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廷議新政(三)

第六章 廷議新政(三)

隨着時間的推移,大臣們的互相辨論也多了起來,原本平靜的含元殿中猶如沸騰的開水一般熱鬧,這個新鮮事兒頗讓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欣喜不已。

但凡當皇帝的,沒有一個希望下面的大臣們抱成一團的,在顧全大局的情況下,越是不齊心皇帝越高興。本來朝中裴光庭一支坐大皇帝就已經感覺到有些威脅了,便提撥了譬如張九齡、張說、宇文融等人為相,為的就是這些人剛直不阿,能與裴光庭相抗衡,使朝政大權不至於被一人所獨攬。

張九齡今天也是豁出去了,原本性格較為謙讓的他並不太多的參與朝野黨爭的,但是今天卻忍不住開口聲援太子李瑛了。裴光庭儀仗武惠妃的權勢在朝中呼風喚雨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張九齡貴為宰相也不得不避其鋒芒。

可是讓張九齡感到奇怪的是今天皇帝一說要議事,裴光庭馬上就有新的提案,而且很對皇帝的味口,這未免也太巧合了,明顯是有備而來。若是真的依照他的主張來做,以他任用私人的性格,那麼以後朝中將沒有能與他對峙的力量,即使太子殿下執掌東宮也未必能與之抗衡,這顯然不是國家之福,也不符合張九齡一貫堅持的主張。

最關鍵的信心是來自於這次平定安南戰役的成功,讓張九齡看到了大唐未來的良好期望,也讓他對太子李瑛的政治頭腦擁有足夠的信心,以李瑛殿下所展示出來的手段來看,榮登大寶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在官場上混,不投點政治資本在以後是很難立足的,張九齡還不屑於混跡於後妃黨中,更何況錦上添花又怎比得上雪中送炭?

最後就是他還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因為他是嶺南人,哪個做官的不想告老后能夠衣錦還鄉?若是仿照李瑛的設想,將來安南都護府正式成為大唐內地,那麼嶺南也就成了重要的交通樞紐,也不會像現在那樣只有被流放或貶謫的官員才上那裏去。地理位置變好自然會有更多的人口,搬遷的人口多了,瘴氣自然會減少,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嶺南地區最後會變得越來越好,變成第二個江南,這也算多少為家鄉父老做點貢獻吧。

這邊廂張九齡剛剛提出意見,那.邊的裴光庭就站不住了,張九齡是當朝宰相,在中間派的官員里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若是被他用大道理佔得了先機,只怕朝中還不知有多少大臣要轉投李瑛帳下,這顯然不是武惠妃旗下頭號人物所能接受的,於是他親自站出來反駁他,當然,也只有他夠這個分量與當朝宰相唱對台戲。

皇帝很配合的同意了裴光庭.的要求,他與張九齡都是輔佐朝政的好手,而且也不站在同一戰壕中,正是皇帝心中合適的搭檔,他們之間的分岐只有他們自己辯論去。

“皇上,各位同僚,張大人的話乍聽起來,好像確實很.有道理,可是真正實施起來的可能性卻不高。不知諸位有沒有想過,現在朝廷除了對安西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真正擁有控制能力之外,其它幾個都護府基本上已經處在了自治的狀態之下。自大將軍薛仁貴徵東之後,高麗便正式納入我大唐版圖,並設置安東都護府。只是百餘年來,朝廷對安東都護府的約束已經衰微,他們喊了多年要復高麗國的口號也許不久就要實施。而單于都護府、黑水都護府與渤海都護府都是荒蠻之地,被一些草原游牧民族所佔據,每年的稅賦寥寥無幾,除了名義上的遼闊之外並沒有實際的用途。就這四大都護府,現在只是維持現狀而已,他們還是在我大唐的名義治下,如果採用改土歸流的政策,只怕這些地方的首領頭人們便都要紛紛造反,連名義上的統治也難以維繫了。”裴光庭也不愧是武惠妃手下頭號心腹人物,侃侃而談,頓時打消了許多支持張九齡的官員的念頭。

工部尚書李適之趕忙出班為張九齡辯護:“裴大人.此言差矣,所謂因噎廢食,大人豈能因為一時的困難而放棄國土呢?俗話說:‘此消彼長’,若是那些國土白白的拱手讓人,豈不是辜負了先輩們辛辛苦苦拼殺的功勞?自大隋朝起,我中原就開始前仆後繼的對高麗進行討伐,歷太宗朝平陽郡公薛仁貴時,方才一舉平定,設六州二十二縣。並以之為後方,與侵擾東部海域的倭國進行的一場決戰,並賜倭國名‘日本’,從此平定東部疆域。就這樣先輩們浴血拚殺出來的戰果,若是到了我們手上不戰而棄,只怕以後無顏面對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一番話說的眾人啞口無言,就算原來也幫裴光.庭的一些官員也不好說些什麼了,若是誰再敢說什麼反對意見的話,那就是徹底的反對前人的功績,就是大逆不道了。

