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朝入還虛(老道士往事三)

第十二章 一朝入還虛(老道士往事三)

作為天下道門正統,雲虛教雄踞中州兩百那麼多年,皆因自創教初代起,數代都出大能,英傑輩出,讓其他宗門幫派難望其項背。

其中,兩百年前叱吒九州、開宗立派的雲虛教創教祖師雲虛真人,悟出“太虛太玄經”的太玄篇、太虛篇,在悟“妙萬物篇”之時未竟而逝,終其一生已達到還虛境後期,在當時江湖鮮有敵手。

雲虛真人首徒、執雲虛教大義的第二代掌教道陽道長,爛熟太玄、太虛於心,續悟“妙萬物篇”窮思竭慮,八十歲精力枯竭而逝,即使如此也入還虛境初期,繼續扛鼎雲虛教。

雲虛真人小徒、閑人野鶴的道明道長,看似無為卻最有為,於百歲高齡終悟透“妙萬物篇”,補齊了“太虛太玄經”,為雲虛教奉上一部完整的道門正統至高無上的內功法門,於本教功勞不遜色於創教祖師,奠定雲虛教百年再續輝煌的根基。其後融會貫通太玄篇、太虛篇、妙萬物篇,隨後通明,成為天下道家唯一入通明境之人,延年續命三十年,猶如陸地神仙。

道陽道長的得意門徒、雲虛教的現世門面“雲虛四子”,出自名師,傳承道門正統,修習全本“太虛太玄經”,四人均是入虛境。

這些大能者,是雲虛教的支柱,是雲虛教輝煌兩百年的根源,是江湖忌憚的人物。

如今,又要出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

張雲舍!七日之前還是一個只會爛讀經書的“書痴”,平平無奇毫無武功根基,但七日之後卻一朝進入還虛境初期。二十五歲入還虛,即使雲虛真人、道陽和道明也未做到。

而雲虛四子,更是百感交集,心思各異。

廣虛子從來有長者風範,虛懷若谷、從容大度,倒是沒有多想,而是很高興本教能出了這麼一位前無古人的年輕後輩,在二十五歲便入還虛境,將來入通明境可期,那麼繼師叔道明道長之後的第二位通明境也將出在本教,終歸是天大好事,於光大本教絕無壞處。

掌教玄虛子一直對張雲舍於心有愧,又惦記張雲舍的救命之恩,一心善待張雲舍,千方百計讓張雲舍學得好武功,如今張雲舍終於得到道明師叔的親傳,一朝入還虛,而且武功境界還比他們雲虛四子高出了不少,心中大感欣慰,由衷感到高興。

但凌虛子、乘虛子則心似有不平、不甘。他們的師叔,通明境的道明道長,多年來吊著一口氣,始終不肯傳功於他們四子,到頭來卻將一生真氣內力傳給了一個外來人,並賜予道號“雲虛子”,這是何等偏愛?雲虛教,雲虛子,雲虛教里雲虛子,難不成這小子今後能夠給雲虛教帶來堪比創教祖師、道陽道長、道明道長還顯耀的榮光?不然何德何能,道號帶上雲虛二字?

“唉,時也!命也!運也!且看這小子今後的造化了!師叔應該不會看錯人。”凌虛子和乘虛子暗暗嘆道。畢竟,他們也是一代能者,雖心有不平,但也很快看開了。

張雲舍內心也是一番天地亂象。他糊裏糊塗,受了雲虛教老神仙道明道長的畢生功力,自己一朝入還虛,老神仙一朝歸西。而且,自己還得老神仙賜道號雲虛子,與雲虛四子同一輩。無故受了這些大恩,他於心有愧。而且此前,他自己一直覺得雲虛教、玄虛子害得他身受重傷、家破人亡,雲虛教和玄虛子對他應該有愧。如今,到底是誰愧誰?到底是從此兩兩不相欠,還是兩兩更難清?無論如何,這一樁心事,終將困擾自己一生。

屋外春雨潺潺,張雲舍關起了門。既是在消化道明道長的畢生功力,也是在靜靜研磨太虛太玄經,更是在慢慢平撫內心的亂象。

轉眼清明已至,張雲舍走下了山門。在山門前,他駐足回望藏經殿所在的證道峰,回望雲虛四子所在的問天峰。心裏暗暗萌生了一個古怪的念頭:“哪有愧與不愧,此生永遠是玄虛子又是張雲舍。但哪裏修道不是修,不再回這裏也罷。”

玄虛子躲在問天峰的某個高處,遙遙望着張雲舍煢煢孑立站在山門前,然後看着他最終走下山去,心想:“放下心魔,從此一去不復返了么?”

