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科舉

第894章 科舉

七月初十。

朴思孔有些失眠,在大明這種天朝上國,內心本身就有些自卑。

而面臨考試,自然而然的有些緊張。

洗漱完畢就坐在亭子裏“微冥養神”。直至僕人前來稟告時辰,他才最後起身檢查了一邊自己的衣裳,確認沒有任何失禮的地方,這才踱步出門。

他用家族貢獻的政治獻金,買鴻臚寺胖買了一套二進的小院。

這樣方便自己與住在會同館的使節往來。

僕人是朴家從朝鮮國帶來送給他的,不用他花錢自己去雇傭,這樣還算是基本可靠。而大明人傲氣,不可能為他這種朝鮮人為奴僕,倒是東瀛人、南洋人、甚至崑崙奴在市場有些。

可與有新羅女婢傳統的高麗差太遠了。

現在朴思孔最缺少的是女人,這新羅女婢相貌一般,他只能去煙花巷裏感受着快樂。他打算如果自己通過考試,就去採買兩個。

朴思孔腦子裏一面胡思亂想,一邊兒在上林苑溜達。

一路上綠樹成蔭,排列的比直。

這種精緻在之前的大明也不是很多見,乃是皇帝收復神京之後,推行的新政。

京師的自然景色越來越不錯。

據說是因為他信奉道教的緣故,又是紫薇星君下凡,自然要打造人間仙境。

想到這裏,朴思孔非常擔憂自己的未來。

如果真的去了濟州為官,豈不是再也看不到大明帝國的人間仙境了?

而且濟州那種貧苦的罪官流放之地,誰願意去那裏為官?

哪怕朴思孔覺得自己為官的概率不高,也是不願意去那種地方受罪的。

要不要找個機會留在大明呢?

這可是天朝上國。

反正朴家與我也沒有太多的親戚關係。

朴思孔心中暗下決心。

“你是何人,敢往這裏硬闖?”門前的兵士攔住了朴思孔,手裏的長槍已經抵住了朴思孔的心口。

朴思孔連忙收住心神,作揖倒地,“將軍莫怪,將軍莫怪,小生是來參加考試的朝鮮國士子。”

“朝鮮國士子?”士兵神情嚴肅的看了他一眼,“憑證呢?”

朴思孔哪裏敢猶豫,立刻掏出准考證遞了過去。

士兵檢查完畢,這才放出一條道路,讓他從中門旁的小門進去。

環視四周,朴思孔發現自己竟然是來的比較晚的。

早有諸多各國學子聚在前照到正堂之間的小院裏。以各自口音找人說話,也算是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朴思孔發現這些學子中有安南人,有琉球人,還有南洋諸夷,最罕見的是竟然有個穿着蒙古服飾的大漢夾雜其間。

其他身着漢服的外國學子,很自覺地抵觸了他,沒人與他說話。

此時,距離開考時間還有半個時辰。

朴思孔不敢亂走,只是拿眼打量周遭。

四夷館東西兩廂前搭出了一排竹子隔開的考棚,前後貫通,頂上鋪着葦席,室內只有一張矮几,地上也是席子。看來無論是考官還是參試的考生,都得席地而坐。這種坐法在大明是正坐,出席高端的禮儀場合仍舊遵循這種上古的習俗,所以坐姿也是考核內容之一。

這對於習慣了箕坐的朝鮮男人而言,真不是一個好消息。

又過了些許時候,幾個老軍卒開始在院子裏佈置帷幕,並且來得早的考官也出現在了廊檐之下。他們都是年不過弱冠的年輕人,腰桿挺得筆直,微微昂着頭,相互間品評着這次的考生,頗有些居高臨下的味道。

當然,今日他們是考官,比之考生自然是高的。

三聲鐘響,一個老軍卒站在正堂之前,放開喉嚨喊道:“時辰到!凡諸考生,各備身憑,聞號以進!”

下面的各國考生頓時鴉雀無聲,靜靜聽着老軍卒叫號,生怕錯過。

朴思孔也頗為緊張。他聽說口語考試大約是十中取三,這裏五十餘人,算來只能取十五個,競爭壓力還是有些大。

隨着帷幕之後人影晃動,十二個考官入座。

不一時,老軍卒大聲喊出了一個個號碼和姓名字號,其中不少都是標準的漢人名字。朴思孔知道這是在朝鮮經商的漢人子弟,先以朝鮮話騙取簽證,然後再以外國人的身份考學入仕,可說是一條捷徑。

——大明也不管管!

