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因果輪迴
大道的運行軌跡像一個圓,從哪裏出發就回到哪裏,所以你做了什麼樣的事情,就有什麼樣的後果,善人有善果,惡人有惡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這都是定數,可以改變的是事情發生其中的變數!
很多人對因果輪迴這四個字非常熟悉,並且一直以為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提出的理論,但是當我們真正去靠近它,理解它,了解它的時候,又偏偏什麼也看不出來,虛無縹緲,無根無據,什麼也得不到。解釋最多的是佛家的一群小沙彌,,不過他們自己都是未曾了解,也就無從與人解釋了,說起軌跡和依據來,都是一些沒人見過前世今生,虛無縹緲,雲裏霧裏,自己尚且不知,如何教導別人?只不過是敷衍的解釋罷了。根本無法讓人信服。所以釋迦牟尼之道便是被這些小沙彌所玷污!
真正的因果輪迴是一隻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它也在我們生活當中,存在於過去,存在於當世,也存在於未來,只不過後世之人境界不足,沒人會認出和闡述罷了!
因果是什麼?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種下了因,得到了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定數,不可改變的。
但是在結果的過程中一些人為的因素摻雜進來,種下了因而得不到果的時候,又沒有智者前來解釋,開導,世人便開始懷疑這句話到底對不對,這個定律到底有沒有!
做什麼樣的事情,便必然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只是在產生結果的時候出現了變數,我們看不清楚這種變數,所以只能淺顯的看到結果,在看到原因,當發現結果和原因不一樣的時候,就懷疑這個果和因是不存在的。
所以想要明白因果輪迴必然要明白變數從何而來!
就目前時代而言想要找出因果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就姑且說下大家都知道的所謂‘天價彩禮’問題吧!
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有婚配彩禮不斷提高的事情,導致民怨四起,但是其根本原因是什麼?問題出在哪裏,又是因為什麼而出現的呢?
我記得我年幼時生活的地方民風還算淳樸,但是再淳樸的地方都會有人類天生帶來的矛盾,那就是虛榮的攀比慾望。這源自於人類先天的虛榮欲,無法改變,只能以理智去克制,掌控,稍微掌控不好便是會生出禍端。
當有了攀比心的時候,有人得到滿足就必然會有人被壓制,有形的壓迫被制止之後便轉化為無形的壓迫!
舉個例子: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鄉里鄉親的有很多鄰居,但是家庭收入各有不同,張三家裏的收入一直是附近屬於最高的家庭,同為鄰居的李四處處不如張三,這在生活和平常的日子裏就會無形中處處壓制着李四。一人的攀比虛榮滿足的時候,必然會需要一人去在下面襯托,若不然便沒有虛榮感的滿足享受。
這種情況會導致李四一直不甘心的處在所謂的低處,而張三本人會愉悅的處在所謂的高處!
因為時代不同,在這個小時代里人民很少有機會去創造更好的條件來超越別人。
但是當時代改變,許許多多的人開始走出這片小天地,當初那些感覺自己顏面無光的如李四一類的人民便會選擇出走他鄉,來獲取更好的生活,這種壓迫會隨着離開而變淡,也會隨着努力賺取金錢而逐漸縮小。
自古以來我們都會以後輩婚配的人生大事來判斷這一家人的家境和地位,很簡單的衡量方式!
地位在新的時代里被破開,歸入封建思想被消除,但是也只是表面的消除,由明轉暗罷了!
當雙方的地位平等,而李四的金錢越來越多,越來越臨近張三的時候,後者認為這並不是好事,反而會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到自身的狀態,所以會設法壓制!
當地習俗如果是一萬元,那麼李四由於外出賺取金錢歸來想要揚眉吐氣,想要獲得超越的虛榮感,獲得慾望的滿足,和破開壓制的舒適,就會選擇出雙倍的價格,以證明自己的地位!
而張三見到之後,自然不能讓這個威脅成長並超越自己,因為家境殷實,就會拿出比李四更多的金錢,來獲得更高的慾望和滿足!
群體性的生活狀態便會因此而改變。
很快便會有人議論哪一家有錢了,地位提高了,誰家婚配拿了多少彩禮做了證明!而女方也會以嫁給了錢多的那家為榮。
而另一家王五此刻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一番努力之後在自己的孩字婚配之時拿出了更高的金錢超越了張三李四,終於是沒有丟人。
此刻的環境已經被改變並破壞,迫使所有人趕鴨子上架,不得不跟着做!
不管是好的規則,還是壞的規則,當規則形成的時候,雖然你以為是你改變了規則,其實已經是被規則所控制了。
人為的規則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卻從來不是人們可以凌駕的!
這種風俗,這種慾望,虛榮的攀比在形成之後只會越來越往上提高,直到提高到一個所有人都承受不住的範圍之外,那麼惡果便會隨之而來!
這個因便是虛榮攀比的慾望致使,這個果依然是這類群體自己去吞食,帶來的越來越重的負擔和惡劣的社會風氣導致自己都無法承受!
當然了有些人會認為,反正我家孩子已經結婚了,這個惡因是我種下的,但是惡果不會需要我來承擔了,讓別人承受吧。
可是把眼光拉長一些再來看,當你的孩子又有了孩子,你的孫子長大成人之後,這種惡果會循環到自己兒子的身上,豈不是更苦了孩子?其因種下,其果循環,怎麼能躲過?
解鈴還須繫鈴人,若想不再被惡果所迫害,就放下惡因,放下攀比的慾望,認清楚事情的本質,自然就解開了。
我們所要做的不是為下一代做牛做馬,而是幫助下一代解決一些必要的生活基礎,其餘的還是需要他們自己成長的,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若放不下惡因,那麼惡果也必然長存!
還有一種便是我們所認為的因果問題便是好人與壞人之分。
很多人認為好人沒好報,壞人也沒有壞報,哪裏來的因果?
所謂善無善報,惡無惡報,這都是人為的參與改變了運行軌跡,我們無法分清楚,所以就會困惑,迷茫!
【道德經】有言;大道失,有仁義。
何為仁義?仁義便是對別人好,對別人好就必然會對另一方人不好。
做了壞事,一定會有壞的結果,而有些人就會以漂亮的謊言,分不清楚的仁德去包容惡人,自以為是行善,其實不過是縱容惡人的偽善!
其結果便是導致惡果被所謂的仁德包容了他多餘的惡果。
就會導致惡人沒有惡報,更加猖狂。好人沒有好報,善良消失!所以大道失,有仁義!
仁德,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東西,他只是一種虛偽的謊言,欺騙了很多人。
所有的惡因皆有惡果,惡果不來只是因為有人以仁德之心替他們承受了惡果,而仁德本身便是無道的體現,之所以不去反擊,最大的原因是不夠強大,或者不想承受反擊帶來的後果,這都是懦弱的表現。但這並不能說明有因無果!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抱怨!
仁德,善良是需要主動的,自發的,而絕對不是旁人要求的被動接受。
這些原因都是因果輪迴裏面的變數,找到這個變數,制定合適的管理,才能不改變因果。
惡之恆,非善無,而因惡不懲!以直抱怨,方是最公平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用什麼所謂的善良去敷衍,又以什麼仁德的謊言去欺騙眾人,這樣只會讓惡人更猖狂,善良更微弱,種下的因,必然會有果,只是這個結果的過程中被人改變了方向,把惡人該承擔的部分,以仁德,善良的謊言轉給了善良的人承受。
擅改因果,終遭報應!
偽善之道,世間大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