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始初(第二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本書繼續持續更新,感謝大家的支持)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
上古時候,天和地混混沌沌結成一團,像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當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地分割,屬於“陽”的清而輕的物事上升成為天,屬於“陰”的重而濁的物事下降成為地。盤古在天和地當中,一天變化多次,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長一丈。這樣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的高度極高了,地的深度極深了,盤古的身量也極長了……所以天和地的距離是九萬里。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膚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天地開闢時誕生的盤古,臨到他將死的時候,周身突然發生了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成了風和雨,發出的聲音成了轟轟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五體變成大地四極和五嶽名山,他的血液變成江河,他的筋脈變成山川道路,他的肌膚變成田土,他的頭髮和髭鬚變成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上的汗毛變成了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頭變成了礦物和岩石,流的汗變成了能潤澤萬物的雨,就是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種小蟲豸,受到了風的吹拂,也都紛紛變成了生活在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盤古死後,孕育盤古的先天混沌之氣產生了華夏古代神話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見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瑪竇翻譯耶和華時就借鑒了這一稱呼,翻譯為上帝。在楚國,昊天上帝被稱為東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顯,應當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當然要說昊天上帝就是鴻鈞老祖,太一和鴻鈞的含義的確相似。
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的功能被燭龍所繼承,燭龍也就是燭九陰,住在鐘山,人稱鐘山之神,長的是人面蛇身,顯然和龍首蛇身的盤古有親緣關係,另外一個和盤古有親緣關係的,是住在雷澤的雷神,長的是人首龍身。
盤古死後,精氣孕化為人類,開啟了五氏時代,這五氏分別是(按時間順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有巢氏教人建築房子來躲避猛獸,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結繩記事,他們都被推舉為領袖,開啟了自己部落的統治時期,被人稱作聖人、聖王。
而伏羲、女媧、神農三人就是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話說燧人氏當政的時期,風姓的華胥氏部落有個妹子,就叫她華胥吧,她跑到雷澤去玩,看到有個巨大的腳印,是的,正是住在雷澤的那個大人物留下的,於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計華胥想的是踩一踩又不會懷孕,悲劇的是,她懷孕了。
生的兩個孩子,一個叫做伏羲,一個叫做女媧。伏羲,取得了河圖洛書,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盡天機,天帝封其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東方,屬木,號稱青帝,人稱太昊,其所在的風姓伏羲氏部落,是華夏民族的源起。
伏羲和女媧作為兄妹,在昆崙山交合產生了人類,估計盤古精氣所產生的那一撥就是《黃帝內經》裏所說的“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們發明了修鍊的法門,後來都搬到了西邊的崑崙和東邊的蓬萊三島。
女媧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權后,風姓部落有一個叫神農的人,他嘗遍了百草,教會了人們種植和醫療,接替了女媧部落的統治,開創了神農氏的統治,神農和炎帝其實是兩個人,後世常誤以為是一個人,根本說不通,只不過是炎帝出自神農氏部落而已。史記中已有暗示:“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意為神農的後代治理已經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黃帝的敵人。《史記封禪書》明確指出神農和炎帝是兩個人:“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庄於·盜跖》說神農氏“無有相害之心”、《商君書·畫策》說神農“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與《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的炎帝顯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寫“炎帝神農氏”的文獻,意為炎帝出於神農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農。
話說太昊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叫做少典,少典雖然沒什麼光輝事迹,卻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黃帝,一個是炎帝。黃帝繼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繼承了神農部落,居住在姜水,該部落有個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着九黎,黃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說了,主要是兩次神戰,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是神話時代的兩次大高潮。
阪泉之戰,《史記》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炎帝統領神農氏部落後日益壯大,和軒轅爭奪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沒人擁護,在阪泉和軒轅大戰三場,軒轅驅使着以各種神獸作為神明的部落,並有來自昆崙山的神獸英招(為昊天上帝看管花園),陸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崑崙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強,苗龍等兒孫也已成長為一方神明,風后,應龍等大神也正當壯年,此時的軒轅可謂神威無匹,炎帝一方陣容就沒有這麼強大了,只有自己的幾個兒孫,炎居,並節,以及猛將刑天可用,最終因實力不濟而戰敗,歸順了軒轅,部族被軒轅所吞併。