真正的外國人看着這些渾水摸魚之輩,眼中噴火,心中不爽。

大明卻是沒辦法管。

市舶司的簽證官不可能進行細緻有效的背景調查,所有文件都是朝鮮官方出具的身份證明。而這種證明在朝鮮是明碼標價,反正對地方官又沒有壞處。

反過來說,這種行為對大明朝廷的損害也不大。因為分配給外籍官吏的職位都是低級的吏目崗位,上升空間不大,主要是一種同化手段。考滿合格的話,更多還是派往台灣、遼東、朝鮮任職,至於其實際是明“上面的意思是,凡參加了四夷館試的外邦學子,只給三等考評,盡皆錄用。”

秦玉娘坐在主座上,召開司內會議。現在文教清吏司的管轄權越來越大,只要關於考試和學校的事就能送到她手上來。

李邦華作為首輔,當然不可能每天來禮部坐堂,整個部務都落在了秦玉娘肩頭。

司里職權大了,人手自然也需要擴張,以至於一個司開會就得借大堂,即便如此還坐得滿滿登登。

“秦主事,咱們這邊好說話,但如果日後吏部給出‘才不堪用’的評語,咱們的考成也要拉下去的。”一個操着南方口音的文吏語帶幽怨,暗道女官都太好說話,上頭說什麼就是什麼,絲毫不知道為自己的權益爭取一番。

這的確是女官的通病,更體諒大局而不介意犧牲自己。

不過這次卻是某些人多慮了。

“這回不出分數。”秦玉娘道:“只分優等,合格,尚需努力三類。正是吏部那邊的要求,有備案的。尚需努力那一類的外邦考生,日後出現問題不算咱們的過失。”

底下抱怨的聲音這才杜絕。

吏部這麼做當然是有其原因的。非但京師四夷館的考試如此,浙江、福建、兩廣等地的四夷館一樣拿到了吏部的文移。主要原因是濟州、台灣、遼東三地的官吏實在難以湊齊。吏部銓選名單幾乎都空了,卻還是不夠用。

反正都是抄抄寫寫的工作,讓琉球人去台灣、朝鮮人去遼東,異地治理,既可以培養人力,又無關大局痛癢。

惟獨濟州島上漢官的比例最重。

為了鞏固統治。島上朝鮮人連書吏都不能擔當,最多做做工頭和翻譯。從官員到吏員,統統從大明本土調派。因為同樣是化外之地,又地處孤島,面對倭寇,濟州官員的在正常薪俸之外還有額外的“海島津貼”。日後也可能推廣到台灣和海南等島嶼。

朴思孔拿到了“尚需努力”的考試憑證。聽說是最後一等,大約是明人婉約的說法。他反倒因此鬆了口氣,以為自己可以安然地居住在北京了。誰知吏部很快就追了一份委任狀來,委任他去遼東海州縣城擔任書吏。

這還不如去濟州島呢!

朴思孔很想逃避不去,但在大明這個官本位社會,官吏非但是一個特權階級,同時也是一種對國家的服務。凡是不理會吏部徵辟的人,要麼有本事在家當一輩子的宅男,若是被抓到逃避服務。仍舊還是去那些地方,但就不是當官了。

至於濟州島上的三位民政主官,卻是從一個地方選出來的。

蘇州。

首先濟州島正對江浙,所以直接選派南官比較方便。

其次,蘇州崑山縣的孫浩淼因為糧倉一案,表現出了忠貞和廉潔的優秀品格,應當受到嘉獎。但吏部反對尚未考滿就直接升遷,這不是用人之道。正好濟州需要一個知州。對於孫浩淼而言是連升三級,只是在海外罷了。

濟州可不是散州。而是與府并行的直隸州,下轄大靜和旌義兩個縣,知州為從五品品秩,考滿回來便可以直接去布政使司任職了。

孫浩淼原本官癮並不大,但經歷了濟留倉一案之後,才發現在大明做官。品秩太低實在太危險。而且適逢明主,正是一展抱負的時代,何妨拼搏一番,看看能走多遠。於是他硬是忍着暈船的痛苦,也接下了濟州知州的委任。

充當他手下兩個縣官的也不是外人。正是當日與他同舟共濟的夥伴。這兩人年不足弱冠,已經當上了從七品的一縣正堂,可謂春風得意。

更讓孫浩淼得意的是,前往濟州的海船是浙江水師遠航日本的大號福船。船大在海面上自然平穩,使得孫浩淼的暈船病都輕了許多。而且從崇明出海到濟州,航程比天津到崇明還短,受的苦也就少得多了。

隨行而去的還有浙江水師的三十艘戰船,以及海軍大學學員操縱的二十艘教學船,看上去也是浩浩蕩蕩。三十艘戰船上還有一千新兵,五百講武堂出身的士官生,以及一百名武備大學的新軍官。

他們將歸屬於都魏鷹麾下,成為組建朝鮮師的骨幹。

朝鮮國王李淏則收到了一封斥責文書,責怪朝鮮國內不修兵備,導致海寇霸佔島嶼,禍亂沿海。如今大明提起大軍,替朝鮮掃清了搶佔濟州島的海寇,但是為了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種勞民傷財之事,濟州島以及朝鮮海域的其他外島防禦,還是交給大明來處理。

李淏莫名其妙丟了一干海島,心中自然很不高興。他想起光海君時代對大明的抵觸,以及他哥哥昭顯世子曾經對大明的不屑,認為朝鮮可以成為一個獨立於明、清兩國的第三方勢力……

理想雖然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根本不可能。

根據遼東朝鮮人傳回來的消息,大明滅滿清只動用了數萬人而已,當年勢不可擋的東虜胡兵在大明的火銃火炮之下不堪一擊,最終逃到了海西之地,搖尾乞憐。

要想與大明對抗,那不是在自尋死路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霸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晚明霸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894章 科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