑一顧,齊桓公很惱火。

這年冬季10月,齊桓公借口逃亡期間,譚國人對他不禮貌;即位之後,譚國又不派人祝賀,於是興師問罪。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打不過魯國,譚國成了冤大頭,原本就是彈丸之地,很快就被打敗,譚子(子爵)逃亡到莒國。

譚國,成為第四個被滅的國家,從歷史中消失。還沒有稱霸呢,先滅亡了一個國家。

接連兩次輸給魯國,齊桓公終於被打清醒了:稱霸諸侯,全靠武力,不行!他立刻轉變觀念,真正信服管仲,國家大事,全部交給管仲決定,自己整天吃喝玩樂。同時,尊稱管仲為‘仲父’,任何事情,找仲父即可。

齊國退出戰爭,改變策略,開啟了正確的稱霸之路。

宋國可就倒霉了。乘丘之戰,齊軍沒有救援,把宋國坑苦了,害得領兵大將南宮長萬成了俘虜;現在,齊國及時回頭,宋國卻被徹底拖進戰爭泥潭。

公元前683年5月,宋國為了報復乘丘之役,也不邀請齊國,單獨伐魯。

魯庄公親自率軍迎戰,兩軍在戩地(今山東汶上縣以南)相遇。這次他經驗更加豐富,趁着宋國的軍隊還沒有擺好陣勢,立刻率軍衝殺過去,打了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宋軍原本軍紀不嚴,又受到突然襲擊,幾乎沒什麼反抗,就潰敗而逃。

說實在的,宋國人不適合打仗,說好聽點兒是實在,不好聽點兒是愚昧。從前文看,宋國總被耍弄,幾乎沒有勝利的時候;到後來的宋襄公,雖然被稱為‘仁義之師’,卻根本不懂戰爭,被楚國打得落花流水,含恨而終。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連續三次大勝仗。魯國戰果輝煌,魯庄公更是名聲顯赫,氣勢甚至超過了齊桓公。

乘丘之役后,齊桓公完全認清了形勢,及時懸崖勒馬,停止了戰爭稱霸之路,任憑管仲去調度。然後,派人去周王室求婚,如果得到王室認可,攀上這門親戚,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幫助太大了。

王室雖然沒落了,其作用不可忽略。

齊國實力強大,周莊王也願意與齊國聯姻,有了這個靠山,還愁什麼諸侯不服?當初齊襄公求婚王室,魯庄公作為證婚人;這次,周莊王把這個重任,仍然交給了魯庄公。

剛剛打敗齊國,既然天子有命,證婚就證婚,這次不丟人。

齊國一看,魯國也不是好惹的,於是藉著周王的關係,趁機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本來就是舅甥關係,咱們和好吧。

當然,這一切少不了管仲的謀划。

公元前683年冬,齊桓公親自到魯國迎接王姬(也稱共姬)。不過,雙方似乎還有些芥蒂,如此近距離,齊桓公沒有刻意見魯庄公,魯庄公也沒有熱情招待。

乘丘之役,讓想稱霸的暫時銷聲匿跡,讓無心稱霸的出盡風頭。宋國,徹底成了別人的嫁衣,開始內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章 乘丘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