阪泉之戰後,神農氏部族有個分支後裔,叫做蚩尤,統領了九黎部落,此時強大了起來,與軒轅在涿鹿展開了第二場神戰,《史記》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獸身鐵額,吃沙飲石,善於作戰,兩方實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許多傳說,軒轅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幸得風后煉製了指南車,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賜下天書給軒轅,常先製作了夔牛戰鼓,威力巨大,應龍的水屬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風伯飛廉和雨師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軒轅只好向一襲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風雨,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涿鹿戰場因此大旱數年。經《山海經》和《逸周書》證實,蚩尤被應龍斬殺。
黃帝和嫘祖所生的長子,叫做玄囂(音玄簫),號青陽氏,被封為白帝,掌管西方,以鳳凰作為圖騰,白帝玄囂有幾個好兒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後面還會出現,還有一個叫窮奇,作惡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為牛狀,全身長刺,叫聲像野狗的野獸,成為四凶之一。
玄囂還有個兒子,名叫蟜極,蟜極沒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后,在人間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顓頊(音專需),顓頊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黃帝和嫘祖的二兒子,白帝玄囂的弟弟,但和玄囂比起來,據稱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點把持不住,於是在風后,常先等人的建議下沒有登上帝位,風后是此時風姓部落的首領,在黃帝手下混飯吃,擅長祖傳易數,好兵法,征戰蚩尤時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導下前往東海流波山斬殺夔牛(音葵牛)和雷獸製成戰鼓。黃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應龍,大鴻,力木,容成,大容,離朱等等。
第三次神戰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顓頊和炎帝後裔共工之間展開的,顓頊是個大神,號高陽氏,屈原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即自稱是顓頊的後代。此時離那兩場人神大戰(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輸后其臣子後代頗有不服,刑天就是一個,結果被砍了腦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揮舞着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個,共工和祝融一樣,是神職,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個祝融和共工,這個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孫,老祝融的兒子,於是和顓頊爭奪地位,帶着相柳和浮遊等人和炎黃部族開戰,兩大部族大戰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顓頊法力滔天,共工失敗,怒觸不周山而死。這一觸壞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後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上破了個大口子,驚動了女媧,於是出來救場,鍊石補天。
至此顓頊徹底征服了九黎,令他們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懷抱。顓頊的兒子們沒有太爭氣的,但後世有八個傑出的子孫人稱八愷,還有一個兒子叫做檮杌,作惡多端,後來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豬牙的怪獸,成為四凶之一。顓頊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囂的孫子,蟜極的兒子帝嚳(音帝酷)繼承,帝嚳號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經》中的大神帝俊。
他的兒女們都有:帝嚳和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和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和簡狄生了后契(商的祖先),和慶都生了帝堯,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儀生了帝摯和帝女,帝摯後來因為德行問題禪讓給了帝堯。帝女因為高辛氏發佈懸賞,能夠破犬戎者嫁女給他,結果一隻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領的腦袋前來領賞,帝嚳想反悔,帝女卻不在意,下嫁給了這個叫盤瓠的神犬,成為瑤、苗、黎、畲等諸多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至於有盤古來自盤瓠的說法,私以為是范文瀾瞎聯繫。
帝嚳從小跟着顓頊治理天下,深得顓頊厚愛,但是好像又跟顓頊有不可告人的讎隙,乃至直接導致了英雄時代發生的數起血禍。帝嚳治理天下得當,也深得後人的崇敬,他還冊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囂之子句芒掌管東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顓頊的重孫名叫重黎,繼承了祝融的稱號,司火;顓頊的老部下玄冥繼續掌管北方,司水;後土掌管中部,司土。後土是和顓頊爭奪帝位失敗的共工的兒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爺爺,後土能擔此重任,可見自共工挑戰顓頊失敗后,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經徹底歸心。
此時的天地是怎樣的呢,帝嚳站在亳都的宮殿裏,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將萬里江山盡收眼底,他想着:羲和生了十子后已經元氣盡復,十個兒子汲取了太陽精氣,妖神血脈復蘇,化作十隻三足金烏,棲息在東方的扶桑神木上,他們暫時還在乖乖的輪班,等着羲和駕着車子每天拉一隻去普照人間。叔父顓頊的兒子們一個個儘是些不省心,堂兄窮蟬就算將魍魎趕到了雷澤,這帝位不還是要落入我手,堂弟鯀也不知道在山川里瞎折騰些什麼,南方的共工氏部落有一撥人又發生了叛亂,後土說自己不知情,看錶情應當是真的,我已派重黎前去剿滅,這幾日就當有捷報了,說起來,重黎倒生了好兒子,長琴…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