只是這些官場.上的老油箱豈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打發了的,裴光庭向站在一旁的禮部尚書遞了個眼色,韓休會意,出班朗聲說道:“李尚書言重了,此一時彼一時。前人的功勞固然不可抹去,但是後人也不一定非要活在前人的影子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是因為高麗朝對我國的挑釁,為了表示懲罰,太宗皇帝命大將軍薛仁貴討伐之,而其它幾大都護府也多半是類似的情況。近年來,幾大都護府自顧不暇,連基本的朝貢都難以保證,不說為朝廷帶來利益,每年還需要從稅賦中拿出很大一部分去倒貼,這就有點本末倒置的意思了。所以臣認為,幾大都護府中,若是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其的約束力,倒不如如棄癬疥之疾一般,將其逐之,或是立為小邦國,反而顯得我天朝上國雍容之大氣。”

韓休一番話似是而非,連消帶打,不僅不願意支持李瑛的改土歸流政策,連李瑛平定安南叛亂的功勞也一併抹殺,用心端的是相當歹毒。

當今朝政清明,國力強盛,莫說地方作亂,就是敵國來襲,大唐也無所畏懼,對於裴光庭等人所說的危急國情,李瑛也只是一笑置之。倒是裴光庭等人口口聲聲提到的設立節度使的政策引起了李瑛的沉思,想當年安初山不也是身兼了平盧節度使與范陽節度使兩職之後,才能能力發動“安史之亂”的嗎?看起來這節度使一職的權柄倒也大得很。

李瑛看了看場上互相攻訐的眾人,心裏想道:還不是那句話,這世上之人,追逐的無非一個是名,一個是利罷了,若是其心不好名也不好利,又豈會到這是非之地來做官?剛才蒙眾人提醒,李瑛也知道想在全部的都護府內都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點,若是緩緩而行或許還差不多,要是急功近利可能就會偏離它原有的意思,也就是欲速則不達。就好比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吧,聽起來是很好的辦法,誰知下面實施的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落了個禍國殃民的罵名。

不如先在能控制住的安南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兩地先做一下試點,等到條件成熟再向其它地區拓展也不遲。至於裴光庭提出的設立節度使一職,李瑛也認為可以同時實施,但是如此權柄極大的位子最好是由皇室人員來掌握。於是李瑛起身向皇帝說道:“父皇,兒臣聽得眾位大人所言,有茅塞頓開之感覺,因此有一個建議,供父皇採納。”

“嗯!集思廣益,廣開言路本就是治國之本,皇兒,你要多聽多看哪,這滿朝文武皆是人中豪傑,取其益處,揚長避短,方為上策!”對於太子的表現,李隆基還算是比較滿意的,一個未來皇帝接班人的智商可以不需要最高,但是政治嗅覺一定不能低。否則只能是權臣弄國,禍國殃民。

“兒臣以為,欲速則不達,暫時只將我大唐朝廷能夠控制住的安西、安南兩大都護府可以實施改土歸流的政策,具體的實施可以下詔大都護。而裴丞相所提出的設立節度使一職也可實施,於全國上下險要邊境之地,設立關隘,屯集軍隊,以備不時之需。”李瑛說罷停了停,看了一眼岐王李范說道:“可以在京城閑散的諸位王爺為首,以節度使為虛職,遙領控制。”

李范何許人也,聽了李瑛這話自然知道打蛇隨棍上,就坡下驢了,馬上跟着說道:“臣弟附議,臣弟等以前一直在京城碌碌無為,今日可以藉此機會報效皇兄的厚恩。可以在邊境處設立節度使,朝廷委派兩名官員為節度副使,我等遙領節度使一職,每年巡察兩次,負責監督及檢查工作。皇兄意下如何?”

李隆基本來還怕這些兄弟們會到地方上去攬權,這麼看來只是掛個虛職而已,並沒有多大的實權,只有監督檢舉的權利,也算是一舉兩得了,欣然同意。

當下與眾臣商議,便定下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等八處為節度使,李瑛自告奮勇要擔任范陽節度使一職,皇帝也一併允了,志得意滿的宣佈退朝了。一場朝會,以李瑛等人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裴光庭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恨恨的目光退朝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執掌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執掌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廷議新政(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