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1
四年前。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大明都城南京。
月影婆娑,夜幕寂寥。
幽靜的金川門上,一面“明”字大旗樹立在城頭,無聲地凝視着夜幕下這座昔日的六朝古都、同時也是創立不久的大明帝國的都城。
只是,此刻,月光之下,旗幟正無力地低垂着,猶如這座城池、同時也是這個龐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一般,縱使壯心不已,但怎奈垂垂老矣,行將逝去。
近日,隨着大明帝國的開創者——朱元璋身染重病、已到彌留之際的消息,在皇城內外悄悄流傳,城內外一時流言四起、人心浮動,而又以流言的源頭——皇宮之中為甚。
此刻的大明皇宮之中,暗處不時有宮女、宦官在竊竊私語着什麼,似乎人人都暗懷不安。當今聖上、同時也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已年過七十,本就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此番一病不起,不由得更加引人揣測——皇上怕是真的時日無多了。
而比起行將晏駕的老皇帝,宮人們此時更加關心的,還是即將登位的新君。
暗處的私下談論中,有人暗暗猜測,彌留之際的皇上是否可能會臨時更換皇位繼承人。比如,將皇帝寶座改為傳與其第四子——燕王朱棣。
也難怪有人會如此猜想。畢竟,如今作為皇位繼承人的皇太孫——朱允炆,實在過於年輕。而遠駐北平的燕王朱棣,則正值盛年、才幹卓越。
由於朱元璋原本的長子、也是大明帝國昔日的皇太子英年早逝,歷經喪子之痛的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起繼承人的問題。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慎重考慮后,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朱元璋並沒有立自己其他在世的兒子為新的太子,而是選擇了太子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立其為皇太孫,作為大明帝國的新儲君。
如今,皇太孫朱允炆雖已年過二十,但這個剛滿弱冠之年的年輕儲君,又能否擔負得起大明帝國的重擔?恐怕,誰的心裏也沒有底。宮中甚至已有流言,說有高人卜卦預言,新君登基后註定皇位不穩,大明江山日後必被手握重兵的外地藩王所奪。流言所至、鬧得人心惶惶,信者也不乏其人。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附近的寧靜,像是正朝宮內的聖上寢殿匆匆而來。隱藏在暗處的竊竊私語聲,如同受驚一般、瞬間消失不見。
此時夜色已深,到底是何人,竟敢快步疾行、如此堂而皇之地夜闖皇上寢殿?
一時人人屏氣斂聲,不知來者究竟是誰,又到底出了什麼事。
聞聽這深夜中的腳步,宮中大內侍衛皆有所警覺,紛紛暗暗按住腰間刀柄,打算攔下擅闖之人。但在看清來人身份之後,卻又不約而同地紛紛避讓開來,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旁。
原來,這行色匆匆、徑直走向寢宮的來人,正是大明皇太孫、同時也是帝國的儲君——朱允炆。
在當先一名趨步引路的老宦官引領下,平時一向舉止穩重的朱允炆此刻竟顧不得趨步而行的覲見之禮,六神無主般跌跌撞撞地邁入了朱元璋卧病不起的寢殿。
一看這副架勢,旁人雖然均不敢出一聲大氣,但是相互對視之間,似乎也都已猜到了大半。如此深夜急傳皇太孫前來,看來,皇上是真的即將撒手人寰、要做最後的叮囑了。
很快,傳朱允炆前來的那名老宦官又退了出來,獨剩朱允炆仍留在殿內。並且,老宦官奉皇上口諭,支走了幾乎所有的侍衛與宮人。無令不許任何人擅自靠近寢殿。看這架勢,想必殿內的朱元璋對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正在做着什麼絕密的最後囑託。
而在奉命避開的眾人之中,一名不起眼的大內侍衛,此時卻躲開了眾人的耳目,隨着身形閃動,其竟悄無聲息地暗暗摸到了寢殿外的一處窗檐之下——
這侍衛的面容,居然正是紀綱。
作為燕王在宮中佈下的重要眼線,紀綱早年便由燕王暗中安排,改名換姓,入宮成為大內侍衛,同時不斷向遠在封地北平的朱棣密報宮中的重要情報。
儘管此刻紀綱的心臟狂跳不止,畢竟,一旦自己被發現躲在殿外偷聽,必定會身首異處、難逃一劫。但是,想到這回若能探聽到皇上的臨終遺言,自己的主子燕王定有重賞,紀綱依然不惜鋌而走險。而此時,在屏氣凝神之中,紀綱也終於隱隱聽到了來自殿中的對話:
“朕本淮右布衣,本與富貴無緣,卻能奄有天下、榮登帝位、開創大明江山。允炆你可知,這是為何?”