清明時節雨紛紛。張雲舍快步來到舊時的村莊,找到了父母和村民們的墳園。十二年過去,新墳早已變成了老墳,淹沒在雜草叢中,只有石碑依稀可見。

從墳園走出來,張雲舍漫無目的地走着。對於如何對付魔域,他一時也一籌莫展,心想只能慢慢籌劃。

他突然想起道明道長臨終前說過,東州上官家少年快要證道了,由文入聖必定是天下難得一見的奇觀。因早已神交,於是便生起去瞧一瞧上官家少年的念頭,便朝着東州進發。

東州地勢平坦遼闊,多是膏腴之地,江河眾多,魚米豐盛,州內富饒,人民安居樂業。張雲舍初次到東州,人生地不熟,於是便打聽起上官氏,得知東州上官氏族並不多,最為有名的是江南郡的上官一脈,是當地武林世家,但是家門如今卻大為不幸,大兒子卻死讀書不肯學武,小兒子又天生陰脈,體弱多病。

張雲舍聽聞,心中一喜,已有着落,於是急忙趕往江南郡趕去。

若想打聽消息,哪裏最好?當然是就是酒肆茶樓、街頭巷尾。張雲舍尋了一家最熱鬧的酒樓,尋了角落一處桌子坐下。剛坐定,就聽到隔座一群江南口音的食客在七嘴八舌議論。

為首的一漢子說到:“你們聽說了沒有,上官家那個大兒子,讀書讀傻了,關起門來死活不出來,任是誰喊他都不開門、不搭理!”

另一漢子幹了一杯酒,瓮聲瓮氣說道:“可不是嘛,現在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誰人不知。據說上官朝列以為這大兒子干傻事,於是破門而入,卻看到他兒子在房裏,將書堆成山屋子一樣高,自己坐其在上面,不言不語,不眠不休。真是讀書讀傻了!”

“打擾了,請問上官家那大兒子,這樣是第幾日了?”說話的並不隔座的那一伙人。張雲舍循聲望去,看到不遠處的一張桌子,那裏坐着兩個中年漢子。那兩人丰神奕奕,其中一個劍眉入鬢,雙眼璨璨如星。後面一個,身材魁梧,方面大耳,濃眉大眼。

原先說話的大漢見到這兩個中年漢子非一般人物,於是答道:“具體也不太清楚多少日了,聽他們講大概也有九天九夜了吧!”

另一個漢子接話說道:“是有九天就夜了。上官家在江南郡這麼出名,無人不知,因此早就滿城都知道。唉,可惜了上官朝列老英雄,家中世代為武,是響噹噹的武林世家。生了兩個兒子,本該也是練武,可以成為英雄好漢。偏偏生出的兒子一個也學不上武功!”

“可不是么。特別是那大兒子,本來四肢健全,偏偏不學武,去學文,真是腦子有問題!”

“唉,堂堂武林世家,大兒子只顧讀書,小兒子天生體弱。真是不幸。”

張雲舍句句聽在耳內,匆匆忙忙吃完,丟了幾個銅板給小二,拉住小二悄聲問道:“小哥,他們所說的上官家,是在哪?”

店小二收起銅板,笑眯眯答道:“城東最氣派那一家就是。道長,你是只學經文的么?我看你文質彬彬。我和你說,上官家大爺最喜歡學武之人,最討厭學文之人。我看你莫要去上官家觸霉頭!”

張雲舍嘿嘿大笑,說道:“無妨,我能文能武!”說完,趕忙朝着城東走去。

果然,遠遠瞧見一處氣派的房子。他慢慢走過去,正到門口,忽然天上風起雲湧,雲彩大盛,氣象萬千。上官家那朱漆大門打開,邁步走出一個國字臉、朗目疏眉的儒生,仰天大笑,高聲念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謫仙人,謫仙書,謫仙事,果然妙啊!”

