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士鞅的回歸

第427章 士鞅的回歸

各位還記得公元前559年的‘遷延之役’嗎?

荀偃隨口一句‘唯我馬首是瞻’,引發欒魘的不滿,私自率領下軍回國,導致諸侯大軍不戰而退。

這是次要的,關鍵是留下無窮禍患。當時,欒魘的弟弟欒鍼,看到大哥私自撤軍,內心非常不滿,認為這是欒氏的恥辱。他不甘心,欒氏,決不能如此丟人,為了國家,為了榮譽,寧可戰死,絕不後退。

於是,他邀請了士鞅,共同殺奔秦軍。

士鞅年輕,不知好歹,也沒有全力勸阻,跟着就去了。欒鍼是為了雪恥,結果戰死;士鞅則一時血氣,及時撤退,保住性命。

欒鍼之死,欒魘痛心不已。他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卻把一腔怒火,全部發泄到士鞅身上,認為這一切都是士鞅造成的;他還追到老丈人士匄家門口,威脅道:“我弟弟不願意去,你兒子非要叫他去。我弟弟戰死,你兒子回來,這就是你兒子間接殺死了我弟弟。如果不趕跑他,我一定會殺死他。”

士鞅百口莫辯。士匄也知道,這個姑爺脾氣犟,不好惹,國君都讓他三分;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只能對欒魘好言安慰幾句,然後把兒子打發到秦國避難。

這個梁子,就此結下。

士鞅也不是一般人,逃到秦國后,秦景公非常重視,對他熱情款待。閑暇之餘,問他:“晉國各大家族,誰最先滅亡?”

見面就問家族滅亡的事情,看來,晉國內部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諸侯皆有所耳聞。這是個敏感的話題,雖然只是聊天,但也有一定政治目的,想從側面打探一下晉國內部的消息。

畢竟,晉國內部的傾軋,就是秦國的福音。

士鞅對晉國的上層內幕了如指掌,對欒魘則恨之入骨,在這種環境下混久了,傻瓜也變得精明。他也沒隱瞞,脫口而出:“恐怕是欒氏吧!”

這個回答很讓人意外。欒氏是晉國公族,幾代人都位居‘六卿’,在欒書的時候,問鼎中軍帥;欒氏的親戚朋友,盤根錯節,遍佈晉國朝堂,豈能最先滅亡?

秦景公反問:“難道是因為欒魘的驕橫嗎?”

士鞅說:“對。欒黶太驕橫了,還可以免於禍患,真正的災難,恐怕要落在欒盈的身上吧!”

他的回答,讓秦景公更不相信,問他:“為什麼?”

士鞅說:“欒武子(欒書)的恩德還留在百姓中間,好比周朝人思念召公,就愛護他的甘棠樹,何況他的兒子呢?欒黶死了,欒盈的好處沒能擴展到別人那裏,欒武子所施捨的恩惠又逐漸完了,人們對欒黶的怨恨實在太明顯,所以滅亡將會落在欒盈身上。”

這話獨樹一幟,一般人哪能看的這麼透徹。

欒魘向來自以為是,甚至不把中軍帥放在眼裏。公元前563年,智罃率軍伐鄭,欒魘違抗命令,私率下軍渡過黃河,要與楚軍作戰,向來果斷的智罃竟然沒有懲罰他。

公元前559年的‘遷延之役’,完全就是欒魘的傑作。違抗主帥荀偃的命令,私自退軍,導致伐秦無果而終,甚至逼得荀偃主動認錯。

這兩次大戰,展現出欒魘的霸道蠻橫,沒有政治頭腦。

對晉國元帥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欒魘不知道,他已經把人得罪遍了。

除此之外,據《國語》記載,叔向評論欒魘:驕傲奢侈,貪得無厭,違法亂紀,任意妄為。不僅如此,他還囤積財物,借貸以牟私利。

可見欒魘此人,不僅蠻橫,而且貪婪。在晉國,上面不懼得罪各級大臣,下面更是盤剝黎民百姓,好好一個欒氏家族,徹底毀在他的手裏。

兩次衛康軍令,如此大罪,晉悼公都沒有懲罰。為什麼?那是因為他父親欒書的功勞。一者欒書善於為人處世,執政期間頗有功勞;再者,晉悼公畢竟是欒書所立,無論如何也不能懲罰他的兒子,別人會議論國君恩將仇報。

‘遷延之役’后,弟弟欒鍼的死,讓欒魘暴怒,竟然不顧一切,與士氏決裂。

士匄什麼人?老奸巨猾。當然不會與欒魘一般見識,為了避免內亂,毅然把兒子士鞅送到秦國避難。

再說秦景公,也聽說了士鞅逃亡的原因,知道他內心怨恨欒氏。把他留在秦國,不會為秦國出謀劃策,甚至還可能是個禍根,不如把他送回晉國,讓他在內部禍害欒氏。

想到這裏,秦景公派使者向晉悼公誇獎士鞅,並且求情,希望晉國能接納他,恢復他的職位。

士鞅本來就是後起之秀,晉國的人才,父親還是中軍佐,晉悼公也捨不得。於是親自出面,做通欒魘的工作,希望他為了國家,識大體,不要計較私人恩怨。

礙於國君的情面,欒魘不好再發作,算是默認了。

秦景公充當了一次大善人,看似熱情地把士鞅送回晉國,卻給欒氏埋下一個隱蔽的炸彈。恐怕他整天都在張望,等着觀看爆炸的效果呢。

別說,他還真的等到了那一刻!

士鞅回到晉國后,被任命為公族大夫。當時,欒魘的兒子欒盈,也任公族大夫,倆人朝夕相處,貌合神離。

回國,不是目的。他的目標,是未來的中軍帥,是晉國的政權,欒盈,是他最大的政敵。他把一腔怨恨埋在心底,等待機會,要親手把欒氏送入歷史的墳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7章 士鞅的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