這蒼老而又和藹的聲音,自然是屬於朱元璋的。縱是行將咽氣,這位開國帝王的聲音此刻依然帶着王者般的霸氣,同時,又剛中有柔地隱隱透着對於孫子的教誨與期望之情。而唯唯諾諾的回答之聲,與之相比,便稍顯稚嫩,但也帶着勃勃生機:
“自是因皇祖父順天應人、文治武功、施行仁政、德被天下......”
誰知,剛剛說到一半,朱允炆的話音便戛然而止,似是已被朱元璋伸手打斷了這些冠冕堂皇之言。而朱元璋接下來的話,則令人大吃一驚:
“非也。實則,只因朕曾偶得一寶圖,其中暗藏天地之無窮奧秘,若能參悟其中玄機,任何困難都將迎刃而解。不僅可助你選賢任能、一帆風順,甚至用兵攻伐、也能戰無不勝。”
聞聽此言,不僅殿內的朱允炆似是驚訝得半晌說不出話來,就連殿外偷聽的紀綱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世上竟會有如此奇異的寶圖——?!
不過,想到朱元璋出身貧苦,卻終能在亂世之中趁勢崛起、繼而平定天下,開創大明基業,確非常人所能企及。說不定,真的就是靠了那暗藏天地玄機的寶圖。
這時候,只聽殿內的話音繼續傳來:
“朕知你深恐日後難擔重任,但若能參透此圖,自然可以逢凶化吉、無往不利。允炆,你這就將那放於一旁的木匣取過來。今日,朕便將這幅寶圖傳與你,莫要辜負朕之期望。”
言罷,殿內一陣腳步之聲,顯然是朱允炆已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匆匆取過了一旁的木匣。殿外的紀綱這時卻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若此圖真如朱元璋所言,暗藏天地之玄機,一旦落入朱允炆手中后,自己效忠的燕王殿下豈不永無奪位之可能?
而此刻,隨着木匣打開的聲響,正在偷聽的紀綱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也忍不住藉著窗戶的細長縫隙,朝內冒險偷看了一眼。
只見,朱允炆這時已打開了木匣,而後,朱元璋親手將珍藏於其中的一副畫軸捧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準備展開。眼見這幅神奇的寶圖即將露出真顏,躲在殿外的紀綱更是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緊盯着朱元璋手中的寶圖:
隨着捲軸展開,一副秀美的水墨江山圖緩緩映入了朱元璋祖孫兩人的眼帘。同時,也收入了在殿外暗處窺視的紀綱眼中。
可是,朱允炆的眉頭此時卻漸漸皺了起來:眼見此圖畫得就是秀美的江山,甚至沒有任何的文字,畫的意境雖高,卻實在看不出到底暗藏了怎樣的玄機。
似乎看出了朱允炆的困惑,朱元璋微笑着勸慰道:
“無須擔心。你也總有可以參透的一天。不過,你要記住——咳咳......”
說到這裏,拖着病體的朱元璋忽然一臉正色道:
“只有真正胸懷天下、德才兼備之人,才能看懂其中蘊含的玄機!咳咳......你可記住了?”
聽到這句話,本有些氣餒的朱允炆立即堅定地點了點頭:
“孫兒記住了。多謝皇祖父賜圖!允炆定不負所托,一定可以早日參透其中的玄機,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將畫再度捲起,鄭重交到了朱允炆的手中。
朱允炆雙手恭敬地捧過此圖,正待收入木匣之中,卻又忽然問道:
“皇祖父,此圖可有名字?”
望着如獲至寶、信心大增的朱允炆,朱元璋頓了頓,笑着言道: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此圖本無名,但既然此圖可保我大明無虞、江山穩固......”
只見朱元璋捋了捋花白的鬍子,沉吟須臾之後,窗外偷聽的紀綱更是豎直了耳朵,只聽朱元璋終於緩緩道:
“就叫做‘大明江山圖’吧。”
————————————————————