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格物正心致良知,觀情絲,決癲痴,龍場大悟,神活啟真思。
三學四功手段奇,泰山移,養此愚,可惜說破,守仁點性迷。
此心光明道清徐,知合行,本一體。
作為本書的作者,我想講三點:
第一點我對王陽明的不同認知:
我以為王陽明既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打通中華文化奇經八脈的千古聖雄,又是中華文化的全能冠軍。從其好友湛甘泉對其所論的“五溺三變”,便足以見證他對中華道家、佛學皆有極深的真修實證。
哲學上開創了陽明心學,並發展成九個流派,傳承不止在中國,更流傳到日本、韓國、歐美,堪稱一代心學宗師。
在文學上,《古文觀止》採納明代六篇文章,王陽明一人獨佔三篇,堪為一代文學大家。
在軍事上,他有所謂“四功”:平四省匪患、平寧王之亂、平兩廣瑤民之亂、平定大藤峽八寨之亂,武功卓絕,且其隨心所欲的軍事才能,為世界眾多軍事名家所尊崇。
作為教育家,他發起的講學會運動,延續百年,參與學者3萬餘人,影響波及日本、東南亞。
另外他還是書法家,如此全能,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可說是“千古一人”。而我之認其為“千古聖雄”者,“聖”是指為儒家一代心學宗師,他12歲便立志為聖,傳為千古佳話;而“雄”是指其文才武功而言。
所以在歷史的今天,我們談論王陽明,應有更開闊的胸懷,不止立於儒家,而應系統看待他的所學、所修。此點,正是鑒於習總書記“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關鍵所在。
作為陽明心學的代表作《陽明傳習錄》,更是承載了包括“陽明三學”、“陽明四句”等偉大的哲學思想而傳承天下。
第二點我想講一下本套書的構思:
現推出的兩本書,一曰《悟道》,二曰《行道》。
王陽明“龍場大悟”,已不止是中國哲學史的大事件,更是世界哲學史上的大事件。
今天的人們在絢麗的網絡世界中,內心其實越來越浮躁,急需要對人生有一個系統認知和深度思考,這便是悟道的契機所在。
正所謂“困而悟道、廣而行道”,當我們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起伏,反而求諸內心得到一些真知灼見后,再廣而行其理念,建功立業,古今中外多少有成就者皆是步此而來。
本套書以“龍場大悟”作為一個時間的分隔點,《悟道》以六個時期的反思,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展衍,其中涵蓋了中華儒釋道的諸多知識點和密學在內。
《悟道》以日本了庵桂悟和尚與王陽明的機緣為切入點,此事件是真實的,也是陽明心學進入日本的契機。只有十歲陽明金山寺與了庵桂悟的初識環節是為虛構,但觀其詩卻似在點化修禪之人,確很微妙。
《行道》則完全盡顯王陽明的心學奇謀,對於古老兵法,尤其是陣法的妙展,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本着“真七虛三”的原則,基本的人物事件皆是真實不虛的,只是有些故事,按歷史小說的角度進行虛構,但也有其可能性,而非強搬硬造。
第三點我想講一下我個人的成長心路歷程:
從1988年開始,我學習國學,從《易經》到道家,到佛家
,到儒家,拜名師,讀經典,我從流派的角度,分板塊進行了一個長期有條理的、有系統的梳理學習。
說來也巧,有一些時間點與陽明先生相契合,不可謂不是一種緣法,比如陽明先生26歲通讀中華兵書,我26歲通讀四庫兵書,陽明先生38歲於貴州龍場大悟,我38歲也曾潛心五年著書十本180餘萬字,對前期的學習進行了一個系統打煉。恍惚中也經歷了陽明先生的悟道體驗,並寫了一本《心譚傳習錄》,自此便有心寫陽明先生的歷史傳奇小說。
在著書之時,作者攜友親身到陽明先生人生關鍵點所經歷的地方,如三大陽明洞天、武夷山、九華山、泰山、茅山等,其中有許多神秘的心靈體驗讓隨行之友嘆服不已,在書中也進行了展衍。
千古聖雄王陽明之《悟道》、《行道》兩本書已和大家見面啦!未來還將完成《弘道》一書,這是我的心結,也算了我個人的一個夢想。
本書許多觀點皆為作者多年內心修悟所拈出,供眾多讀者一品耳。
希望本書出版能對諸多國學愛好者在修學上有一些啟迪;對國學大系之修學價值觀“正心、誠意、平等、篤定”的樹立有一些助益;所謂“正心、誠意、平等、篤定”即:在修學中,要有“尊聖”之心,要有“平等”之意,要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須大家身體力行、真修實證,方能“致良知”,而“知行合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