張雲舍見狀,也運起還虛境的太虛太玄功,身邊也是雲澤蒸蒸,高喊到:“我師曾言東州上官家少年要由文入聖,如今親眼所見,可見天機玄妙。恭喜恭喜!”

那儒生聞言,詫異望着張雲舍。兩人對視了數秒,文人見文人,也無需對話。隨後,兩人仰天大笑,並肩朝外走去,迅疾如風。

剛要出城門,兩個中年漢子斜角里站了出來,其中為首一人高聲喊到:“兩位聖人,這是要去哪。何不等等我二人。”

張雲舍和儒生停住腳步,循聲望去。張雲舍微微詫異,原來那兩人正是在酒樓中見到的那兩個。那兩人見張雲舍和儒生站住腳步,悄聲說道:“移步說話,隨我來。”

說完,兩人縱起,筆直越過了牆頭。張雲舍和儒生對視一眼,也縱身跟上。四個人一前一後,很快來到一處山崗上便停住了腳步。

那兩個中年漢子轉過身來施禮。為首那劍眉入鬢的漢子,說道:“恭喜道士張雲舍,儒生上官經綸,近日裏先後入聖!兩位入聖,真是難得一見的異象,也是我九州正道之大幸也!”

張雲舍和儒生上官經綸面面相覷,大為驚訝眼前的中年漢子如何得知他們的名字,以及知曉他們的修為突破之事。要知道,他們的修為突破也是很隱秘的事情,從沒外宣。

只見那漢子繼續說道:“這位是吳十步,嗜武成性,武功也有大突破,我稱其為武聖。”他指了指身旁的濃眉大眼男子,隨後又指着自己說道:“在下東方雄。多年遊歷天下,也略懂觀星相、醫卜,是以觀天象而略知天下事。如今天下大勢,兩位不知是否願聞我詳說?”

張雲舍和上官經綸點點頭。

東方雄朗朗說道:“兩位均是好讀書,有仁義,養浩氣,想必是以扶危濟世為己任。可當今天下九州之內,尚武鬥狠,幫派、宗族、山門林立,各據一方,時常廝殺吞併、弱肉強食,百姓常受牽連,每年上交宗派的賦稅極為繁重,生活苦不堪言。且尋常百姓難以習武,性命常如草芥。尤其是那魔域,行事古怪,兇殘成性,作惡多端,最讓人痛恨。宗門鬥狠,魔域兇殘,百姓受苦,此乃當今天下情形。而小弟不才,幸得上天恩賜,偶獲奇遇,自信此乃上天授命降大任於我。因此,我平生大志,就是蕩平魔域,收伏九州宗門,禁宗門鬥狠,禁兇殺,讓百姓安居。不知你二人是否認同我之志?”他越說越大聲,中氣十足,聲音遠遠盪開來。

張雲舍和上官經綸神情為之一振,心內也波濤洶湧,豪邁萬丈。

張雲舍回想起魔域當日屠殺村莊的兇殘景象,心中怒氣又生,豪邁說道:“扶危濟世,我平生願也!剷除魔域,更是我心頭事!我願出手相助!”

上官經綸也朗朗說道:“我平生讀書,最喜仁義文章,也願天下崇文重教,禮儀治邦。東方兄大志,也甚合我志。敢問,我和張道兄如何協助你於?”

東方雄笑道:“兩位聖人最是深明大義。實話說,我籌劃已久矣,要網羅天下浩然正氣的英豪,組建'神武'組織,用以收服天下、蕩平魔域。如今如得你二人加入,大事可成矣。”

張雲舍和上官經綸再一次點點頭。

“我已知天下奇書有五部,加上道家新出的太虛太玄經,應該是六部,都可稱之為天書。其中,道家新出的太虛太玄功已為張雲舍道長您練成。天陽神功我已練得八九層火候。天龍九式已為吳十步所有。另外一部也就是上官經綸您的謫仙訣,您今日也已大成。還有一部,天魔弒神賦在魔域韓臣述手中,相信他修鍊也不弱。另外一部至今尚未發現在何處。”

在座的人均是凝神靜聽,均大為好奇最後一部天書是何物。眼看天色漸晚,四人並肩,走下山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道士李青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小道士李青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一朝入還虛(老道士往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